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研究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支出论文,成本论文,责任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目前从学术研究看,企业该否承担社会责任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当企业越重视其社会绩效时,成本的增加将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下降①。当然,更多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提升企业财务绩效,二者呈正向关系。比如,Alsop(2004)②认为社会责任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好声誉,从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并防范财务危机。Alan D.Smith(2007)③以案例分析指出社会责任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短期利润。他以West Bend公司为例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采用环保系统使该企业用电成本节省了40%。与此同时,Hawkins,David E.(2006)④指出如果过度开采或耗费自然资源可能会给带来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未来发展和持续增长的平台。Waddock and Graves(1997)⑤发现财务绩效取决于好的社会绩效,也就是说,良好的员工关系将可能增加生产力和满意度;良好的社区关系可能会刺激当地政府减少法律规范的动机,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对企业的正面看法将增加产品的销售或减少利害关系人管理的成本。Schuler and Gording(2006)⑥指出若企业违反公平原则,利害关系人可能会提供一些对企业不好的信息给其他利害关系人以阻碍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本文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从客观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其发展的需要,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各界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它需要有雇员、供应商、销售商、社区以及政府的支持,也就是说企业发展的资源是社会给予的,企业也有义务回报社会。当然,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会付出一定的短期成本,但从长期看,企业通过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企业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好的企业声誉带来好的财务绩效,从而促进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换言之,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向影响关系”的研究前提下,本文借助于2004年有效调查问卷229份样本数据,通过分析公司每年每位员工参加培训与学习的时间,参加培训与学习的员工占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在环保方面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公司吸纳社会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总数,以及公司产品是否获得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指标,透视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状况,由此提出科学计量社会责任成本、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构建关键社会责任成本支出指标体系是加强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成本内容界定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其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强调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责任。如Davis,K.(1973)⑦认为社会责任是指是在狭义的经济、技术及法律要求之外的公司所考虑关注的事务。Jones(1980)⑧指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一个理念,公司有义务对社会公众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股东及其法律和合同限定的主体尽责。Pearce and Robinson(2005)⑨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公司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债权人、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团体及其他公共机构。我国学者结合中国企业经营环境及文化背景特点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如刘俊海(2006)⑩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层含义,一是一种公司治理的理念,企业既要实现利益的合理化,还要关注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二是一种制度的安排,包括外生法律制度及内生法律规则;三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企业社会实践。

关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一般认为应包括遵守国家各项法律,不违背商业道德,关注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在高层次上是企业对社区、环境保护、保护弱势群体、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等等。Alan D.Smith(2007)(11)认为公司承担的一般义务是明确的,如为股东赚取利润,以及提供雇员满意的条件等。但是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些也是不明显的,如公司减少污染的义务,培训顾客和吸引供应商等,并且各团体要求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些可能是相互冲突的。

欧盟(European Union)在2001年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for corpos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自愿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因素纳入到公司运营中并令其发挥作用。在此定义基础上确定了CRS的范围如下(12):(1)使命和共同的价值。有四个关键维度:一是人力资源,包括学习型组织、工作条件、健康和安全、政策改变、平等机会;二是地方团体,包括地方经济发展、人权、博爱;三是供应链,包括供应商选择的道德标准、产品质量及安全、道德贸易、供应链的可探索性;四是环境问题,包括生产过程负面影响的最小化、资源优化利用、绿色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再循环利用。(2)管理手段和工具。有三个关键维度:一是CSR治理,包括公司治理手段、道德规范、内部审计系统、环境质量安全等管理系统;二是外部沟通与报告,包括相关市场、环境和社会证明、环境和社会报告;三是道德培训,包括组织手段(课程、研讨会)、技术手段(互联网、伦理救助热线)等。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1971)(13)提出社会责任应包括10个领域内容: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雇员和培训,人权与平等机会,城市建设与开发,限制污染,资源保护,文化与艺术,医疗健康,对政府的支持等。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做了相关评述,如陈淑妮(2007)(14)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界定社会责任的范围包括三个维度:一是经济责任,包括保障较好的投资报酬、产品品质稳定且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最大化创造企业利润等;二是法律责任,包括遵守公平交易原则、遵守国家各项法律规章、遵守并落实各项就业措施等;三是伦理责任,包括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和组织文化、采取对环境使用与维护的预防及保护措施、自愿为他人或团体提供并非自身义务也非法律规定的协助或照顾等。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是指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而支付的成本。具体说,社会责任成本可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1)社会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为发展人力资源所发生的耗费与支出。包括对员工的招募录用费用、劳动报酬、集体福利、教育培训支出、职工社会统筹保障金等。(2)自然资源耗用成本。是指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因其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而向资源所有者支付的资源使用费。换言之,是企业因开采和使用稀缺的自然资源,应足额支付维持自然资源再生费用的成本。(3)土地使用成本。这是对企业因使用土地而应支付的成本,特别应包括企业因过度使用土地而使土地退化、质量下降计量的成本。(4)环境支出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防止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为了改善环境、恢复环境的数量或质量而发生的各种支出。(5)社区公益成本。是指企业为社区及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6)外部不经济成本。是指一个公司或企业从事谋利经营活动而消耗的并未记入自身成本费用中的社会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充分计量这种消极外部效应,并加以内部成本化。(7)其他责任成本。包括企业对政府、股东、供应商、债权人以及顾客等承担的责任成本。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状况调查分析

2004年末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和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南开大学公司治理中心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对全国部分省市的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发放了调查问卷800份,回收496份,回收率为62%,在剔出异常样本、无效样本后,本书研究有效样本为229份。

在调查问卷中,有5个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相关联:(1)公司每年每位员工参加培训与学习的时间(月);(2)参加培训与学习的员工占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3)公司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4)近两年来,公司吸纳社会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总数;(5)公司产品是否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基本指标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1.人力资源成本支出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充分的人力资本作为保障,企业的发展就根本无从谈起。换言之,通过人力资源成本支出,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不仅是当前发展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更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潜能、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措施。构建和谐社会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以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推进企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深入和机制的实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本文通过“公司每年每位员工参加培训与学习的时间”以及“参加培训与学习的员工占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两个指标来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的重视程度。

样本企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平均时间为1.17个月,最高为7.5个月;参加培训与学习的员工占企业员工比例均值为62.64%(见表1)。全部样本中没有员工参加培训的企业有3家,占1.31%;一个月及以下的企业185家,占总样本80.78%;培训时间在5个月以上的企业占0.87%(见表2)。从培训覆盖面上看,被培训员工占员工总数50%及以下的企业占总样本量的36.68%(表3)。

澳大利亚统计局调查样本分析显示(15),澳大利亚企业每位员工年平均培训天数分别为:2002-2003年5.1天,2003-2004年3.7天,2004-2005年4.8天,2005-2006年6.2天。比较而言,我国企业无论是在员工参加培训的时间还是参与人数上,都有较高的参与程度。据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学习,加速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环境成本支出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保护环境也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构建和谐社会企业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本文借助于“环保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布”指标反映企业环境成本支出状况。

样本企业数据显示,企业年均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28%(表1)。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最高的企业为22%,而23家企业根本没有任何环保投入,占样本总量10.05%。环保投入比例在0.2%以下的企业占17%,环保投入比例在10%以下的企业占95.6%(表4)。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分析可知,澳大利亚制造业2000-2001年间环保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为0.26%(16),比较分析可知,我国中小企业环保支出总体水平部分尚可,但应看到,中小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十分之一的企业依旧存在零环保投入现象。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已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重大任务来贯彻实施。因此,中国企业应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合理安排支出,加强环保投入。

3.就业安排

劳动力资源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岗位的竞争是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必要前提。对企业而言,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道德义务,又是企业的法律义务,它主要体现在企业促进公平就业、促进雇员培训、促进就业稳定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责任等方面。因此,应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企业要切实承担起稳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近两年来公司吸纳社会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总数”来反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状况。

样本企业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公司吸纳社会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总数均值为41人。最高值为750人,最低值为0(表1)。97.82%的企业近两年来吸纳就业人员在100人以下,其中7家企业没有吸纳就业人员(表5)。

近年来,我国政府充分关注就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比如,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对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原则规定。在就业问题上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如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较多的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还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等,这将为企业更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经济保障。通过上述数据分析也可看出,我国大多数中国企业能够在国家促进就业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相信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扶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自觉自愿地承担社会责任义务。

4.质量管理

产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兴衰和生死存亡。产品质量问题在经济发展中是一个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它不仅会侵犯消费者的利益,还可能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甚至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切实保障产品质量,依法履行社会责任。换言之,构建和谐社会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按照法律要求生产销售保证质量的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公司产品是否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指标来反映企业对顾客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状况。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亦称ISO)中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所有标准,也是我国推荐采用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是适用于世界上各种行业对各种质量活动进行控制的国际通用准则。样本企业数据显示,67.25%的企业获得了该项认证(表6),说明我国大多企业已认识到质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强质量管理,履行社会责任。

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管理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我国大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积极努力地向社会证明自身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但由于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程度的差异性较大,还有部分企业需要借助于有效管理手段,加强社会责任成本管理。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工作:

1.科学计量社会责任成本

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除部分成本可用货币计量外,还有相当部分内容需要借助非货币计量方法,因此,考核确认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方法并非单一。本文认为,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应结合使用各种方法,比如,当社会责任成本无法直接决定时,可以通过估计替代品来确定;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如购买环保设备,可按历史成本计价;有些社会责任成本可以根据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估计,如废水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可通过估算恢复污染之前的状况至少需要多少治理费用来确定。

在计量社会责任成本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外部不经济成本。从经济学分析可知,企业的经济行为可产生两类成本费用:一类是企业自己承担的成本,表现为企业产品成本、营业成本等;另一类是不由企业而由社会承担的企业外部成本。一般而言,企业的成本都是在微观范围内进行最优化选择而付出的代价,但它的活动常常超过自己的财产权力界限,从而发生了一些由社会和他人承担的成本和费用,这就形成了外部性问题。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的建立就是要求在政府干预等手段下解决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问题。

计算外部不经济成本并将其内部化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较好做法。近年来我国企业安全事故、特别是恶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计算外部不经济成本。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应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成本计量系统,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成本,本着对承受损害的人们或社会进行补偿的原则,将这些成本予以内部化。

2.规范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关于社会责任成本方面的规定,虽然在企业法、税法、合同法等法规中有一些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但没有系统规定如何揭示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信息。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事项均被作为会计问题纳入相关会计科目中,如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也没有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成本会计科目用以披露企业已经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本文建议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的披露。在信息披露内容中应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外部不经济成本及企业对政府、股东、供应商、债权人等承担的责任成本。披露的信息除包含本会计期间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还应包括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以及影响社会责任完成的相关因素分析等。

3.构建关键社会责任成本指标体系,考核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关注度

在美国的Calvert Social Index和伦敦的FTSE 4 Good等社会责任指数中,要求入选的公司必须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主要是包括对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员工培养、抗艾滋病和对公众及股东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我国近些年在评价体系上也逐步关注这一问题,一些学术团体的研究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实践充分体现了对企业环境管理的要求。比如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课题组(2003)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CCGI[NK]),专门设计“公司公益性捐赠支出”、“公司环境保护措施”等指标用于考察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本文认为,考核企业社会责任支出的关键指标应特别关注环境成本支出和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

(1)环境成本支出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考核指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制定烦琐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以及技术论证制度等,形成“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行钳制。随着世界各国对进口商品设置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我国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承担保护环境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如造成水和空气的污染,都应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惩罚。

(2)以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考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ISO-9000族目标在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对顾客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ISO14000系列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标准号。它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包括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审核体系(EMAS)、环境标志(EL)、环境行为评价(EPE)、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管理(EM)、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等7个部分组成。目前很多国家都以ISO14000系列标准考核环境管理系统状况,如表7所示。

当然,政府也应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状况,通过设立关键社会责任指标来衡量其经营业绩。比如,美国洛克希德(Lockheed)公司,将环境指标的完成情况刊载在每个雇员的工资单上。杜克(Duke)电力公司则对雇员进行业绩评价时,考核其在减少固体废物、辐射污染,完成公司环境保护计划方面的贡献。这些做法对完成社会责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池祥麟、林怡君.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关联性之分析——以道琼STOXX永续性指数为例.http://www.ntpu.edu.tw/coop/teacher/hlchih/data/CSR_CFP_link.pdf.

②Alsop,R.J (2004)."Corporate Reputation:Anything but Superficial—the Deep but Nature of Corporate Reputation"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Vol.25.pp.21 -30.

③Alan D.Smith."Making the Case fo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Focus on Strategic Management.P192.Copyright.? 2007 by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④Hawkins,David E.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Balancing Tomorrow's Sustainability and Today's profitability.P193 (190-196).Copyright ? 2006 by Palgrave Macmillan.

⑤Waddock,S.A.and S.B.Graves (1997)."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Financial performance link",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8,303 -319.

⑥Schuler,D.A.and M.Cording (2006)."A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corpora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behavioural model for consumer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1,540 -558.

⑦Davis,K.(1973)."The case for and against business assump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6,312 - 322.

⑧Jones,T.M.,(1980)."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visited,redefined".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2,59 -67.

⑨Pearce,J.A.and Robinson,R.B,Strategy management: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Copyright? 2005 by MCgRAW Hill/Iwin,New York,NY.

⑩刘俊海.2006.对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点评,http://www.csrnall.com/.

(11)Alan D.Smith."Making the Case fo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Focus on Strategic Management.P186.Copyright? 2007 by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12)Ilaria Bissacco and Paolo Maccarrone."Are we really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ontrol.Volume 16.P79-106.Copyright? 2006 by Elsevier.

(13)The Research and Policy of the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71.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A statement on National Policy.No 6,p36-40.

(14)陈淑妮.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9 p3-4.

(15)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Training Expenditure and Practices Survey.Year Book Australia,2004 .

(16)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Year Book Australia,2003 and 2005.

标签:;  ;  ;  ;  ;  ;  ;  ;  ;  ;  ;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研究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