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内容的四个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误区论文,高考作文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作文命题内容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如果不加以改革,中学作文教学就很难有大的起色。综合命题内容的表现,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误区。
第一,让“热点”走开 高考作文一般是不考热点内容的,据说是为了防止猜题押宝。市场经济、十五大召开、香港和澳门回归、计划生育、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互联网、知识经济等曾经是或正在是热门的话题,绝对不会考。师生们深信,越是叫得响的,越是放心,作文试卷肯定不会出现。那么这种内容导向,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中学生根本不需要去关注和思考时事形势,完全可以不看报,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闭门车。事实上,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形势、潮流,不知道“伊拉克”和“科索沃”危机,不思考“转制”和“下岗”问题,脱离社会,脱离生活,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表现。学生不去接触社会现实,哪里会有鲜活的思想和情感。他们不观察社会生活,面对精彩纷呈的生活现实,怎能不感到万般无奈,即使去写其它方面的内容也不会好到什么地方。我们培养出来的“不知今夕是何年”的学生对社会究竟产生多大的作用?这些缺乏社会知识的读书人,又怎能去更好地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热点”内容不应绝对避开,试题可以也应该得到体现,即使不直接命题,也完全可以间接地或在某个层面、某个部分内涉及到。
第二、让阴暗面走开 歌功颂德和指刺社会是文章的两大社会功能。可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基本上都是正面性的,至于社会上反面的东西,从不涉足。平时作文中,即使学生偶然触及一点,也被视为大忌。连乞丐都不让写,当然毒品、绑架等现象就更不能提了。但即使作文不涉及这些现象,可也都实实在在存在着,并对中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没有必要的思想意识和准备,就不能使青少年学生很好地保护自己。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不少报刊报道了中小学生遭遇不测的消息,都提到了中小学生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1999年4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1月中旬,仅福建省内就发生了8起学生遭遇绑架事件,1997—1998年度,福建省每天死亡1.4个中小学生。4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又报道,贵州省八成青少年吸毒前不知毒害。对社会阴暗面让中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是让他们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从而培养起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中学生也已有了一些辨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只要疏导、引导得好,那些反面的东西不仅不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反而还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相反,越是避免,越容易受到侵染。作文中歌颂正面有教育作用,鞭挞邪恶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第三,让思品以外的内容走开 高考作文清一色都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命题。“鸟的评说”、“两幅漫画”的比较、“助人为乐”和“战胜脆弱”等,好像作文只能写人的精神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作文所写的题十分广泛。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人应该是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肯定是作文的主要内容,但“文以载道”的“道”随社会的发展,也理应得到进一步拓展。一些知识性、技能性的内容,中学生应该也能够进行写作。吕叔湘曾经要让学生写写买鞋记、看电视的利与弊等实用性的题目。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中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必须要得到强化,作文内容要增加科技含量,甚至可以写科学幻想题材。可叹的是高考作文很少涉及,平时作文也很难见到。科学的精神和意识是靠从小培养的,抓不住关键期,创新人才从哪里来?作文应该成为中学生科学精神和意识的摇蓝和载体。
第四,让地域性内容走开 高考是面向二三百万考生的考试,作文题目也一定能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才公平、公正,这不是没有道理。但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作文容易大而空,且流于一般,很难写出新意和特色。考生来源和生活环境因素不能不考虑,但也不是说地域性内容就一点也不能入文。如果一味追求“公平性”,就容易走向极端。1992年上海高考作文是“遥望星空”,本来是一道很能开启学生想像力的题目,可有人撰文说,这个题目对大城市的考生不适用,因为到处都是霓虹灯,中学生不会去遥望星空的,那么,照此说法,只有拟成“近望霓虹灯”才合情合理了。1993年全国卷作文写“圆规”,也有人提出了批评,说个别特别贫困的学生从来就没有见过这种文具,这些考生就吃亏了,作文题目也就失去“公平性”,这似乎有些荒唐。放之四海而皆知的题目,似乎根本就不存在。要考虑城乡考生、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考生的区别,可以多用几道题目供考生选择,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中国那么大,如果一味求其全面,不一定科学,反而更容易脱离考生实际,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