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几点看法_金融论文

关于广州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几点看法_金融论文

对建设广州金融中心发展战略的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论文,发展战略论文,金融中心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广州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问题

广州金融业必须走向国际化,广州具有建立金融中心的比较成熟的主客观条件,这是大家在讨论中一致的意见。但对建立什么样的金融中心?其内函和范围如何?还有不同的理解和主张。有些学者主张突出“国际”概念,把广州建成“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个人理解,市政府提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具有国内和国际的两种内涵,其实质是:“国际化的区域金融中心”。国际化和国际中心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许多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经济发达程度、交通、通讯、服务等硬件外,最重要的还需要有体制的政策方面的软件,即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资金可以自由流动,没有外汇管制,本币可以自由兑换等等。而在这方面,我国目前哪一个城市(包括上海在内),都不具备条件。我认为,无论中国哪个大城市,如果它想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摆脱在计划经济下按行政区划、行政手段来管理金融的旧体制束缚,打破地区的界限,发展成为地区的以至全国的金融中心。例如,上海要实现中央提出的远东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它要成为长江流域的以至全国的金融中心;光靠上海市本身的实力是不能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样,广州市应当先成为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的金融中心。这一点在理论上较易做到,但在实践中必须要打破旧体制的束缚和地方主义的阻力,才能实现。这一步做到以后,到港澳回归祖国后,它才有可能同港澳和深圳的金融业密切结合,做到粤港澳金融一体化。在下世纪上叶,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后,还可进一步同台北金融业合作,形成粤、港、澳、台的华南地区金融一体化。广州可成为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它既是国内的,又是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如果进一步同上海、新加坡、东京配合,可成为东亚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今后肯定要走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之路。金融业也将趋向多元化、多中心;不可能由一个中心来垄断。多个中心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但合作大于竞争。在发展中可能会有此消彼长的区别,但完全由谁来取代另一个中心,是不大可能的。从这个宏观角度上来为广州的金融业定位,我觉得目前以叫“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好。它并不排除国际化的内容,也不会延缓国际化的步伐;但可使我们更重视国内的改革,消除目前各地金融割据分立的局面,先把本地区内部金融市场的自由流通问题解决了,联合起来统一对外,才有力量。至于这个区域的空间有多大,我觉得也以保持弹性为好,不一定要人为地将它完全固定下来。随着时间推移和广州金融中心本身的发育壮大,它的吸引力、辐射力会越来越扩大。例如,开始时先从珠江三角洲做起,然后扩大到广东全省,然后辐射到海南、广西,以至湖南、河南、贵州等内地。外面则从港澳扩大到台北,以至东南亚有些国家。总之,按经济规律自然地发展扩大辐射空间,而不应按人们的主观愿望来界定其空间。

二、广州要实现金融中心的难度

广州要实现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难度还不小。从目前来看,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与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度和对外开放度的时差。所以必须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办法就是请求中央将广州作为全国金融改革的试点,允许放宽某些政策,比全国先行一步。这样,即使出些问题,影响有限。成功了可推广经验,带动全国前进;失败了,也可克服教训,改进工作。总的看,利大于弊,得大于失。

现在从全国来说,金融改革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从广东来看,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广东的工商业和外贸,市场化程度在全国领先,如工业中国有的比重只占30%,外贸出口和商业中的国有比重更低。但在金融领域中,国家银行的比重在90%左右,非国有的金融机构力量薄弱,远远不能适应需要,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潜力发挥。今年吸收外商投资的协议金额比去年下降,与此也有关系(许多外商来投资,得不到境内金融的配合与支持)。所以,从发展广东经济来说,把金融这条短腿加强,通过改革开放搞活,也是有必要的。建议国务院、人民银行能下决心在不影响宏观调控和整体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把广州、广东这步已先走的棋行动起来,走活走好。

三、建设广州金融中心的步骤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从时间跨度上是否可分为本世纪内和下世纪初两个阶段。本世纪内还有五六年时间,着重把内部的金融体制建设改革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发展成为广东省或华南邻近地区的金融中心;同时与国际金融接轨,外部与港澳金融进一步交流、合作,引进它们的机制、经验、金融创新的方法、培育人才,等等,做到与国际基本衔接。下世纪前10年,应巩固提高,进一步国际化,开拓海外市场,与港澳台合作,建立华南经济区的金融一体化体系。

在第一阶段的主要措施:

1.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重点可先放在货币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广州现已有一定基础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交换承兑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要根据需要扩大提高。我觉得,目前应特别重视建设票据贴现市场,扩大汇票、本票、支票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增强票据的灵活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银行对信誉好的企业签发的商业和承兑汇票应承兑、贴现,并在利率上予以的优惠,使商业信用纳入票据化轨道,使票据贴现市场成为最有效的短期金融市场之一。商业信用票据化也有助于减少或消除企业间的三角债。要发挥广州票据交换中心先进技术设备的潜力,办成覆盖珠江三角洲,然后扩大到广东全省、华南、以至沟通全国的票据结算中心。在搞好人民币拆借和票据市场的基础上,也可办理外币短期拆借市场,并与港澳和国际的同类市场沟通接轨。另外,广东境内民间储存的大量港币,在国家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后,银行如何努力吸收,并有效地用于经济发展上,补充外汇资金不足,也是当前需要努力研究解决的课题。

专家们的论文中,对发展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提了不少好的意见,我想补充两点;一是中国现在大办期货市场的条件还不成熟,可以从缓;二是对壮大保险事业、发展保险事业,应该重视。保险事业是现代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的稳定器。要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办各种国内保险和海外保险业务,增加保险品种,改善服务质量,创造各公司间的平等竞争条件,允许部分保险业基金运用于投资。在积极发展国内保险业务的同时,还要开拓海外的保险业务。

2.建立公平竞争的多样化的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重点是:首先,要加快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造,迅即转换机制,实现政企分离。政策性与商业金融分离,使专业银行成为货币商品经营单位,逐步放弃信贷限额、信贷分配和利率管制手段,根据巴塞尔银行协议的要求,结合广州银行的实际,实行以资本定息率、流通比率、逾期货款率等质量效益指标进行转换,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与国际金融接轨。在这方面,是否可选择条件较好的分行先试点。

其次,要努力发展区域性银行和各类民间金融机构,形成一个公开竞争、有效运转、高效益的金融体系。要加快组建和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合作银行、住宅银行、科技发展银行等。这些银行可通过股份制向国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使银行资产构成国际化。还要大力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性机构,如保险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养老基金、住房基金、互助基金管理公司等,形成各种金融机构有序发展的经济环境。

第三,要逐渐扩大引进外国大银行在广州设立分行。为了加强广州同港澳金融的紧密联系,在近期可着重吸收港澳的中资、华资银行在广州开设分行(广州开发区已有340家三资企业,迄今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并考虑允许东盟各国的有些银行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以此为条件,广州银行也可以到对方去设分支机构,以加强广州同东南亚间的经济交流合作。

对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批准尺度,建议要适当放宽。

我们应全面认识引进外资银行对我国带来的好处,除了可帮助引进国外资金外,中资银行还可以向他们学习最新的国际银行业务经验,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提高经营效率。我们应充分利用外资银行的长处,补我之短,重视它们在促进我金融业在向现代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他们创造较好的业务环境,逐步扩大他们的业务范围(如允许经营一部分人民币业务等),对他们反映的当前存在的各地税率不平等、政策不透明等问题,应认真研究解决。

第四,试办和发展离岸金融业务,这可增强我国筹资和利用外资的能力,加快金融国际化,有利于促进粤港澳金融合作圈的形成。建议在广州保税区试办离岸金融业务,有步骤和稳妥地把广州办成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

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经常看到建立金融中心进程中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防止风险。2.在建立过程中,要取得中央和省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做好上下左右横向协调工作,做到天时、地利、人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3.大力吸收和培育专业人才,做到产学结合,粤港结合,中外结合,有些我们没有搞过的工作,如离岸金融业务等,从现在起就应着手培育专业人才。

标签:;  ;  ;  ;  ;  

关于广州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几点看法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