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城西实验小学 323900
摘 要:只有构建完善的德育养成教育路径体系,才能满足小学生德育成长的需求,发挥出德育养成教育路径的实践价值。特别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只有综合运用多种道德养成教育路径,才能提高德育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 养成教育 路径分析
本文在阐述小学德育养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养成教育中的问题,根据德育养成教育特点总结了基本教学原则,探讨了小学德育养成教育三大路径。
一、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主要问题
1.社会环境因素问题。小学德育的养成教育与学生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期,各种社会思想充斥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生活氛围。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现实情况下,小学生在各种视听渠道下受到多种思想价值观念影响。
2.德育实效性不足。德育实效性不足是造成养成教育实施不利的重要原因。当前在智育方面的投入较大,注重增加智育教学的实践内容,配置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不足,德育教学不仅没能与社会新闻热点联系起来,而且德育内容较为陈旧,德育教学的抽象性较强,新颖性不足,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还有的德育教学与党的方针政策结合不紧密,没能在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主题下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杰出人物、重大事件渗透到德育养成教学中,造成养成教育的路径不直观、不丰富,养成教育与当下学生生活主题联系不足,影响着养成教育实施的有效性。还有的学校缺乏德育评价机制,没能围绕当下德育实施状况使用有效的评价,因此影响着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有效改进。
3.德育教育缺乏合力。
(1)家庭氛围作用不突出,家长没能配合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不能起到必要的示范作用。学校德育教育也没能向家庭辐射。(2)德育养成教育没能充分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存在着德育养成教育仅局限在校园,未能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指导学生实践问题。(3)校园教育主要力量用在智育方面,德育养成教育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性活动少,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因此影响到德育养成教育的示范性,德育养成教育没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1.净化环境原则。只有净化德育环境,培育优良的德育养成教育载体,才能满足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需求。当前应当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避免社会因素干扰,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每个窗口建立良好的品德环境氛围,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切实提高道德教育实际效果。因此,应当注意提供丰富的德育信息,满足学生探究德育问题的需求,形成丰富的德育教学载体,在直观性、真实性、情感性环境下进行养成教育。
2.创新德育形式。当代德育养成教育应当建立在调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提升道德认识水平、激发学生道德实践欲望基础之上。只有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正确道德行为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道德实践,才能达到德育养成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丰富德育养成教育样式,由理论教育向着实践教学发展,构建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信息化、情感化、情境化、探究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刻的道德反思,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走向正确的道德实践路径。
三、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三大路径
1.重视课堂路径进行固本教育
(1)德育课堂路径要尊重全员参与原则,全方位对学生思想进行指导。要着眼于德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图片、视频、文字中感受德育知识价值。(2)形成民主、融洽的德育课堂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在平等互动的氛围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3)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师注重关注学生的具体思想道德状况,然后以具体可行的方式指导学生的价值观,全面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2.活动平台路径强化道德体验
(1)应当丰富校园道德实践活动,注重把主题道德教育实践、公益性比赛、校园良好文化环境共建看成促进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着力在微课指导下促进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3)发挥家庭教育合力,加强家校共建机制建设,引导学生在家庭环境下开展孝敬本文在阐述小学德育养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养成教育中的问题,根据德育养成教育特点总结了基本教学原则,探讨了小学德育养成教育三大路径。
一、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主要问题
1.社会环境因素问题。小学德育的养成教育与学生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期,各种社会思想充斥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生活氛围。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现实情况下,小学生在各种视听渠道下受到多种思想价值观念影响。
2.德育实效性不足。德育实效性不足是造成养成教育实施不利的重要原因。当前在智育方面的投入较大,注重增加智育教学的实践内容,配置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不足,德育教学不仅没能与社会新闻热点联系起来,而且德育内容较为陈旧,德育教学的抽象性较强,新颖性不足,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还有的德育教学与党的方针政策结合不紧密,没能在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主题下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杰出人物、重大事件渗透到德育养成教学中,造成养成教育的路径不直观、不丰富,养成教育与当下学生生活主题联系不足,影响着养成教育实施的有效性。还有的学校缺乏德育评价机制,没能围绕当下德育实施状况使用有效的评价,因此影响着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有效改进。
3.德育教育缺乏合力。
(1)家庭氛围作用不突出,家长没能配合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不能起到必要的示范作用。学校德育教育也没能向家庭辐射。(2)德育养成教育没能充分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存在着德育养成教育仅局限在校园,未能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指导学生实践问题。(3)校园教育主要力量用在智育方面,德育养成教育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性活动少,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因此影响到德育养成教育的示范性,德育养成教育没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1.净化环境原则。只有净化德育环境,培育优良的德育养成教育载体,才能满足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需求。当前应当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避免社会因素干扰,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每个窗口建立良好的品德环境氛围,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切实提高道德教育实际效果。因此,应当注意提供丰富的德育信息,满足学生探究德育问题的需求,形成丰富的德育教学载体,在直观性、真实性、情感性环境下进行养成教育。
2.创新德育形式。当代德育养成教育应当建立在调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提升道德认识水平、激发学生道德实践欲望基础之上。只有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正确道德行为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道德实践,才能达到德育养成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丰富德育养成教育样式,由理论教育向着实践教学发展,构建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信息化、情感化、情境化、探究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刻的道德反思,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走向正确的道德实践路径。
三、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的三大路径
1.重视课堂路径进行固本教育
(1)德育课堂路径要尊重全员参与原则,全方位对学生思想进行指导。要着眼于德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图片、视频、文字中感受德育知识价值。(2)形成民主、融洽的德育课堂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在平等互动的氛围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3)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师注重关注学生的具体思想道德状况,然后以具体可行的方式指导学生的价值观,全面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2.活动平台路径强化道德体验
(1)应当丰富校园道德实践活动,注重把主题道德教育实践、公益性比赛、校园良好文化环境共建看成促进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2)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着力在微课指导下促进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3)发挥家庭教育合力,加强家校共建机制建设,引导学生在家庭环境下开展孝敬父母、孝老爱亲以及其它家庭道德实践活动,切实把家庭、学校、社会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道德养成教育实践环境。
3.道德评价路径助力养成教育
(1)形成必要的道德问题评价标准,着力运用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等对小学生的言行进行评价。(2)注重评价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兼容,鼓励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并行,以积极鼓励为主,促进学生深入反思自己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3)道德评价要与具体事件结合,提高道德评价的务实性,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解决道德评价实践的问题,提高道德评价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润德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尝试与反思[J].教育革新,2011,(02)。
[2]倪雅芳 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
[3]李方艳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6)。
论文作者:梅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德育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路径论文; 小学论文; 环境论文; 没能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