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市 510630
摘要: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宽带城市、智慧公共服务、三网融合、数据中心等方面,并以深圳市为例,对该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措施进行分析,力求通过落实“三网融合”相关要求、做好通信机房与管道规划、提高通信设施集约建设等方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设施规划
引言
现阶段,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发展主要趋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竞争优势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对通信基础设施提出较高要求,包括宽带城市、三网融合、数据中心建设等等,要求相关部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规划标准,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一、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
智慧城市是智能和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成果,以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为重点,充分发挥现代智能的力量进行建设,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基础网络等内容,只需使用较少的资源,便可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促进城市的智慧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1.1宽带城市
城市通信离不开高带宽的支持,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网速问题,使其与城市发展规模相一致,为各个区域信息传输提供通道。在宽带建设时还要注意覆盖范围,保障各个小区均可拥有稳定的宽带,一般根据政府和群众的需求进行建设,利用光纤设备提高网速,促进城市宽带网络发展规模的全面升级。
1.2智慧公共服务
该项服务是在通信网络基础上实现,对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可满足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以此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有助于网络与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在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时,还可与就业、文化、安居、医疗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促进城市资源共享,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精准,促进公共资源在全城市内交流共享[1]。
1.3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具有促进信息转换传输,立足于系统运行信息需求而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信息完善度,为整个系统传输提供数据支持。在数据中心中,由于数据信息传输速度较慢,需要补充和调整,以此来促进信息共享,数据中心可从多个层面对现网规划要求进行分析,并不断朝着发展方向融合,使环境要求得到满足,使用功能不断丰富。
1.4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逐步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该项建设主要分为无线和有线网络,在建设中采用两者兼用的方式,单纯使用无线网络容易造成信号丢失,可将有线网络作为备用,当信号传输不稳定时,启用备用网络确保信息高效传输。三网融合还体现在广电和电信网的融合中,对于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在融合中可通过优先选择的方式解决;三网融合以双向推广为主,为信号传输营造有利环境,对于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也要从综合的角度进行控制和解决。
1.5无线城市
无线城市同样在通信基础上开展,在基础传输设施建成后,可将其应用到后续各项基础设施中,使无线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相一致。无线城市建设中,网络传输速度更快、更便捷,主要朝着4G、5G和wifi方向发展,丰富无线传输网络服务,使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
二、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保障措施
目前,通信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如同雨后春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对通信基础设施提出严格要求,深圳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制定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简称《深标》),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得以落实。
2.1落实“三网融合”相关要求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不同通信运营企业可经营相同的通信业务,我国将深圳列为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力求加快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融合程度,另外,中国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等集团均可为用户提供通信和有线电视服务。在《深标》中规定,通信机楼和机房属于不同层次的通信局址,前者作为提供通信业务的大型专用建筑,包括宽带局、电信目标局、有线电视核心机楼等,后者被定义为提供通信业务的建筑空间,主要作用是设置接入网设备,如宽带网、电信光节点等中小型通信局址。《深标》中还要求,通信机楼和机房均需要提供固定的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以及有线电视通信业务。
2.2做好通信机房与管道规划
城市宽带建设应做好“最后一公里”接入,主要是指通信接入层网络,即通信设施在小区内接入用户设备的最后一段距离。该距离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区配线管道缺乏设置标准,使宽带速度受到较大影响,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信机房设置标准
以小区总机房为例,该机房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小区范围内各个单体机房,具有内部通信信号汇聚和分散作用,可减少区域内对外联络路由,有助于提高通信管道利用率。总机房设置标准应根据小区规模而定,如若小区规模较大,信息用户越多,则设置标准也应随之提升。根据《深标》要求,小区总机房配置如下表1所示:
表1 小区总机房配置标准
(2)管道规划设置标准
小区配线管道与各处机房管道相连,内部敷设配电光缆,通常设置在小区道路上,管控容量为 左右,通道系统的设置也应遵循《深标》要求,同时与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相结合,各相关部门在小区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查时,应严格根据规范和标准实施[3]。
2.3提高基础设施集约建设
由于深圳地区寸土寸金,土地资源稀少,集约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在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中,《深标》也融入了较多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式。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深标》要求通信机楼、机房、通道等设施均满足多个运营商的共享需求。另外,在该标准中还对不同类型基础设施以及与其他设施之间的合并设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例如,在构建室外宏基站时,还可与公厕、垃圾转运转等联合建设。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深标》针对独立占地的通信设施数量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尽量增加通信机楼的容量,减少机楼的建设数量,每座机楼容量增加到80—100万户;通信机楼的占地面积在3000—5000平方米之间,与通信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相符。
2.4构建户外应急救援通信网络
深圳地区拥有230千米的海岸线以及众多美丽山峰,也是南方大型旅游城市。但是,近年来该地区户外运动事故人数不断增加,应援压力随之提升,对应援通信网络的需求十分迫切。对此,《深标》规定,在森林公园、海边等户外地区,移动通信信号应能够满足应急救援需求,各大运营商在偏远地区、人迹稀少的户外地区应建设通信基站,确保信号实现全覆盖。此外,电磁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在《深标》中规定,室外宏基站不得建设在居民区,应设置在公园、广场或者道路沿线,附设式基站应设置在非居住建设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离不开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采取多样化措施,提高通信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的利用率,为审查和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推动智慧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如波, 傅晓东.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修订[J]. 规划师, 2018, 29(6).
[2]陈汝君.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 263(17):184.
[3]姚建凯.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J]. 中国新通信, 2017(2):111-111.
论文作者:周如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通信论文; 城市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智慧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机房论文; 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