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剧是包含文字、语言、音乐、表演、美术、灯光和布景的综合性艺术,英语戏剧社是集英文、表演艺术和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社团。英语戏剧社作为第一课堂英语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临场表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英语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STNT莎士比亚剧社的建设与实践为例,阐述大学英语戏剧社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戏剧社;大学英语教学;语言能力;辅助作用
一、英语教学的戏剧植入原理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强调构建出一个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四大要素的学习环境,要求在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当英语戏剧应用于第二课堂时,学生是主体,从挑选剧本、分配角色、记忆台词、准备道具到最后的舞台表现,学生主动投入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Sara Cotteral(1985)的主动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独立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Ulichy(1996)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比竞争式学习更能促进良好学习效果的产生,尤其是在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互相合作,能有效实现传递意图、协商意义和接收信息过程。戏剧表演在学生认知能力、兴趣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为其提供真实的舞台,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身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和信念)。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化智慧理论,即认为人人都应具备八项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教育者应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培养。此理论为英语戏剧走进校园提供理论基础,英语戏剧教学可根据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采用新型的多元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开发个人不同的智能,不断完善自我。Claire Kramsch认为,文化因素影响外语学习,语言学习应以环境因素、特定含义和个体差异为核心,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同时,在语言教学中,成功的交际取决于活动参与者对语言文化环境清晰的认识以及能通过口头表达和肢体动作构建语言文化环境的能力。
二、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STNT莎剧社建设与实践
英语戏剧社作为教学实践和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知识发展的内在变化,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教学、活动和资源为平台,充分利用剧社构建、公演实践和重大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STNT莎剧社成立于2016年4月,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副会长担任学术顾问,莎士比亚戏剧资深研究者担任导演,以激发学生舞台爆发力为向导,以“For Shakespeare”为主题,集聚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力量和学术底蕴,已成为外国语学院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其建设和实践活动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建及正式成立。外国语学院STNT莎士比亚剧社导演、相关领导老师和指导老师负责总策划、研究剧本、选择剧目和指导学生戏剧表演。院团委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选拔剧社演员,选拔标准涉及学生的语音面貌、舞台表现力及舞台爆发力;导演结合学生的特长、性格和兴趣合理分配角色。
第二阶段,定期开展排练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莎剧社成员每周至少排练一次,通过导演讲解、现场训练、演员内部之间讨论学习、观摩英语戏剧表演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然后,导演和演员根据表演的节奏、语言特点和内容长短对莎士比亚剧本进行适当改编,使其更加适合学生的表演实践。在排练过程中,导演会针对语音和动作细节对演员进行悉心指导。同时,与周边大学进行经验交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阶段,演出展示。自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STNT莎剧社成立以来,共举办了两次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莎翁多个剧目,吸引外校老师前来观看。STNT莎剧社曾赴河南大学进行专场演出;参加2017年度第八届“希望中国”青少年英语教育戏剧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特等奖暨最佳语言质量奖(大学组),为此河南师范大学荣获“希望中国”青少年英语教育戏剧研究院“示范基地”称号;赴重庆市莎士比亚年会演出,《仲夏夜之梦》剧组荣获全国二等奖。同时,在校级、院级的开幕式、颁奖典礼、迎新晚会和毕业晚会等场合进行莎剧演出,对莎士比亚剧目现代化、本地化进行积极探索,也为莎剧社成员积累了表演经验。
第四阶段,自主创作与提高。STNT莎剧社导演给与学生权利去自导自演、自主排练和策划演出,总结戏剧表演经验和教训,使学生对莎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STNT莎剧社取得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学生在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中,通过改编和反复排练经典剧目,了解了剧中先进的文化精髓,不断加深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学习了相关文学史和历史背景知识,提高了文化鉴赏力和文化理解力。
2、加快了语言知识内化速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戏剧表演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学习和语言表达的真实环境。戏剧表演是一个文化交际的过程,每一句话都是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际,强化了语言的功能性练习,促进了学生隐性知识的提高。
3、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
学生对每一个角色的诠释都附加了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通过揣摩人物角色,其会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同时,戏剧表演是个集体合作的过程,大家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每一个想法、动作和眼神表现都能得到导演和其他演员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被不断激发潜力,拥有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结语
英语戏剧社以学生为主体,从选择剧目、排练到表演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极大锻炼,将英语戏剧社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第二课堂,对促进校园文化、延伸英语课堂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系——基于英国拉夫堡大学英语戏剧系课堂观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2]刘颖,李利.英语戏剧表演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教育教学,2013,(4).
[3]石瑛.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英语戏剧社”建设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5).
[4]游晓霞.英语戏剧课的教学探索[J].基础英语教育,2012,(2)
[5]袁蕊蕊.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戏剧植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3).
论文作者:孙薇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