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探索论文_周祥建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探索论文_周祥建

◇ 周祥建

(大英县隆盛镇小学校 大英 639300)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获得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教师的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对教材了解掌握和钻研的同时,教师做到“两读”“两研究”。拿到教材之后,教师通读教材,对教材全部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认真阅读《教师参考用书》及辅助教学用书,对教材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授课时,对教学内容做全面的研究。在备课时,对所授课的学生做充分的研究。教师只有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才可能更全面的设计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研讨时,教师应始终把出“新”作为探索的目标。教学设计中体现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甚至于新的课堂。在《过去的游戏》授课时,我改变过去的授课形式,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把象棋、军棋、铁环、弹弓、弹球、小石子等学生在课堂中不常见到的东西,都展现在他们面前。比赛、尝试,他们好奇地、尽兴地看着、听着、玩着。这样的新课堂形式,是孩子们怎么也想不到会是《品社》的课堂。新的课堂,给孩子们新的认识,给这门学科以新的活力。

由于课堂的体验源于真实的生活,不但丰富了课程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极大地兴趣,而且学生在体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二、教学设计,力求新颖灵活

《品德与社会》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教材的内容广,范围宽,以图为主,文字少,一课之内又分几块。看似简单的图画内容,要把主旨思想真正渗透进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体现“活”。

首先是教材的用法“活”。抓住教材的特点,活用教材。在《我眼中的汉朝》一课的设计上,教师应以汉朝为主线,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依据,扩展教学内容。从劳动工具到精美的艺术品;从文字到文化;把相关的历史知识渗透在教学之中,这样,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爸爸妈妈真辛苦》一课,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故事,一张张照片帮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的爱与辛苦。适当的补充,灵活的运用,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贴切,学生更加喜闻乐见。

其次是教师的教法“活”。驾驭课堂的教师,灵活的教育方法会使课堂教学增加不少色彩。在教学《怎样看电视》一课时,我设计了“课堂辩论”的环节,理不辩不明。让学生通过辩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讲授《现出我们的爱心》一课时,教师应联系生活中“母亲节”前后发生的新闻,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辨别体会-----该怎样对待父母和老人。课堂可以是故事会,可以是辩论会,可以是表演场……怎样的课堂不但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完全取决于教师灵活的教育方法。

第三是学生的学法“活”。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主动参与度应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具的准备;课前的调查与访问等活动,都能极大地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不再只是坐着听,更主要是积极的参与:补充老师的资料;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交谈调查、访问的情况,讨论各自不同的观点。课堂上学生有见解,敢辩解,能交流。

第四是课堂的氛围“活”。

《爸爸妈妈真辛苦》通过表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怎样看电视》通过辩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我眼中的汉朝》通过资料交流活跃学生的眼界。从教学的设计到整个施教的过程,教师始终把握着一个“活” 字,所以,整个教学的课堂氛围当然地就凸显一个“活”。

教学实践中,由于我们更多地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撷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引导儿童通过课前辩论、收集资料、调查等体验活动,积累感性认识,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促进品德内化,实现知行统一。

三、教学过程, “活”而有“趣”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完全改变过去说教式的授课方式,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源于社会,那么就让学生从生活中、从社会中寻求、探索。他们有实践调查的权利,《爸爸妈妈真辛苦》一课,就是通过学生调查访问自己的父母,观察父母,才得到交流的资料;《过去的游戏》一课,就是通过游戏实践,他们才能体会到过去的游戏的有趣;《团结合作力量大》一课,就是通过“两人三足”跑的体育游戏和以小组为单位的智力拼图游戏,感受什么叫团结,为什么力量大。趣味横生的课堂当然受到青睐。有了兴趣,才有可能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反思导行,提高教学实效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的最终离不开“品德”教育。不论是从哪个环节入手,无论是怎样的形式,目的就是在指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怎样看电视》让学生在辩论的情趣中明白:合理地安排看电视的时间,有选择性的选取看电视的内容才是对的。这一道理会引导学生课正确的行为习惯的。《过去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了父母们孩童时期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选择怎样的健康有趣的游戏?《献出我们的爱》让学生在故事中,在亲身体验中思考:该怎样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

体验是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而我们的品德课程就是以学生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体验,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理解道德观念的兴趣。道德教育并非简单地教给学生一整套具体的行为,它必须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道德规范,最终形成清晰、正确的道德观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生活的经验的积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多为学生设计

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验,丰富道德情感,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形成道德观念,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

论文作者:周祥建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  ;  ;  ;  ;  ;  ;  ;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探索论文_周祥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