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否应以同样的方式回归--关于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否应以同样的方式回归--关于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岂可殊途同归——关于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殊途同归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0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四川棠湖中学—素质教育一样有高升学率》的文章,作者在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引用了该校黄光成校长的话说:“中学要生存,就必须面对高考,实际上,即使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也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了一些热衷应试教育者梦寐以求的高升学率。”“这种殊途同归的现象说明,在目前形势下,素质教育不是不可为的,解决了观念问题,素质教育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说实话,看到文章的题目,首先就给人一种素质教育不那么理直气壮的印象。似乎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找出这么一个例子,于是,便急匆匆告诉人们说:瞧,实施素质教育也一样可以有高升学率!谓余不信,请看棠湖中学。

再细一琢磨,觉得文章的某些观点(如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殊途同归”),尤其是对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的一些片面认识还确有认真辨析和澄清的必要。因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种种担心、疑虑和困惑,而这当中最常听到的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降下来怎么办?这种说法无疑是把实施素质教育同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了。而持这种观点的决不是个别人,从政府领导、教育部门负责人,到广大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大有人在;也不是一时的现象,从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之日起,直到今天,在许多人思想深处,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请看几个信手拿来的例子:

在各种场合,我们不时可以听到领导们这样的谆谆告诫:实施素质教育是要抓紧,但必须注意:教学质量可千万不能滑下来!要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呀!

在新的“减负”令下达一年多以后的今天,加班加点,挤占双休日、节假日补课依然势头不减,“最累的人依然是孩子们”—《中国教育报》如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来就对实施素质教育不甚坚定的校长们更是忧心忡忡:人家都在加班加点补课,我们怎么办?!人家在“大干”,我们在“减负”,明摆着不是要“吃亏”吗!(教育界还流行着“谁真‘减负’,谁是傻瓜”的说法。)

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从内心也觉得应当实施素质教育,只是多年来对“应试教育”那一套早已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一时半会儿自是难以割舍,便常常以担心“实施素质教育会把教学质量降下来”为理由为自己的“应试”行为辩解,言语中还流露着令人同情的无奈:不行啊!质量一旦降下来,我们就一切都完了。他们说:“名声扫地不说,奖金、评优、职称、房子都要受影响。”

至于广大学生家长,那多半不是疑虑,而是明明确确地不赞成实施素质教育。正所谓“学校里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家里在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不过,这话也只说对了一半:家里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是真的,而学校里却很难说有多少人是在真正搞素质教育。

所有这些疑虑、担心,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潜台词只有一个:实施素质教育会使教学质量降下来!这里的所谓教学质量,说白了,其实就是指升学率!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升学率早就成了教学质量的代名词。

其实,被人们视为学校“生命线”的教学质量究竟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只是由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才使教学质量的固有内涵遭到阉割和歪曲。曾几何时,升学率、分数这些能够直接量化、且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便悄然取代了教学质量而成为“正宗”。久而久之,说到教学质量,几乎所有的人都心领神会:那是指升学率。压根儿就没有人再去想想,这教学质量还包含除升学率以外的别的什么内容。

众所周知,教育,本质上就应当是素质教育。今天,我们大张旗鼓地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长期以来横行肆虐于中华大地的“应试教育”狂潮的一种“纠偏”和拨乱反正!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学质量指什么?恐怕从有学校教育的那个时候起,教学质量就决不是单指分数和升学率!而现代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则至少应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全体受教育者的质量,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的“质量”;二是指全面发展的质量,而不仅仅是分数、升学率。

可见,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应试教育”崇奉笃行的是精英主义的教学质量观,其弊端是把少数能升学的“尖子”学生的“质量”当作全体受教育者的质量,进而又以少数“尖子”学生的分数取代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大错特错了。

至于升学率,它本是低一级学校毕业生总数与同年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的比率,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本身并不含价值判断。应当说,作为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只要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工作能从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目标出发,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这升学率自然越高越好。只是,对升学率的追求,不应也决不能以牺牲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成长为代价!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提倡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会导致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某个地区、某校、某人一方面高喊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教学质量又下降了,那只能说明,那里的“素质教育”是不折不扣的假冒伪劣!

放眼全国,凡是经得起考验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地区和学校,无不具有令人艳羡的高质量、高升学率!

在辽宁盘锦实验中学。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不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光辉典范,其教学质量、历届学生的升学率也始终位列盘锦市前茅。即以1985年毕业的这一届学生为例,其中考语文成绩,比全县经特殊选拔的一批尖子学生还高出12.5分,其他各科成绩也很突出。在全县的43所中学里,考分超过570分的学生有41人,而魏书生所代班的学生就占了10名!

在上海建平中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冯恩洪校长就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全力实施“规范加选择”、“合格加特长”的素质教育。多年来,建平中学不仅是上海市各级各类竞赛的“获奖大户”,浦东100多所中学,80%的金牌都在建平中学手中,而且升学率也始终位居上海市前列。冯校长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三年不进毕业班,不动员,不听情况(毕业生)分析,不下指标,不提要求,取得了全上海第一重点率(上重点大学率为91.45%),这是一个素质综合提高的必然结果。“建平中学还成功地试行了重点中学“中进高出”的试验:1986年,学校曾接收过80名新疆返沪的知青子女,他们上高一入学分数比上海市重点高中录取线低得多(属“中等生”),然而,三年后,这80名“中等生”,却以低于市重点中学、高于区县中学“中进高出”的试验画上了一个精彩、圆满、令人叹服的句号!

在湖南,地处偏远山区的湘西永顺县,全国优秀教师杨崇媛领导的一所创办于1992年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使全校学生个个成绩优良,人人有特长。初中毕业生100%升入重点高中和中师中专,在县、地区、省、国家举办的各类竞赛中获奖的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95%!学校被誉为“湖南省大山深处实施素质教育的明珠学校”。以致吉首、长沙等外地家长纷纷“走后门”把孩子送来。

在辽宁鞍山十五中(一所非重点中学),著名特级教师欧阳黛娜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学生自学为主”为指导思想的教改实验。初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学生不仅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考试成绩也高得惊人:1979年、1983年两届初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语文)成绩分别超过辽宁省同年语文高考均分11分和13分之多!1985年,高二学生在完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参加高考,(语文)班均分为67分,依然超过辽宁省当年语文高考均分9分,超省重点中学均分5分!

在北京二十二中,被誉为“神奇”教师的孙维刚老师,面对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坚持以育人为本,将德、智、体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创造了全班40名毕业生,100%升入大学,55%的学生升入北大、清华的“奇迹”!

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们的卓越实践早已证明,并继续证明一个真理:素质教育必然有高质量、高升学率(而不是“一样有高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他们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勤奋上进,志趣高尚,吃得了苦,有毅力;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带来的“劳役之苦”,也丝毫没有对考试的“恐惧”,有的是以苦为乐的“高层次人生享受”和“目极未来,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的自豪感”;他们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恰恰是构成教学质量的深层次内容。却因其不易量化、难以测评且效果滞后而为“应试教育”所抛弃!)一句话,他们既乐学,又善学,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考试对他们来说,都会觉得是一件平常不过的小事,都会气定神闲,从容应对,超常发挥,成绩怎么会不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高质量、高升学率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也完全用不着不顾一切地刻意追求。

“应试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分数、升学率则是学校梦寐以求、苦心追求的全部。这种教育,不仅在大量制造“差生”,使大多数学生受到终生难以抚平的心灵伤害,过早地成为“失败者”;事实上也导致了大批优秀学生厌学。君不见,就在一些以有“升学预备校”的资格为荣的重点中学,学生们私下说,上晚自习盼望停电者,有之;数着日子天天盼放假者有之;“三·八”妇女节这天,一个高中班的男生,硬是“逼”着班主任同意给男生也放了半天假!高考过后,有不少学生举行“焚书仪式”、“坑包葬礼”:将书包和所有书籍、资料付之一炬,且再在灰烬上发狠地踏上几脚,方觉解恨、出气(事见何建明著:《中国高考报告》)。据《南方周未》报道:有一位女生在题为《我要“武装起义”》的文章中激愤地说:“如果有一天,全国的学生进行一次新‘五四’运动:炸学校、拒考试、烧课本,那本人积极参加!”更有重点中学的学生编了儿歌咀咒学校(歌词大意是:手提炸药包,走进了学校,“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世界多美好!)……

试想,好学生的思想、情绪、心态尚且如此,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劳役之苦”和对名目繁多的考试的“恐惧”早已使他们苦不堪言,度日如年,怎么可能去主动、自觉、愉快地学习?!面对考试,其能力和水平又怎么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指望这样的学生出好成绩,取得高升学率,岂不是难上加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质量提不高,升学率上不去,正是推行“应试教育”的恶果,也是教育规律对我们的惩罚!

还应当指出,即使有了高分数,也很难据此断定教育质量就一定高。打个比方,一个素质教育环境中自觉学习的学生和在一个“应试教育”束缚下被动学习的学生,答同一张卷,可能都得100分。但是,我们能说这两个100分是等值的吗?能据此判定其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教学质量都一样高吗?显而易见,前者背后是全体学生高质量,且是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100分;后者则只表明少数尖子学生的成绩,而且这个100分是以牺牲身心健康成长和摧残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代价的,其质量之高下,不是很清楚吗?由此看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殊途”,是对的,然而绝对不可能“同归”!

标签:;  ;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否应以同样的方式回归--关于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