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_经济全球化论文

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_经济全球化论文

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权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过程中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38(2001)04-0073-04

发展中国家经过曲折艰难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获得了国家主权。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削弱,发展中国家只有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防范各种形式的危机;同时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一、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主权的斗争

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范畴。自从16世纪法国的政治学和法学家博丹(Jean Bodin 1530-1596)在其名著《论共和国》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以来,主权概念便广泛地运用于国际社会。随着一批主权国家的出现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主权的概念、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最早提出经济主权概念的是英国政治理论家、社会家,新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布豪斯(L·T·Hobhose,1864-1929)。他从国家与个人互为责任关系的理论出发,认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是国家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事,他把国家干预经济的权力称为“经济主权”。他说:“国家具有一种超越一切经济企业之上的监督权力,可称之为‘经济主权’原则,它使国家有权把社会财富的剩余部分,根据社会的公共需要服务于社会的目的”[1]。

尽管如此,二战以前,主权只是集中在政治方面,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在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极力倡导主权原则,并对主权作出了一些新的阐发。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从经济自主的意义上来阐发主权概念,争取经济主权。争取经济主权,意味着在世界经济体制中行使主权,掌握开发资源、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力,摆脱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的控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争得一个平等的地位。1974年12月,拉美各国首脑聚集一堂,召开纪念阿亚库乔战役150周年大会,会上发表的《阿亚库乔宣言》申明了第三世界捍卫国家经济主权的决心。在同年召开的有关原料和发展问题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代表大会上,经过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大会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确认:“每个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国内一切经济活动行使永久主权。”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第二章“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第二条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主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行使这一主权。”从内容上来讲,经济主权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独立,具有对本国经济的最高支配权,有权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开发、利用和处置自己的天然财富和资源,不允许任何外国、国际组织或国家集团进行非法干预或破坏,不允许他们享有非法经济特权。应该说,70年代经济主权概念的出现是国际社会进步的标志。由于发展中国家几乎都有一部被发达国家奴役、剥削和压迫的历史,所以发展中国家独立伊始就为维护国家主权而不懈斗争。70年代中后期,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以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垄断为基础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为内容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同时有不得不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对经济主权更加敏感、更加重视。而以国际法文件的形式确定经济主权概念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所取得的胜利。同时出也说明国际社会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日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9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突出表现为全球的产品、服务和资金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化生产高速度、大容量地流动,从而导致各国经济在深层次上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二次全球化浪潮不同,这次全球化浪潮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席卷进来。这就造成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带来冲击,对其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冲击表现为:

(一)经济的跨国界行为和各国相互依赖导致的经济主权弱化。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而实现的。大量信息、技术、货币快速跨国界无领土的流通打破了原有的国家界线,摆脱了国家疆域的束缚。如果说以前土地对经济活动至关重要的话,那么如今信息、技术、货币等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商品、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的局面。这就造成原来一国独有的权利要为他国所分享,原来完全为一国所独有的权力,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国家条约来运作。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在历史上、现实中都存在着对发达国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依赖,所以全球化中经济无国界行为的存在只能加大这种依赖性。从进入国际市场,与世界经济运行体制接轨的方面讲,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市场规范和准则从本质上说基本是由先发展的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制订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不公平性。比如世界贸易中的价格体系的规则就是完全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直至今日,全球的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始终大大低于高级制成品的价格。而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经济的最高支配权受到限制,开发利用和处置本国天然财富和资源的权力受到无形的削弱。这种限制和削弱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转嫁,同时也是激烈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

(二)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目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合组织也越来越广泛地介入或影响世界、地区或某个国家的经济事务,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实力单薄的国家对强大的国际组织存在着资金、技术或管理上的依赖性,从而给国际组织介入国家职能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国际组织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进入到国际政治的运行轨道,并对国家主权和职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国际组织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附加了种种条件,这些条件直接干预着这些国家的经济主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只是监督国际货币体系,如今却展开了全方位的行动,使世界经济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转。

此外,一些区域性组织,如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以部分经济管理职能公共化的形式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了主权的转移。欧盟更是通过高度的一体化实现了国家主权和管理职能向外部的转移。这种转移对于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而付出的一种代价,其前提是权力的共享;而对于处于同一集团内经济发展水平与规模和体制相去甚远的国家来说,要实现在主权平等基础上的经济主权的让渡则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是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许多。

金融机构的存在使国家控制货币的权力,受到货币交易商的巨大影响,货币的汇价随国际供求关系而升降。

(三)跨国公司等非政府力量的壮大及经济扩张活动造成东道主国家主权的被动转移。当前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已不拘泥于国界的限制。跨国公司把整个世界视为自己的生产场地和销售市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4.5万家跨国公司连同25家子公司已经成为影响和左右世界经济政治进程的独特国际行为主体。跨国公司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高新技术的垄断控制着东道国的经济政策,影响着东道国的经济主导权。对于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为了吸引资金、引进技术和贷款而让出一部分主权更是经常的事,这也是为发展经济而付出的一种代价。

所以,经济全球化及其产物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的相互依赖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

由于发展中国家已分化为不同的层次,所以,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有少数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已经卷入全球化趋势中,成为国际经济的积极参与者;发展比较快的国家已经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正在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还有多数不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程度最差,甚至还处于全球化浪潮之外。虽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同,但是,从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国际竞争中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主权的方式与策略

(一)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虽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已形成挑战和冲击,但经济全球化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所以发展中国家必须趋利避害,迎头赶上,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否则即使竭尽全力置身于全球化的风浪之外,但结果是失去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而摔出世界经济的主流。更进一步讲,积极参与全球化,可能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唯一所能选择的必由之路,因为现代经济结构的形成必须依靠外部的引进。比如技术创新,如果光靠自身的力量只能不断拉大同先进国家的差距,外资的引进可以弥补本国的资金不足,可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良好转变等。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数量增长、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现代经济结构已经形成以后,才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发展层次上,那时的合作与主权的让渡都是以平等和共享为前提的。

(二)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国家间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维护国家主权的方式更多的以相互协调为主,传统的“实力博弈”原则已经过时。正如奥本海称:“国际法的进步、国际和平的维持、以及随之而来的独立民主国家的维护,从长远来看,是以各国交出一部分主权为条件的,这样才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国际立法,并在必然无际范围内实现具有强制管辖的国际经济确立的法治。”[2]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受一系列条约、协议、机制、国际性规则的约束,形成了相互依赖关系,所以一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获取某些利益,必须使用合法的、正当的方式和手段。因此,相互协调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比如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就是谈判各国相互妥协的产物。而像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就在全世界遭到谴责和抵制。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包括积极加入到国际组织及一些国际条约中来。因此,国家应借助国际规范、国家间达成的协议或条约、建设性对话、调整内外政策等来维护国家经济主权,谋求国家利益。

(三)维护经济主权从合理引进外资、防范金融风险入手。目前,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军事威胁、武装入侵、领土被占的可能性降低,而威胁国家经济主权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外资是解决国内资金短缺的一个有利渠道,但必须做到优化投资结构,把利用外资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国内外汇储备状况和外债偿还能力及出口水平结合起来,从而避免80年代债务危机和9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金融风险。即使如此,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仍然为大势所趋。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各种国际谈判场合下不断逼迫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需要外来投资的补充,因此开放金融资本市场成为必然。但为了避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再度重演,发展中国家在开发市场时一定要谨慎从事,在逐步放开市场的同时,加强对银行系统的监督,加强企业管理的改革,防止泡沫经济泛滥。

(四)发展中国家要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与法制社会的体制转变。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构成冲击和挑战,但这并不是说,发展中国家主权不再重要,而是说,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中国家通过内部体制的转换来影响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从而减少了由于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接轨带来的冲击。二战后及冷战结束以来,拉美、东亚、东欧等地已完成了从传统的、封闭管理型的体制向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与法律秩序为目标的体制的转变。当然,制度变迁成败与否还取决许多复杂因素。

(五)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防范各种形式的干涉主义。虽然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造成了侵蚀和冲击,主动或被动出让一部分主权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还应看到以尊重国家主权为核心内容的国家主权原则并未过时。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指国家所当然具有的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必须受到尊重,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内政不受干涉,国家不受任何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的强制命令,国家除受其所自愿承担的国际义务的约束外,不受任何来自该国外部的任何非法限制。这一基本原则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写入了《联合国宪章》及有关国际文书。主权不可分割性依然存在,主权与国家是不可分的,一国主权也不受他国主权的分割和限制,主权不能被非法分割或限制。由于国家的实力和国家利益的不同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经常存在较大分歧。发达国家所主张的“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主张及在国际领域的实践都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违背。实际上,发达国家常常以强制性的军事干涉来直接对抗国家主权,从而表现为对国家主权的根本否定和无视。而且,发达国家往往要求别国限制主权,在关系自身利益时往往并不那么慷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坚持主权原则,才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抵制发达国家所强加的不平等贸易条件,从而争得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国际地位。在主权的让渡问题上应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前提。

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民族构成、国家实力、发展战略导致对主权观念的理解大相径庭。同时由于国际社会存在着国家主权事实上的不平等,强权政治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主权问题上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会日益激烈。因此,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不能期望发展中国家在主权权利问题上作出有损于自身根本利益的让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应根据国际利益需要,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以便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目标。

[收稿日期]2001-05-14

标签:;  ;  ;  ;  ;  ;  

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