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财政可转换国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探讨_国债论文

利用财政可转换国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探讨_国债论文

关于利用财政可转换国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债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增发可转换国债,定向投资于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建设,对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旅游业发挥的经济作用和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看,应将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此次可转换国债的范畴。

一、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游总收入由1978年的368万元上升到1997年的3112亿元,占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16%,其中国际旅游收入年增长率高达22.5%。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与一些旅游经济发达国家(如意大利1996年旅游业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12.6%,来自旅游业的税收收入达382.4亿美元)相比,我国旅游业产出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作用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区将旅游发展放到了重要位置,明确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发展我国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我国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大大增加,旅游综合经济作用明显增强。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11938家旅游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527.75亿元,其中旅游涉外宾馆5201家,旅行社4986家,旅游车船公司、商贸公司等旅游企业1751家。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推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年来,在国家财力有限情况下,通过基本建设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旅游发展资金的安排,支持了度假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采取“国家、集体、地方、部门和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与此同时,也吸引了外资200多亿美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据汇编的1997年底外商投资1020家旅游企业统计,已有资产总额890.8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521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212亿元人民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与旅游业相关的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近有关部门经过反复论证,在全国435个旅游项目中推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第一批优先项目43个,包括河北承德围场塞罕坝滑雪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吉林本溪水洞翠屏山游览区、上海龙华旅游城、福建武夷山度假区等等,这些项目若能加快配套建设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使旅游资源进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阶段,加快我国实现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经济强国的发展进程。同时,旅游项目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今后几年的经济发展。

2、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消费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低迷时期,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最终要靠扩大消费,方能拉动经济增长。朱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1999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电子信息、住房、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旅游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和转折,同时也充分说明,旅游业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一要看潜力,要点是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前景;二是要看优势,要点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资源优势;三要看基础,要点是已形成的产业规模。从以上三个方面看,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条件已比较成熟,这就使新经济增长点战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启动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必要手段。旅游消费是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自然产生的需求。据世界旅游组织有关资料表明,旅游是人们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消费项目。目前我国人民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已达到75.61%,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多。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每一内容都吸引着人们进行消费。因此,加快完善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可以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更快、更多地吸引国内游客特别是农村的旅游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消费,扩大了内需。以1997年为例,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数达6.44亿人次,而农民占3.896亿人次,为总人次的60.5%,充分说明了旅游需求在我国各部分人群中的社会广泛性。

发展旅游业可以大大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镇,再加上新生劳动力的迅速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裁减冗员,安排就业就成为社会的重大负担。而发展旅游业则更有利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1997年全国仅国际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就达816万人。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世界每9个从业者中就有1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工作。而中国科学国情研究第二号报告称,预计到2000年我国仅旅游业一项一年就可以吸纳2000万个劳动力。据北京市统计1997年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50.2万人,占该市第三产业和全市劳动就业人数的14%和8%。同时,旅游扶贫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对贵州等省区旅游扶贫工作调研分析,发展旅游业,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扶贫战略,扩大了就业门路,确保了城乡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有效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对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贡献。

3、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外汇收入

外汇收入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为了扩大国家外汇收入,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开辟途径,努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实践证明,旅游创汇是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比外贸出口更直接、更简便、更迅速、更便宜、更有明显的优越性。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是“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游客,为我国取得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到1998年,我国共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24.3亿美元。在亚洲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出口创汇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1998年外贸出口创汇比上年仅增长0.5%,而旅游创汇收入则比上年增长10.2%。旅游创汇收入的大大增加,为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支持作用。

4、旅游业的发展培植了更多的财源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财源建设特别是地方财政开辟了新的财源。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底止,全国共有11938家旅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亿元,实现利税83.1亿元。特别是旅游业发达地区,旅游业创造的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福建武夷山市财政收入的60%来自旅游业;“八五”期间,浙江舟山市仅直接来自旅游业的税收收入就达4000万元。安徽黄山风景区仅1997年实现利润8978万元,上缴国家各类税收3554万元,已是黄山市主要财源之一;江西井冈山实施“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1997年全市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全市已有35%就业人数从事旅游服务;黑龙江黑河市结合发展对俄边贸,发展边境旅游,1996年来自旅游业的税收等占该市财政收入的8%;湖北省宜昌市围绕旅游兴财,开发三峡旅游,1995年该市直接或间接来自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科收达21798万元,净增财政收入6615万元,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已是全市财政收入的17.2%;以开发旅游为主的湖南张家界市,建市前每年财政收入仅5400万元,建市第十年后的1995年财政收入已达到2.5亿元,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典型。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交通运输、城建园林、文物文化、商业金融、对外贸易、轻工纺织、邮电通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1元钱的收入可以带来7元钱相关产业的经济收入。北京市1997年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和22%。相关行业的发展所增加的财政收入是无法估算的。

二、资金短缺严重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黑龙江、陕西、山东、福建、浙江、海南等省已陆续以人大或政府名义下发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条例或意见,四川省、重庆市政府还拨出专款请了国内外的旅游规划专家进行全省(市)旅游总体规划的设计,河北省政府也对承德皇家旅游度假区进行了多次规划、论证。然而,由于资金短缺制约了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尽快找出有效途径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财源建设新的增长点。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缺乏深度和内涵开发

全国各地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支持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政府资金导向缺乏力度,而社会资金投入有限,景点、景区的开发利用往往局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涵部分,而对其所具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特色内涵的挖掘、开发显得力不从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产出率较低,难以形成特色突出、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

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财力紧张而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只有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分期、分步进行投资开发利用,才能启动本地经济的发展,成为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而快速的途径。例如,贵州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景区内的郎宫旅游景区,集瀑布、石林、溶洞、温泉等自然风光和红岩碑、铁索桥、古壁画、庙宇、古驿道等名胜古迹于一体,并具有浓郁的布依族民族色彩和民族风情,很有扩大开发利用的价值。据有关专家可行性研究报告称,如果该景区三年内总投资5215万元,就能将所有项目得到完善,在深度开发黄果树景区中可以增加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65万元,年创利1135万元,实现税收630万元,增加社会收入达4.7亿元,直接使当地约2万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加1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因此,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引导,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金、社会资金,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景点、景区基础设施不够配套完善

旅游生产力“六要素”的合理配置、配套发展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在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过程中,相配套的交通、通讯、水、电、食宿等基础设施,往往由于其投资过大,筹措资金不易,建设速度相对缓慢,这样难以提高服务接待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制约着景点、景区的发展。对此,必须加大投入,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创造较好的旅游、休闲环境和条件。

旅游景点、景区内的公路、水、电、通讯建设滞后,游客进出不便,影响客源的增加,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是举世闻名的火山遣址,自然景观奇特、秀丽,为我国少有的特色旅游景区之一。五大连池的矿泉水也是世界三大火山源矿泉水之一,不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较佳的医疗价值。目前,当地已建成了一批疗养所、旅游宾馆,接待能力已初具规模。景区到哈尔滨仅300多公里。然而,由于景区与国道之间的30多公里土路没有资金改造,致使许多游客望“路”兴叹,因而景区的接待设施闲置,无法充分发挥景区资源和设施的效益。

旅游车辆、游船、观光览车(索道)是游客观光、游览的载体。但是,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览车(索道)建设滞缓、车船更新难以实现。目前,我国各省市主要旅游汽车公司的旅游接待车辆已有80%超过报废期限,处于超期营运阶段,如辽宁省外事旅游汽车公司75辆汽车就有70辆应该报废、黑龙江省外事旅游汽车公司65辆汽车就有60辆已超期服役。如果旅游车船不进行尽快更新,不仅影响了企业接待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游客的交通安全问题。

旅游饭店是旅游业中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风险相对较高的服务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客源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旅游饭店具有“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特点,而每次更新改造所投入的资金较大,饭店经营形成的积累往往难以满足,必将产生较大的资金缺口,这在国有企业中体现最为突出。为使这部分资产不被闲置、浪费,国家应当解决部分优惠资金用以满足改造需要,使资产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具有投资回收期短、效益好,特别是综合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但是一次性所需资金量一般都很大,完全靠建设单位自筹是很难解决的。因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的作用就显得重要,应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资金支持,缓解资金短缺的局面。

三、利用可转换国债,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中央从保证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出发,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自1998年起增发可转换国债,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但运作比较仓促,避免低效和无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旅游业具有带动性强、扩大消费、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同时旅游基础设施又面临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困难。现有资金渠道根本无力解决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问题。然而旅游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需求,恰恰符合可转换国债的投向要求。所以在当前,利用国家发行的可转换国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重点投入,是扩大内需、启动消费、解决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根据调查和掌握的资料,利用可转换国债可以重点投入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对现有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

改革开放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发和建设了一批景点景区。但是,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许多景点景区还仍然停留在低水平上。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着景点景区的发展,这个问题在我国广大中西部表现得尤为突出。对这种情况,往往再投入一部分资金,对现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就可以使相关景区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例如:四川的九寨沟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由于交通非常不方便,虽然开发已有十几年,旅游发展仍然十分缓慢,1997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才19万人次,已是当时的历史最好水平,但随着九环线道路改造工程的完工,1998年全年接待游客猛增到了38万人次,增长率为100%。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老的旅游景点景区进行改造,是一种相对投资较少,但见效很快的投资。

2、加大投入,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利用可转换国债对新旅游景点景区进行开发,主要是用于道路、引水、引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外部环境,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来投资旅游业。如长江、黄河中上游及大、小兴安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木禁伐后,对当地经济和森工工人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地区大部分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投入一部分资金对原有的林区道路和设施进行改造,就可以开发一批新的旅游景点,既可以解决部分森工工人转产的问题,又为当地培育新的财源。

3、加大对重点旅游服务设施改造的投入

旅游服务设施存在着一次性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星级饭店必须定期进行改造,投资动辄上千万元,一般的商业银行贷款企业无法承受。正如前文提到的专业旅游汽车公司车辆的更新问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根本无法解决。因此,可以利用可转换国债来进行更新。

4、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投入

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不但有世界公认的冰雪、森林、海洋等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还有几千年历史所留下的人文景观,其中很多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但是,由于各地近几年盲目无序的开发,许多旅游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有22%自然生态保护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1%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要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应加大投入,包括环保设施的建设等,其中使用可转换国债是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综上所述,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抓住中央发行可转换国债的有利契机,加大对旅游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龙头产业带动作用,使旅游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新的增长点,在当前加大财政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中,我们应当予以积极考虑。

标签:;  ;  ;  ;  ;  ;  ;  

利用财政可转换国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探讨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