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论文

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论文

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

王玉辉*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模式过于僵化和单一、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即时就医的基本要求以及照料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三方面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以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管理机构提升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为基础,以努力营造关爱失能老人的社会氛围为核心,以建构多元化、网络化的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为目标。

关键词: 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

一、吉林省失能老人总体状况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即老年人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者统计,本世纪前30年,中国的60周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从1.78亿增加到3.29亿,60周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将从13.26%上升至23.66%。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从1347.98万人增加到11343.19万人。老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少儿人口的比例从1:4.36:1.58变化为1:2.31:0.91。在众多老年人中,失能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所谓失能老人,是指失去自我照料能力的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评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六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随着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失能老人的人口数量亦随之增加。有学者推算,到2020年,我国失能老人人口数量至少达到3800万。

就吉林省而言,截止2018年,吉林省人口总数为2745.2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约为525万,占吉林省人口总数的19.12%。其中,失能老人人口数量约为90万,占老年人总人口数量的17.14%。失能老人所占老年人总人口数量的比例较高。随着吉林省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吉林省失能老人数量亦将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老人需要家庭、社会予以关怀和照料。就我国国情、民族习惯以及家庭融合程度的情况而言,我国城市地区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体主要依靠的养老模式。因此,依托家庭养老模式,针对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的老年人群体,吉林省如何建立一种高效、便捷、有效且符合本地区实际状况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其城市分布较为均匀。从城市经济发展类型来看,吉林省的多数城市以工业为支柱产业,许多城市经济增长依靠国有企业拉动。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吉林省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为本省建立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一是城市老龄人口以企业职工为主体,这类老龄人口基于居住习惯、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居家养老模式的认可度较高;二是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不再仅仅依靠家庭成员服务,而是可以依靠第三方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使得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更加丰富,使得老年人居家养老体系更加完整。但是对于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吉林省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可降解包装材料是指在如阳光、微生物等一定自然条件下,塑料的分子量转变为小分子或在微生物作用下完全分解的材料[11]。根据环保、来源、产量以及价格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淀粉为主的动植物天然高分子包装材料成为新型环保材料的首选。玉米秸秆等木质纤维素是最丰富的可再生碳水化合物资源,利用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秸秆生产淀粉进行可降解膜生产工艺的研究,既节约了能源又大幅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食品包装薄膜的生产成本。本试验选取玉米秸秆淀粉、聚乙烯醇、甘油为基础材料制备玉米秸秆淀粉-聚乙烯醇薄膜,并对薄膜进行测试,选出薄膜配方的最佳优化条件。

一是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模式过于僵化和单一。以长春市珠海路社区、桂林路社区的调查情况为例,这两个社区的失能老人多数在家中居住,其生活起居的管理者和照管者主要为家庭成员,仅有少部分失能老人由家政服务人员照料,由社区志愿者和特定服务人员照料的失能老人的数量少之又少。从失能老人生活照料标准执行情况来看,两个社区失能老人家庭居家养老执行的照料标准仅仅限于满足失能老人基本的吃、穿即可,基本上忽略失能老人其他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从照料时间来看,两个社区失能老人被照料时间不足6小时,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失能老人家庭成员为老年夫妻,夫妻一方为失能老人,另一方则予以一定照料。由于照料对象本身为老人,其照料他人的能力有限;有的失能老人家庭结构为年轻人与失能老人同住,年轻人平时从事日常工作,对失能老人的照料主要集中于工作之余,因而对失能老人的照料时间十分有效。由此可见,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模式过于单一和僵化,进而导致城市失能老人照料质量水平难以提高。

据统计,一般年份中小河流的水灾损失占全国水灾总损失的70%~80%,近10年水灾的死亡人数中有2/3以上发生在中小河流的洪灾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愈发深入民心,在此背景下,环境影响的评价机制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环境保护制度显得十分重要。环境保护制度能够为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的环境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其三,城市失能老人照料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失能老人照料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从长春市珠海路社区、桂林路社区的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失能老人及其家属认为其居住的社区不存在专业性的失能老人服务人员,绝大多数失能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的失能老人服务。多数失能老人及其家属不了解失能老人服务人员具体服务内容,甚至一部分失能老人及其家属将一般性的家政服务人员与失能老人服务人员予以混淆。可见,长春市失能老人照料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进而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失能老人照料服务人员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城市失能老人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

三、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的总体策略

再次,努力建构多元化、网络化的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水平的不断提升,关键在于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建立。各级政府以及社会事业管理单位一方面可以筹措资金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益性质的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应当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化的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为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开辟新的道路。

其次,努力营造关爱失能老人的社会氛围。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值得人们继承和发扬的美德。失能老人作为特殊群体,更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只有全社会形成关爱失能老人的良好氛围,失能老人居家养老作为一项有益而高尚的社会事业,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鼓励和支持。整个社会失能老人居家养老事业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并获得不竭动力。

但正如贺卫方教授所言,西方法律术语浸润着西方的文化精神,其汉译正可视为西方法律理念对使用者的控制过程(王健2001:序3)。与此同时,使用者竭力固守传统文化的努力也不容小觑。

首先,各级政府以及社会事业管理单位应当提升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促进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工作的积极开展。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水平反映了一个社会福利保障以及文明程度的高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关注,体现了一个社会尊老爱老的文明风尚。同时,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涉及失能老人、家属以及社会千万家庭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的根本稳定。因此,各级政府以及社会事业管理单位应当摒弃失能老人居家养老仅仅涉及家庭与政府、社会事业管理单位无关的错误观念,高度重视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各级政府以及社会事业管理单位应当加大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即时就医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的老年人相比,失能老人由于身体存在特殊状况,随时可能需要就医。因此,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能够满足失能老人随时就医的现实需求,是衡量这一养老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从长春市珠海路社区、桂林路社区的调查情况来看,两个社区的失能老人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很难即时就医。桂林路社区的失能老人王某某向笔者反应,离其居住地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要步行将近1小时,由于桂林路社区地处长春市核心商业区,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即使医院派出救护车辆到达王某某居住区亦需要30分钟左右时间。离其居住地最近的社区医院要步行40分钟。由于社区医院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这种状况下,无法即时就医成为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模式的一大弊端。

四、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路径

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如若实现质量的根本提升,还需遵循以下发展路径:

其一,积极建立医养结合的新型失能老人社会照管机构。医养结合的新型失能老人社会照管机构的缺失是制约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瓶颈。从长春市珠海路、桂林路两个社区的调查情况来看,两个社区范围内均无专业性、针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社会照管机构。因此,建立医养结合的新型失能老人社会照管机构显得十分必要。医养结合的失能老人照管机构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失能老人生活的需求,亦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失能老人即时就医的现实需求。医养结合的新型失能老人社会照管机构的建立作为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可以为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在家庭成员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照料失能老人时,代替家庭成员承担失能老人照料任务。

其二,健全社区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全事关城市失能老人能否在身体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得到医治。从长春市珠海路、桂林路两个社区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失能老人家庭成员认为其所居住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既有社区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即时就医的现实需求。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失能老人一旦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不得不去社区以外的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医院的就诊压力。因此,健全社区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失能老人在生病时能获得常规医治显得尤为必要。

其三,努力加强失能老人照护人员队伍建设。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专业照护人员的培养以及照护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任何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都要重视人的因素。从长春市珠海路、桂林路两个社区的调查情况来看,专业照护人员的匮乏使得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加强失能老人照护人员队伍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加强失能老人照护人员队伍建设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为有志从事失能老人照护工作的人员创造条件,开辟渠道。二是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培育社会服务组织,通过公开招标,积极鼓励、支持知名企业赞助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同时建立失能老人照护人员培训基金,为失能老人照护人员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大力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培养专业的志愿者照护人员。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为老志愿者义工联盟,开展失能老人家庭互助活动,组建义工分会,积极开展失能老人家庭结对帮扶,以上述活动的开展为基础,建立志愿者照护人员培养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张思锋,唐敏,周淼.基于我国失能老人生存状况分析的养老照护体系框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2]朱明欣,陈晓东.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浅析.人才资源开发,2016(12).

[3]张思锋,唐敏,周淼.基于我国失能老人生存状况分析的养老照护体系框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4-0236-02

* 作者简介: 王玉辉(197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标签:;  ;  ;  ;  

吉林省城市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