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策略论文_齐军

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策略

齐军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人民医院康复科;748500)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100例)与研究组(100例)并为其采用康复治疗、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72%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其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语言功能。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语言功能;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36-02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极高、致残率与死亡率也处于极高水平的脑血管疾病,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大约有25%左右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构音障碍、失语症、言语失用,而运动性失语症正是最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遗症,存在这种后遗症的患者无法自行表达、存在书写、阅读障碍但可理解其他人的言语,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试探究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100例)与研究组(100例)。研究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54岁~76岁,平均(65.42±13.14)岁;病程1~5个月,平均(3.21±0.26)个月。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53岁~77岁,平均(65.38±13.22)岁;病程2~4个月,平均(3.48±0.3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不超过6个月;③经MRI与CT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④病情稳定,无视听障碍、意识障碍;⑤已征得患者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签署相关协议[2]。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有严重功能障碍;②存在运动障碍、感觉器官损害并因此而无法书写、阅读、言语;③痴呆或患有精神类疾病[3]。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语言训练,时间为4周,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唇角上抬、鼓腮、噘嘴等口唇运动训练,每次10~15分钟,每日6次;同时,指导患者尽量外伸舌头,向各方向运动,每次8分钟,每日8次;指导患者进行软腭抬高训练,告知其用力叹气,发出啪、咔、嗒等音与爆破音,强化患者的语言模仿能力。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进行针灸治疗,取水沟、玉液、哑门、金津、廉泉等穴,以三棱针点刺玉液与金津,以雀啄针法刺入哑门,在舌根斜刺廉泉,提插捻转,待舌根胀痛酸麻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则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4];语言功能以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评定,涉及阅读、书写、口语表达、听语理解等项目,各项满分10分,总分满分4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语言功能越强[5]。临床疗效可参考如下标准:

(1)治愈:失语症严重程度减轻了至少3级;

(2)显效:失语症严重程度减轻了2级;

(3)有效:失语症严重程度减轻了1级;

(4)无效:失语症严重程度未见减轻[6]。

※在有效率基础上加显效率、治愈率可获得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值。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检验t值。P<0.05视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72%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n,%)

2.2 语言功能评分、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NIHSS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运动性失语症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失语症类型之一,发生率较高,由于语言承担着人类交流沟通的重任,运动性失语症带来的语言功能障碍会使患者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这类患者可以理解他人语言而无法自行表达,这无疑加剧了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负性心理。康复治疗旨在通过唇舌运动训练来强化患者的发音、语言能力,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但是其疗效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中医将该病视为“不语”、“舌喑”、“喑痱”,认为脑与五脏功能失调导致的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脑络不通是导致“舌强失语”的主要病因,通过针灸廉泉、玉液、金津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提神醒脑,激活患者的语言神经功能、重新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包括语言功能)的恢复。见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2%vs72%),其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正是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显著疗效并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与语言功能的直接体现。

结语:

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应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芹,孙涛.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0):122-123.

[2]汪晗.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7,10(06):650-653.

[3]沈海霞.试析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9):123-124.

[4]朱慧梅,周敏亚,华英,等.针灸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01):19-21.

[5]陈文斌,赵群峰,干凌羲,等.针灸结合脑心通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0):2502-2504.

[6]何金峰,徐小辉,茆红霞,等.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03):763-765.

论文作者:齐军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策略论文_齐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