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中论文,中学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比作“过河”和“船、桥”之间的关系,指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起着“桥”和“船”的重要作用。要顺利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开启中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它应具有情趣性,引人入胜并以情感人。近些年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普遍存在着学校不重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等种种复杂情况,这究其缘由都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缺乏情感因素,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融入是至关重要的,这对打开中学生心扉,使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感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也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

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促进、激发和满足学生积极肯定的道德情感、价值情感和美感的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在情感教学法的作用下,使学生认真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及法律规范,并最终能真正达到知、信、行的统一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法必须坚持以情施教原则、情感交融原则和寓教于乐的原则。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使中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把握基础知识并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它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重要催化剂,不容忽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和充分运用情感因素,努力调动和引导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借助于某种特定创设的情境,融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来有机地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实施情感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因素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就如同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运用情感教学法也有一系列必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在情感上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可。许多中学生不愿意上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它不感兴趣,大都觉得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过强,并且讲的都是大而空的道理,缺乏实用性。在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要原则,这既关系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活力和生命力。中学教师要培养和挖掘出学生们的积极性情感,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去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那就应当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着什么样的情感要求和意见、建议,就是要知道中学生在情感上最渴望和最关心的是什么内容,熟悉学生的情感脉络。据悉,当前中学生都希望了解的是不避讳事实、不唱高调的思想政治课,希望老师尊重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并渴望走出课堂和了解社会等。教师只有真真切切地把握了中学生的这些情感要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法时才能有的放矢、施展自如。情感教学法也可以将抽象的学科理论贴近中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情感教学法才能找到其基准点,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沟通,达到师生共鸣的状态。中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和心理个性日趋成熟之时,自我意识是他们内心活动和个性特征的基本标志。当代中学生们大都不愿轻信大人们的教导,反而喜欢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或自我见解,这就使得中学政治教师必须特别注意与中学生在一定情感上的沟通,并争取能够取得他们的充分信任,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主导作用。而要取得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树立起优秀的教师形象,中学政治教师也只有对学生亦师亦友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尊重和信赖。扩大学生与老师之间情感沟通的渠道也是能够使师生产生共鸣的重要外部因素,如不仅要在课堂上沟通,还要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产生交流,运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师生在情感上的良好沟通是实施情感教学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三,设置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理论性的知识较多,这就容易产生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立符合实际课堂教学的生动教学情境,让中学生的潜在情感在设立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和宣泄。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感和情境,渲染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并根据教学内容将一定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欢乐和魅力所在。设置情境主要通过情境展示法、自我体验法、情绪渲染法和知识投入法等多种方法实现,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触“境”生情。政治教师还可以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用活生生的事实去充实教材内容,这样才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做到以境生情,以疑引情,以思入情,使中学生由知觉引发道德情感,升华到理性的道德情感。

总之,在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变说教为情教,要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随境迁、情因人发,这样才能使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突破性的功效。

三、实施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学法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方法中的重要因素,它是形成中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教育方式。情感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也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它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中学生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并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是完善中学生的优秀品德,促进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

若教育教学的宗旨是教书育人,那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应是学以致用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创设情境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讲授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平等融洽的对话、气氛热烈的讨论等这些情境的设置都能深深激发出学生相应的情感。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情感丰富、个性多样、充满灵性的活生生的个体。在生活中,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特别是老师的关爱和尊重;在学习中,他们还会时不时迸发出创新性的思维火花,彰显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研究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情感教学法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施教过程也变成了一个艺术性很强的“双边”活动过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时刻变换教学模式,将热情洋溢、抑扬顿挫的讲述与和谐优美的手势、活泼灵动的眼神展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中,力求讲得明白晓畅,深入浅出,选择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典型事例,使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自然地感悟出思想政治理论中的道理,最终做到让其知、令其信、动其情、促其行。总而言之,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法就是在深刻理解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学生的发展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他们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动力,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赢得学生的掌声和共鸣,使学生真切地品尝到被肯定的滋味,进而促进他们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标签:;  ;  ;  ;  ;  

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