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28-01【摘要】目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作为今后临床护理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儿的有效护理,观察并对比患儿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从而得出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所有患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症状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患儿的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和肝脾肿大的例数均显著减少,且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均向正常转化,效果显著。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的治疗护理较为复杂,应保证患儿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办法,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率。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护理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孩子儿童时期常发的病症,对于患儿的病痛折磨较为严重[1]。具体症状轻重不一,一般少年时期比幼年时期的症状较为严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且效果较好,但要保证患儿能够彻底康复并有效减少复发概率,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护理[2]。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对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研究,以掌握该疾病的护理要点,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有效指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当中,男48例,女32例。最小年龄为8个月,最大年龄11岁,平均年龄(4.7±2.1)岁。所有患儿在经由科学完整的诊断过程之后,均确诊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均有发热情况,发热程度不一。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治疗方法结合患儿的实际病理情况,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并针对患儿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明确注射计量和治疗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1.2.2护理方法此外,应对患儿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体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首先,对于该病症患儿普遍存在的发热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应保证患儿衣物的干燥,避免患儿因发热出汗导致衣物汗湿,从而加重其病症状况。
还应保证患儿的补水,避免发热造成患儿出现脱水问题。同时,针对患儿具体的发热情况,采取相应的退热办法。针对一般性发热情况,可利用物理降温的办法,通过冰敷或温水擦身的方式,让患儿实现热度减退。如患儿的发热情况较为特殊,常规性的退热方法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时,则可采用通过药物退热的方式,结合患儿具体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指标进行适度用药,在保证患儿不出现较大副作用的前提下,实现患儿的退热和降烧[3]。
其次,对于患儿的呼吸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办法。首先,应保证对患儿口腔的消毒,利用霉素和糜蛋白酶并与地塞米松混合生理盐水进行消毒治疗,避免毒素入侵造成患儿口腔感染,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其次,应保证患儿水分的补充,以湿化患儿的口腔黏膜,避免口腔干燥导致呼吸道的不适。同时,保证空气的湿度,以利于其口腔和呼吸道的湿化。让患儿采取正确的坐姿,通过主动咳痰的方式来排出痰液,畅通呼吸道。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患者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x2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所有患儿经过有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情况有显著改善。例如,患儿发热情况由护理前的72(90%)例减少为24(30%)例,且淋巴结肿大例数由护理前的60(75%)例减少为18(22.5%)例,咽峡炎患儿例数由护理前的64(80%)例减少为16(20%)例,肝肿大和脾肿大例数分别由70(87.5%)例和36(45%)例减少为30(37.5)例和10(12.5%)例。如表1所示。同时,对所有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检测可发现,患儿的生命体征趋于正常,且生理指标也明显正常。因此,针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效率,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表1患儿护理后症状出现情况对比(例%)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由EB病毒引起,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该病症主要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属于急性和感染性疾病[4]。在临床表现上,容易出现多种变化,一般性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发热和淋巴结情况,同时还可能出现咽峡炎以及肝脾肿大等。对于患儿的血清进行检测,可发现其中存在的EB病毒抗体[5]。对于其治疗方式多种,且效果较佳,而有效的护理则能够大大提高患儿的康复效率,减少其在治疗期间的病痛折磨,并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在对患儿进行有效护理时,应当保证对患儿病情的即时观察,确保其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首先,利用性价比较高的护理设备对患儿进行护理准备,如利用吸痰器来保证患儿有咳痰情况时,帮助其及时排出痰,保证其呼吸的畅通;利用心电监护仪,以及时掌握患儿的生命体征,对于其血压和脉搏数据进行及时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其呼吸情况和体温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如患儿出现病情加重或其他意外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证患儿的安全,避免病情恶化失控[6]。另外,因患儿的特殊性,其对于病症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均较差,因此,应确保护理人员对于患儿的有效看护,如出现异常情况,则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同时,对于患儿的护理除进行发热护理和护理道护理之外,还应对其生活进行有效护理,并保证护理的长期性和优质性。首先,因患儿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较弱,因此,保证其治疗期间的科学饮食,才能确保其拥有充足的营养,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以医学的角度出发,针对患儿的病症特点和症状表现,应考虑到患儿在患病期间因发热导致热量消耗增加,且消化功能减弱,因此,应在保证患儿适量的前提下,以清淡和易消化的实物为主,并保证其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以保证患儿的营养补充。另外,应保证患儿住院环境的干净,确保室内新鲜的空气,并确保室内湿度在50%到60%之间,以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
同时,针对患儿家属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出现,造成患儿治疗上的障碍。
参考文献[1]周金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新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53.54[2]吕亚清,夏波,宋文奇,高祥文.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2):113.114[3]党秋菊,崔家幸.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08):37.38[4]杨丽,谢方明,陈宝玉,李凤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左小腿溃疡1例护理[J].上海护理.2012(05):15.16[5]常琴,赵雪晴,吕奎林,王丽雁,张雨平.263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14):74.75[6]王伟杰,阮仙利.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4):48.49
论文作者:陈 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患儿论文; 传染性论文; 细胞论文; 情况论文; 小儿论文; 病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