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施工单位;行政管理;体改;创新措施;
随着城市改造活动的广泛开展,现有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正在持续增加,这对承包项目的施工单位提出了严格要求。项目工程涉及资金量庞大,并且直接关系着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若施工期间出现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施工单位开展行政管理的意义
行政管理最早应用于行政机关的规范指导,将其应用于施工单位的内控管理体制,对经营者具有全面性的引导价值。(1)资源配置。经济全球化时期,施工单位参与工程招投标的重新调整,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的概念。企业内融入行政管理制度,这是跟随我国市场经济实况拟定的方案,与施工单位常规化管理的要求相互一致。经过行政管理改革之后,施工单位的人员、资金、设备等均实现了优化配置,带动了工程收益的增长。(2)协调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建筑产业经营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施工单位在工程建造期间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应当做好内部事务的综合管理,规范单位内各项资源的调配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建筑职能。协调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先进理念,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组织,按照工程合同规定的要求履行职责。行政管理对施工单位给予了科学的引导,要求经营者根据合同标准完成施工任务,进而协调了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工作。
二、行政管理现状
1.人才使用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行政管理部门在人员管理存在不合理现象,入职门槛不严格,只上不下现象,论资排辈现象、只进不出现象等等,在人才选用上不管是是外聘还是内部选拔,都需要严格的筛选,而不是凭情感关系的录用。
2.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首先,规章制度有待完善。企业在发展和运营过程中,有的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不健全。部门的职能混乱,缺乏一个部门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以致于工作交叉,导致相关部门的工作不能正常运转,导致企业的效率整体变低,不按照企业制度办事,最终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管理模式僵化。我国的企业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管理模式僵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一些负责人完全照搬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稳定和运行。甚至有的企业管理负责人不了解该企业的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的具体状况,导致管理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背离。再者,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没有一个合理的完善的决策体系,在一些重大决策之前,缺乏市场的调查和事前的预测,导致调研数据准确性不高,以致于备选方案与实际不相符,最终造成企业负责人的决策失误。甚至还有的负责人的思想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这些都使企业得发展受到了威胁,不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差,素质有待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对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直接影响。有些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比较形式主义,有些对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不了解、不熟悉,制定一些脱离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导致各部门无法实施和推行,必然影响到行政效率。由于入职门槛不严格导致人员在专业和素质方面欠缺,所以入职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基础的培训以及在综合技能方面的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需要做详细的讲解,定期或者不定期安排人员学习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做好分析调研工作,运用到自己企业中来。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保障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施工单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建筑业的宏观调控,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能表现。鉴于行政管理体制对施工单位参与市场营运带来的推动作用,企业必须要从宏观上掌握行业发展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决策。
1.功能方面。行政管理的协调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二是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应当将行政制度与施工单位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符合双向需求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企业化行政管理创新的要求。
2.计划方面。行政管理对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这些都符合施工单位的管理要求。项目施工必须要有规定的流程为指导,由施工单位按照预定方案执行任务,若能借助行政管理体制进行调配计划,将会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施工但各个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
3.管理方面。当行政体制正式融入施工单位管理模式里,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应立足于施工单位的实际需求,贯穿于整个建筑项目施工内容里,这样才能对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内部行政人员需定期到现场进行指导。
4.更新方面。市场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施工单位的经营模式也要随即调整,以适应市场对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施工单位引入行政管理体制是行业经营的创新举措,但同时也要保持行政管理工作的时期性。通常,每年施工单位总结工作报告时,都要对下一年行政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这才能满足施工单位参与市场投资经营的要求。
5.行政管理要有危机管理意识。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危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大家都愿意企业是向前发展的。但是企业出现危机,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损失,影响企业良好的发展状态。所以,我们需要采取危机管理。既可以降低企业面对的风险与损失,又可以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危机管理是行政管理中比较新颖的管理方式。危机管理要及时关注当下的政策动态,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方法与并作出改动,时刻保证与政策相辅相成。当前市场经济下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在压力下求生存,在竞争中谋发展。这种状态下,我们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更需要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让企业在危机中求发展,求转机。在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发展潮流中,为了避免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对企业的破坏,我们企业可以采取危机管理作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切防患于未然。
总之,行政管理对于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的意义、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新形势下推动施工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原因。在新的经济和行业发展环境下,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需要围绕项目和施工单位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以更全面地指导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军.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机制.2017.
[2]王云兰.探讨施工单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研究.2017.
论文作者:韩丁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施工单位论文; 企业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论文; 管理体制论文; 危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