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新时期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建新时期的企业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阐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以此为指南,才能与时代共进。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生命力的源泉。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此,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是实现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的原则,有助于企业形成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先进的企业理念、先进的企业精神等;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这在当代中国,对推动企业战略性调整和重组,促进企业机制转变,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证明,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指导,必须融先进文化于实践之中。
企业文化是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与先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结晶,这种文化必须是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既要继承、发扬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积极成果,使其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又要增强包容性,敢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国化、特色化,是当前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的进化过程,就是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周礼》一书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被简化为“文化即人文化成”之说。在古代西方,“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一词,主要指经过人类培养、培育、学习、耕作而发展起来的事物或方式。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勒(E·B·Tylo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把文化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早的较为科学的文化定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的民族的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生活情趣、共同的价值观念。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作为一种潜意识、一种内在的思维定势存在于深层的民族心理之中。
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通常被理解为历史文化的延续与继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文化演变中保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它具有强大持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实践。“强企先强人,强人先强魂”。企业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结合部,理应成为我们社会实践“三个代表”的表率和模范。
哲学家尼采说过,“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一个企业是否能强大,从根本上讲不是靠资产规模,也不是靠员工数量,而是靠企业的内在文化和理念,这便是它的“头脑”。企业文化塑造是当今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里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将企业内各种力量聚集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是企业成员集体创造、享用、认同、继承和更新的,因此,在内部具有共性化,同时,在外部又具有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因此,企业文化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即是企业中一切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文化现象的总称,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以激发员工热情为目的企业精神等;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即认为员工是实现企业一切目标的最终源泉和具体实践者,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发挥积极性的前提。企业的管理者要通过确立共同的企业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统一的道德规范等方法来建设本企业的企业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力的竞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许多企业把企业文化作为冲击国际市场的利器,予以空前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增进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从而得到更多的“货币选票”。
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始终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吸取世界先进企业文化成果;提倡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从而形成巨大的文化生产力。
1.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对那些能够反映民族特质的文化和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在民族文化的大范围中只能算作是一种“亚文化”,它从属于民族文化体系,以民族文化为土壤。杜拉克说,“企业文化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活水的源头,扎根的土壤。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历史沉淀,它世代相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道德观和价值观对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和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批判民族虚无主义,理直气壮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培育企业凝聚力服务。
(1)继承“民为邦本”“和为贵”的思想,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儒家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剔除其封建糟粕,就一般意义而言不仅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本质,与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相吻合,而且与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相符的。企业文化可以吸收这一思想的精髓,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中人的因素,尊重人应有权利,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调动人的主动精神。
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的观念,“和为贵”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处理人际关系、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传统原则。用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协调社会各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睦,是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文化支柱。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和”的传统。从而企业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的依赖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企业内部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
(2)发扬“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培育职工高尚的价值观。“重义轻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还提出“见利思义”的思想。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树立正确“义利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在讲“义”时,要承认“利”的必要,在求“利”时,则要接受“义”的约束。这样,就能实现“以义估利”“举义兴利”,调节和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
(3)“严治”与“情治”相结合。孙子的“令之以文,齐之以装”的思想,用于今天,就是既用“文”,用思想政治教育职工,奖罚分明;同时又兼用“武”,用厂规厂纪来整顿纪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4)讲“恕道”,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准则,提倡将心比心,互相谦让,培育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和谐的人际关系;当然,我国传统文化也有一些消极因素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批判地超越。现代企业文化只有将本国传统思想、伦理、价值观念的精华与现代精神加以有效的整合,才能成为先进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前面我们提到,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不能没有“民族性”。这也是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之所在。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灵魂”。当前中国优秀企业的经验可以提供很多佐证,如海尔的张瑞敏说过,管理中国的企业只能用中国的管理模式,我的管理模式是“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精髓”。
2.吸取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有参考借鉴价值,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吸收。对外来文化,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用批判的精神,吸取和借鉴。首先,我们虽然不能全盘照搬、照抄西方已有的文化建设模式,但在方法、原则、经验、内容等方面,还是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的。其次,我们还可以借鉴他们在培育、发展企业文化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寻找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同任何一种文化一样,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开放型的,必须兼容并蓄,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建设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逐步塑造成本企业文化,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学习国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机会,自觉、主动地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进、吸收,采外来文化之长,同时也应结合自己的国情改造和巩固自己的民族文化,形成新的民族特质与企业文化。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谈折射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底蕴。国有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与企业的管理者、与国家都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就要突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另外,我党历来重视基层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吸收、借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一些成熟的做法。俗话说:“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深层次的管理还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在我国企业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良好的传统,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之成为我国企业文化的特色。
三、新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应有的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时代的要求,烙上时代的特征,注重创新,创造个性。
1.突出时代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心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这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作为这一时期的中国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体现这一时代风貌,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之中努力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争做“四有”新人。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思考问题,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2.注重创新性——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借鉴与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
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先进文化,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先进文化。一方面要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的有益经验,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经验,探索创新,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尤其在当今,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地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汇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将商品意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等思想文化意识注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使企业生产经营获得蓬勃生机和新的精神力量。一个不重视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是一个缺乏活力的企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企业。
3.创造个性——在长期的企业实践中建立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调企业个性的新的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更要强调把理论研究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厂情,在扎扎实实的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有个性,有本企业特点,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企业文化必须具有个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渗透,是企业或组织独创性地将社会文化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产物,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企业家应该以自己个性化的品格、个性化的价值观以及个性化的经营管理风格来发展和完善其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企业成功之秘诀,在于其企业文化特色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只有这种不可复制性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先进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将成为新一轮企业腾飞的基石。推进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突出民族特色,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优势。使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具有深厚的根基和民族特点,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文化韵味,展现在世界文化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