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呼唤职业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环境保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全世界首脑会议”,针对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危机,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新的障碍,讨论并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其核心是把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人类走出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保证经济能够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造福全人类。而保护环境,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方式是粗放型的,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以致浪费了不少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情况相当严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也取得较大发展。同时,加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初步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但从整体上说,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不少水域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大气污染也相当突出,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29%;生态环境恶化的范围在扩大,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程度在加重,全国1/4的草原严重退化;资源破坏和浪费的现象尚未遏止,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如淡水、耕地、森林、草地和某些矿产资源的缺口逐步在扩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威胁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问题如不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切实保护资源与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再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1994年以来,我国先后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前者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确立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即在战略目标中,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等影响深远的基础性条件。后者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若干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地区;到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
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是跨世纪的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仅从环境保护方面看,在“九五”期间,不但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控制新老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还要实施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共1399个,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830亿元。其中重点项目有“三湖”(滇池、巢湖、太湖)和“三河”(淮河、海河、辽河)水污染的治理;14个沿海城市及其近岸海域水污染的控制;重点酸雨区二氧化硫的控制和25个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城市垃圾的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控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植树造林,治沙,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等。
要顺利完成“九五”期间环保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除了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落实治理项目的资金,加强环保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严格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之外,就是要解决人才问题,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并拥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环保队伍,切实解决环境保护工作急需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监督、执法人才。
本文下面将对培养环保人才问题,尤其是发展环境职业教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
80年代以来,我国环保队伍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国各行业从事环保工作的职工已达30万人。但无论数量上和质量上与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需要,还很不适应。
从数量上看,中央有关部门的环保机构和地方各级环保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手不够,需要充实和加强,特别是县一级、设区的市区一级和厂矿企业中的环保机构,很不健全,有的尚未建立。至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境科研、环境统计和环境企业等基础工作,普遍存在队伍薄弱,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急需尽快解决。
从素质上看,现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共有职工约7万人,其中有大专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3.6%;而7万人中,环保专业的毕业生(包括大专、中专)不到5%,即绝大部分职工未受过环保专业教育,都是从其他行业或其他专业转来的,上岗前多数人又未经过环保专业的培训。有些人从高等院校或在中学毕业后到环保部门工作二三十年,从未参加过这环保业务培训。即使是原来学有关环保专业的,因为不少知识已老化,也需要更新。其他系统的环保队伍,也有类似情况。
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是70年代初期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但与环保事业的急速发展仍很不适应。因此,1992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通过教育,普及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使全体社会成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境保护的公众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教育,培养环保的科技干部和管理人才。
由于实行“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近几年来,环境教育有很大的进展。就专业人才培训方面而言,有关环保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数量上已基本上能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存在着某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能完全对口等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环保高级人才的培养,这是对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但对中、初级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短期的培训,而对发展有关环保的中等专业学校(或专业),以及发展环保类的职业中学,重视很不够。目前全国仅有一所环保中专(长沙环保学校及其五所分校),环保类的职业中学基本上还是空白。从总体上看,还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环境教育的体系中来。目前环保教育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由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四大部分组成的教育体系,但因专业教育中,缺少了职业教育,以致环境教育的体系是不完整的,影响到环保中、初级人才的培养和环保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初级乃至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并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面向21世纪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各类职业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仅要树立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伟大理想,要熟练地掌握本行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环境、改善环境结合起来,提高环境意识;同时,要掌握有关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有关环境的法律,增强遵守环境法律的自觉性,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文明风尚,增强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到本世纪末,按照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总数估计超过2000万人。这是一支数量庞大的跨世纪的劳动预备大军,其中大部分人将会成为新世纪我国劳动大军的骨干。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劳动者的要求,在各类职业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环境意识的需要,也是提高新世纪我国劳动者素质的需要。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基础教育中接受环境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毕业后就业的适应性。因此,各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都应考虑在德育方面和课程内容、知识结构上进行必要的改革。要从本专业的特点出发,采取结合相关课程,或增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环境法制、环境道德的教育和某些环保技能的培养。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像在基础教育中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列入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一样,研究制定各类职业学校有关环境教育的要求及内容,并加强职业学校环境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师资的培养工作。
二、积极发展环境类职业学校(或专业)
实施环境保护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环保队伍、特别是一些环保基层单位、县区一级的环保行政机构,以及环境科研单位,迫切需要培养、补充大批中、初级应用型的专业人才。这主要是两类人才:一类是中、初级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诸如具有一定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在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以及噪声控制等领域中从事一定技术工作的人才;具有一定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生物学基础知识,受过生态保护技能的初步训练,能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受过环境监测技术初步训练的人才;等等。另一类是从事环境管理的中、初级人才,诸如熟悉环境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监测和管理的知识技能,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从事现场环境执法的环境监理人才;适应各级环保行政机构需要,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中、初级管理干部和统计人员;等等。
类似上面列举的两类中、初级人才,目前主要是依靠短期培训。由于培训的时间短,不能较系统地学习环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环保中、初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逐步由依靠短期培训,转变为依靠职业学校的系统培养。因此,可考虑根据各地、各部门(行业)的实际需要,发展一批环境类的中专和职业中学;或者在某些工业类、农、林、水类,以及气象、卫生、统计类中专和职业中学中,开设一些与本校专业性质相关的环境类专业(或班)。国家环保局主办的长沙环保学校(中专)不久前提出,要积极发展校际间的合作,在办好现有的岳阳、湘潭、郴洲、益阳、常德五所分校的基础上,积极和各省办学条件好的中专、职业高中联系,合作开办分校,以加速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三、加强环保队伍的岗位培训工作
继续加强在职的环保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岗位培训,这是提高环保队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各类干部院校,各省、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以及少数高等院校,在培训环保干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受过培训的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培训能力不足。如负责培训环保领导干部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如要在3-5年内将迄今仍未经过岗位培训的专区一级的环保局长轮训一遍,则每年需培训300-400人(1981年至1995年,该学院共培训专区一级环保局长900多人,平均每年仅60多人),急需增大培训能力,并要加强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加速轮训在职的环保人员,除要加强环保系统的培训基地(学校、宣教中心)的建设外,一是应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在统一制定各级各类环保干部岗位培训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环保干部的培训工作。二是对环保部门、单位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应尽量优先录用环境类大专学校毕业生和职业学校(专业或班)的毕业学生,以减轻干部培训的压力,并保证新职工应有的素质;录用非环境专业毕业的人员,要认真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
在环保干部的培训中,要强调做好环保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这对于发展环境类职业教育,加强环保干部培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在基础教育中乃至对全体社会成员普及环境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四、要关怀和重视民族地区的环境职业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山区、半山区,有的则居住在草原或荒漠地带。这些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建国以来,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有很大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少数民族地区至今生产还比较落后。有些地区为解决温饱问题,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源,加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结果不少地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水资源减少,草地退化,动植物物种和种群数量骤减,生态环境恶化。开放改革以来,民族地区的工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但有些厂矿、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落后,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也有发展的趋势。
从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进一步开发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振兴,并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各少数民族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中国21世纪议程》已把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列为优先领域,但由于不少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相对比较落后,各族群众乃至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环境意识较差;环保队伍也十分薄弱。如有的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县一级缺少管理力量,每县只有两三人,甚至只有一二人,同时缺少环境保护所必须的支持力量,如监测、监理、科研等部门人手缺乏,素质也不高。因此,在民族地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本来就有不少困难;在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人才匮乏,其难度就更大。在大力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环境类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是有特殊意义的。它是克服各种困难、推进民族地区环保工作、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民族地区环境队伍的建设,固然可以从外地调入或吸收人才。但归根到底,只有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培养本民族自己的环保人才,才能使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植根于本民族之中。这是少数民族在祖国民族大家庭中,跻身于先进民族之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环境保护需要职业教育,环境保护呼唤职业教育。在世纪之交,我们期待着我国环境职业教育展开新的一页,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职业环境分析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