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招生率的实证分析_教育论文

成人高校招生报名比率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比率论文,高校招生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54(2009)03-0095-010

一、影响成人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关键因素

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高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报名人数是衡量高校招生制度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报名人数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满足劳动者的教育需求,也反映了高校招生制度对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契合度。

成人高等教育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报名人数不断发生变化。笔者基于需求供给与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影响成人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三方面。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数量,即成人高等教育的供给。一般在招生计划数较少的情况下,升学竞争激烈,许多学生为了回避风险而选择了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反之则报名学生较多。

第二,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即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或潜在培养对象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报名人数会发生变化。如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最高学历层次在本科的背景下,已完成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人员一般很少选择成人高等教育。

第三,招生制度适应程度,即政策需求与供给的契合程度。如招生专业设置能否满足在职从业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招生考试科目与在职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是否匹配,学制及学历层次是否符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等。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也对成人高校招生报名人数有所影响,如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但这个因素可改变性不大,对于成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而言,可视为常量。可以说,成人高校招生的报名人数是随着招生计划数、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招生制度适应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招生计划数和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本身就是量化指标,可直接进行分析。招生制度的适应程度虽不是可量化的因素,但却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成人高校对招生制度的评价,所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其量化,然后再进行分析,其量化方法见表1。

为分析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数、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招生政策适应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定了天津市成人高校招生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并依据所搜集整理的数据建立了表2的时间序列数据样本。

二、成人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分析

1.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数的关系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数的总体变化趋势十分相似,一般而言,报名人数会随着招生计划的增减而出现相应的增减。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成人高校报名考生或潜在的报名者会依据预先公布的招生计划,特别是分学校、分专业的招生计划,并考虑到头年录取情况来确定是否报考。但从2003年开始,在招生计划总量增加的情况下,报名人数却下降,这表明,招生计划数不是影响报名人数的唯一因素。

2.报名人数与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关系

2002年以前,除1986年到1987年、1995年到1996年报名人数明显减少外,总体上成人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随着新增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而增加。2002年是普通高校扩招的第四年,扩招后的第一届本科生毕业,此时新增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随着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2002年以后的成人高等教育需求群体减少,招生报名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尽管2003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总量在增加,但报名人数却在下降。

3.报名人数与招生制度适应性的相关性

20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批转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成人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此时期,成人高校主要采取单独招生、各校联合招生与国家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招收生源,学校能够面向市场合理招生,报名人数逐年增多。

1986年,国家开始实行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1987年6月国务院批转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提出成人高等教育实行“三种证书制度”。1993年实行成人学历教育全国统一制证验印制度。这个时期国家不断强化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从培养目标、办学资格、招生规模、办学形式到专业设置、大纲计划、课程教材、教学过程、质量督察、文凭验发等各个方面,都尽可能进行统一管理。这种集中式的招生管理制度,使得成人高校招生的入学门槛在一定程度上被提高,地方和成人高校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办学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1986年到1987年、1995年到1996年报名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因受非典疫情影响而被推迟的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于当年11月中旬举行,所录取的新生于2004年春季入学,改变了原有的与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基本相同的5月份考试、9月份入学模式。由于考生和成人高校对这种模式评价较好,教育部于2004年正式确立了“秋季考试、春季入学”的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式。之后,成人高校招生制度又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比如调整统一考试科目、实行网上报名、报名条件逐渐放宽等等,这些尝试使得报名人数呈现不同程度的降幅减缓。

三、成人高校招生报名比率实证分析

1.成人高校招生制度适应程度衡量指标

衡量成人高校招生制度适应程度的指标很多,如前文所述的报名人数。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发现,成人高等教育的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并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关系。为更好地衡量成人高校招生制度的适应程度,本文用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的比值,即报名比率(Y)=报名人数/招生计划,作为衡量成人高校招生制度适应程度的度量指标,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2.解释变量和数据来源

本文引入下列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1)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JYNX);

(2)招生制度适应程度(SYCD);

(3)高考升学率(SXL);

(4)1993年成人学历教育全国统一制证验印制度(Y93):1993年以前,取Y93=0;1993年及以后,取Y93=1;

(5)1999年大学扩招(Y99):1999年以前,取Y99=0;1999年及以后,取Y99=1。

3.基本假设

90年代末以前,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潜在需求大。随着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日益增多。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较小,不能满足人们的高等教育需求,人们就会选择成人高等教育。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1999年及以后的普通高校扩招,人们可以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大,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可能会缩小。因此,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与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之间可能存在曲线关系,笔者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一:在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时,报名比率与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正相关;在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较长时,报名比率与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负相关。

假设二:报名比率与高考升学率(SXL)负相关。

假设三:报名比率与招生制度适应程度(SYCD)正相关。

假设四:1993年成人学历教育全国统一制证验印制度(Y93)对报名比率具有正的影响,而1999年的普通高校扩招政策对报名比率具有负的影响。

4.研究模型和样本特征分析

根据以上假设,建立下列模型:

模型中,D表示各解释变量。

利用STATA8.0统计软件得到表3数据,从变量的统计可以看出,报名比率最小是1.088452,最大是3.587984,波动范围比较大;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6.9年增加到14.2年;升学率由57.68%增长到75.71%;成人高等教育的适应程度波动范围也比较大,最小值53.32,最大值89.91。

5.回归结果

表4、表5、表6列出了报名比率与各解释变量的关系。从表4中可以看出,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报名比率负相关,但不显著,但从表5中可以看出,天津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成人高校招生报名比率存在二次曲线关系,这与假设一相符。

为了进一步了解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成人高校招生报名比率的关系,求出了二次函数的极值,为10.45。这说明,在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小于10.45年时,成人高校招生报名比率随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而提高,在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大于10.45年时,成人高校招生报名比率随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而减少。

模型二调整的R方值为0.6127,说明本模型的解释程度比较高。

在单变量模型中,适应程度与报名比率正相关,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在多变量模型中,适应程度与报名比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这表明,成人高校招生制度的适应程度越高,报名人数就越多。

高考升学率与报名比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随着高考升学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普通高等教育。这说明,一段时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仅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

在表6中,我们也发现1993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国统一制证验印制度和1999年的大学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993年的成人学历教育全国统一制证验印制度提高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含金量,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而1999年的大学扩招减少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作为普通高等教育补充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受限,因此长期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其发展定位应引起理论与实践部门的反思。

四、成人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方向

通过以上对影响成人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报名比率的实证研究,本文认为,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招生制度应着力进行以下方面的变革:

第一,重新厘清国家、地方政府和成人高校权责,解决制度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激发地方政府和成人高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第二,以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基准划分区域,逐步推进区域联合命题、区域联合招考,更加贴近和符合区域发展的实际和教育市场需求。

第三,改变原先仅重视学历教育的局面,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在学习内容上由学历教育向“知识附加”和“知识迁移”培训教育转变,满足不同受教育群体的需求。

第四,调整招生考试政策,扩大考生的选择范围,同时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强化招生工作的市场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受教育者的需求。

总之,未来成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省级规划审核,县市监督管理,社区统筹发展,学校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只有坚持这种改革方向,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才可能步入新的发展空间。

标签:;  ;  ;  ;  ;  ;  

成人高校招生率的实证分析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