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大良医院 3017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工作压力的加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故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其发病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2位致死性疾病,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例,致残率75%。【1】目前,我国居民中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我国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中国卒中宣言》指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率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我国脑卒中死亡人数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延续【3-4】。故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其发病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1.高血压与脑卒中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5】。高血压引起脑卒中的机制为:血压升高,引起动脉管壁压力负荷和搏动负荷增加,最后形成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相互联系的改变即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管壁纤维性硬化,进而形成血管闭塞、破裂或先形成微小血管瘤再破裂。有资料显示【6】,高血压引起的不管是收缩压、舒张压还是平均动脉压的波动都能使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脑卒中为高血压的主要转归。
2.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特点为弥漫性微小血管病变。患者长期处高糖作用下,出现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血液凝固性提高,就易出现非酶促反应,产生糖基化合物,引起血小板聚集粘附血管壁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对脑梗死的危害是脑出血的3倍,糖尿病患者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大不相同,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剂纤维蛋白原增高、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降低等有关。
3.年龄与脑卒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下降,孙慧英等【7】研究高于45岁的中老年患者在脑梗死组的比例为92.2%,高于脑出血组82.7%。故60岁后发生脑梗死危险是脑出血的2.02倍,提示年龄的增长是脑卒中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4.性别与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国标率、世标率性别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明 显高于女性【8-10】男性在35~44岁、45~54岁、女性在45~54岁、65~74岁呈上升趋势;而男性在75岁~,女性在55~64岁呈下降趋势。男性在35~55岁期间正是承担家庭和社会义务最重要的阶段,压力增大,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11-13】,很可能造成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 经济文化与脑卒中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高盐、高脂、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和体力活动少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对严重、健康知识相对落后,这些都可能 增加农村患病的风险【14】。另外农村人群体检及保健意识相对较弱,早期病变检出率低以及农村医疗水平较差等因素,也会导致脑梗死发病率较高。
6. 心脏病与脑卒中
心脏病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张爱香等证实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病几率显著高于无冠心病史者。心脏病引发脑卒中的机制主要包括: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进入脑血管引发致命脑血栓;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泵血量减少或静脉压增高,减少了脑动脉血流量,容易形成血栓。
7. 血脂与脑卒中
高血脂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高血液黏度,降低白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血小板聚集,显著增加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8. 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
有资料表明,高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性,值得人们密切关注,其致病机制为:影响血脂和载脂蛋白代谢发生异常,促进形成粥样硬化:高尿酸血症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脑卒中危险性:高尿酸血症往往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9. 肥胖与脑卒中
肥胖的人易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组织分泌言行介质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肥胖已经成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了。
10. 其他因素与脑卒中
还有其他因素,如吸烟、饮酒、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的代谢等均可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综上所述,脑卒中致病因素复杂多样,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掌握其内在关联,有效的干预能降低发病率及致残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36-23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1):68-74.
[3]姜勇,李晓燕,胡楠等.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93-297
[4]高东旗,张宏达,李宏等.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5:):58-61
[5]俊英.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57-59
[6]孙慧英,李涛.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3)167-170
[7]郭艳芳,唐瑛,黄宝珍等.深圳市宝安区2003-2011年脑卒中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369-371.
[8]张孟群,夏劲节.2006-2011年成都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5):371-373
[9]葛锡泳,胡一河.苏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77-79
[10]马冠生,孔灵芝,冉德春,等.中国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195-199
[11]马冠生,杜松明,郝丽楠,等.中国成年居民过量饮酒现状的分析【J】.营养学报,2009,31(3):213-216
[12]曹奕丰,王文志,刘红梅.北京市和上海市抽样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1):5-13
[13]张啸飞,胡大一,丁荣晶.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40(6):179-187.
[14]张爱香,书君丽.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17):2678-2682.
论文作者:宋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脑卒中论文; 因素论文; 发病率论文; 危险论文; 中国论文; 高血压论文; 高于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