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政府资金数据库的实践与探索_数据表论文

构建全部政府性资金数据库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金论文,数据库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内涵

(一)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涵义

全部政府性资金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掌握和使用的、能够在一定形式上和程度上转化为资金形态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政府财力,是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时,运用公权力、公信力来归集并且使用或者承担责任的资金。

它包括政府凭借公权力筹集的各种税收收入、公共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国有资产控制者身份参与国有资产、资源增值收益分配所享有的收入,以政府管理、需要政府承担最终支付责任的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等基金收入以及体现为政府对自身资源让渡的各类减免的税费。同时,还有以债务人的身份,凭借自身的信用和掌握的资源,通过各地方政府下属的国有投融资机构担保、借贷取得形成的政府负债收入。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集中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行政理念和行政绩效。

(二)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内容和分类

1.按资金的来源种类,全部政府性资金可分为六类:

具体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转移性收入、债务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六类。其中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债务收入主要是指政府以各种方式筹集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和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2.按资金的管理模式,全部政府性资金可分为两类:

(1)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资金。目前主要包括一般预算资金和基金预算资金。

(2)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资金。主要包括实施计划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各种专项使用的专项资金(基金)、政府性债务(部门管理)以及视同政府性资金的税费减免和其他需要由政府承担最终支付责任的资金。

3.按资金的使用性质,全部政府性资金可分为三类:

(1)一般政府性资金。它是指政府凭借公权力征收并由政府统筹使用的资金,如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等;

(2)视同政府性资金。它是指资金虽未实际流入或流出政府,但该类资金体现了政府对自身资源的让渡,体现了政府的意愿,如政府对企业的各类税费减免等;

(3)政府承担最终支付责任的政府性资金。它是具有信托性质的资金,如社会保险基金等,这部分资金由公众上缴并委托政府管理,政府无权统筹使用,但当该部分资金不足以满足当期支付时,政府需承担最终支付责任。

具体构成见下图:

全部政府性资金结构图

二、全部政府性资金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一)数据库构建的目标

以审计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审计模型,通过建立具有数据采集转换、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积累功能的全部政府性资金数据库软件,并为发展对财政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数据式审计服务。具体功能目标为:

1.明确数据采集的依据,通过数据的清理、转换和对应等处理过程,实现异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2.在完成基础数据的条件下,实现按预定程序自动进行的数据整理汇总和分析。

3.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跨年度纵向和多维统计分析,满足审计人员对资金收入与支出、结构比例与变动趋势、管理与绩效评价的需要。

4.数据积累、信息查询,以满足实现不同时期、不同审计目标的需要。

5.建立能够适应需求不断变化的指标和分析模型维护机制。

(二)数据库构建的逻辑结构

构建的数据库按其逻辑模型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业务数据层,审计数据层,审计分析层,软件功能层和人力资源层。详见下页左下图:

1.业务数据层。审计所需的各类原始财政数据采自不同的业务系统,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复杂,而且这些数据的结构是面向被审计单位自身的业务职能活动,不是面向审计的,例如税收系统、社保系统、预算指标系统等。虽然每一单位使用的电子信息系统可能会有所不同,软件的形式和数据库的设计有所不同,但其所需遵守的约束、表达的本质数据含义却是相同的,体现在财务报表的要求可能是一致的,一定时期内我们的审计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的。例如,不管是财政金财工程软件、用友软件A++、还是新中大财务软件,其核心的数据必然是围绕凭证表、余额表和科目表等展开,即使完全陌生的财务软件,也可以依据此核心业务,迅速找到核心数据分析其数据结构。

2.审计数据层。数据库的审计数据存在三种比较固定的形式,一是原始数据表,二是审计中间表,三是审计结果表。原始数据表是被审计对象各种类型的电子数据,该部分数据我们通过纳入统一的审计数据处理平台加以管理。审计中间表是审计人员根据行业审计的常用业务表总结出来的数据表模式的集合以及这些集合上的相关文档,用这些数据表的数据模式可以承载业务的核心数据,各种业务数据均可以转换至中间表,变成具有统一格式的数据表,同时满足审计人员审计分析需求,保证围绕审计需求的审计分析所需要的业务数据均在这些表的集合中。审计中间表的制作是计算机数据审计的核心。审计结果表,是审计人员或自动审计方法,在审计中间表上执行查询的结果,主要包括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来源构成、管理模式、结余状况、支出方向等等。

3.审计分析层。针对原始数据表、中间表和结果表等三种形式的数据表,电子数据在整个审计流程中存在二种转换。一是从原始数据表向中间表转换的映射,转换需求是把各种形式的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审计中间表,使用到的工具形式包括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类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迁移工具,审计软件的数据采集模板,审计人员编制的各类数据分析小程序,SQL语句等,可称之为数据分析函数。二是从审计中间表向审计结果表的映射,转换需求是在审计中间表上根据审计具体目标做出职业审查,其表现形式包括审计人员经验、SQL语句、可视化查询操作面板等,可称之为审计分析函数。只有当中间表的形式相对稳定,基于此的审计经验才可以再执行。

4.软件功能层。审计软件是审计思维的固化和手工审计向计算机数据审计的提高,因此针对政府财政数据的审计软件应包括以下功能,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是一个完备的审计软件。一是提供一系列便捷高效的数据分类汇总和审计分析的界面,二是可以调用数据分析函数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将业务数据加载到中间表中。三是可以调用审计分析对中间表里的数据进行审计分析,并提供可以直接自行制作或更新完善数据分析函数的工具,形成审计结果表。四是提供一套业务中间表的维护功能,使得审计人员可以自行完善和提高行业中间表。五是提供符合审计质量管理要求的管理功能,具体功能包括指标维护模块,数据集成整理模块,审计文档的备份和交互管理。

数据库软件逻辑模型图

5.人力资源层。通过审计中间表,可以将数据审计分为二个阶段:数据分析和审计分析。审计中间表是数据分析阶段的成果,是审计分析的起点,通过规划比较完备的行业中间表,大部分审计人员可以基于中间表完成审计需求,很少需要继续追溯到原始数据。在数据分析阶段,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当中间表确定时,数据分析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计算机技术人员可以深入研究审计对象的数据,完成数据分析任务;审计分析阶段,审计人员根据需求编制SOL语句在中间表中进行查询。这需要三个方面的分工,一是数据分析人员,可以由计算机技术人员或专家完成;二是审计分析人员,由一般审计人员组成,调用既有审计分析方法或使用查询面板完成分析;三是计算机审计专家,完成新的审计方法的集成,研究业务数据,完善中间表,充实审计方法库。

(三)数据库构建的关键步骤

1.审计数据的规划管理。首先,根据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目标,结合审计思路,对审计需要的数据元素进行规划研究。审计数据的规划有助于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过程中“把握总体、突出重点”,也有助于在数据标准化和技术方法体系化条件下的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交换,提高财政审计工作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水平。目前我市全部政府性资金的主要数据规划构成见下页左上图:

其次,针对规划内的数据需构建数据处理平台加以管理。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需要从财政部门及多个单位采集数据,其中往往包含了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全部数据,例如原始数据表、视图语句、存储过程、软件设计文档、用户手册等,包含了很多过程控制信息、临时信息和不可恢复信息等,这些信息往往不在当前审计需求范围之内。为了使采集的数据适合审计工作的需求,须将获取的预算编制数据、预算执行数据、税收征收数据、非税收入数据、财务核算数据、财政决算数据、政府债务数据等多方面的数据纳入审计数据中心。运用这样一个数据处理的逻辑平台,对各项财政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存储备份,以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全面管理。

2.审计中间表的建立。目前在IT软件应用方面困扰审计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数据分析技术难以在审计系统普及,一线审计人员对数据分析一筹莫展,即使是计算机审计人员,对具体的众多的数据库技术、数据互联技术也难保尽皆精通。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建立一套连接数据分析和审计分析的中间表。中间表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了数据分析和审计分析难以分离,使得每一个数据审计人员在每次审计项目上都必须经历从原始业务数据分析到审计分析的全部过程,没有精力集中进行审计分析;另一方面审计分析经验不能直接再利用。因为审计分析经验的查询方法必须由具体的SQL查询语句构成,这些查询语句必须有相对稳定数据表模式支持,缺乏中间表,使得审计方法在新的业务数据模式面前不能被执行。

全部政府性资金数据规划框架图

因此在对数据进行采集、转换、清理和验证后,我们应根据审计利用数据的方式和目的紧抓审计中间表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中间表在非具体项目中没有数据,需要在具体项目执行中加载数据,且形式相对固定,其编制程序的程序可按以下方法进行:一是理清各项财政业务信息流和信息的数据流,根据各业务信息流程和审计需求,提出数据需求,选取有关数据表,主要是年初余额表、科目表、凭证表、项目表、部门表、台账表等,定义数据的存储;二是编制这些需求信息的存储模式,即分项分类表式,定义数据表的含义,字段含义,字段状态含义,中间表之间引用关系。三是编制中间表的业务流程信息,例如业务流程图、对应于业务系统的数据流图、业务节点的数据存储模式等使用指导,用于指导数据分析人员如何将具体的业务数据转换到中间表和审计人员如何利用中间表。

还需指出的是,只有建立完备的中间表,才为构建审计模型奠定了基础,也使得审计数据分析模型的设计工作能够委托软件公司完成。

3.审计分析模型的设计。审计分析成果难以利用的重要因素是审计和计算机均精通的人员,往往直接在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表上完成数据查询,稍加整理或不加整理地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介绍和总结自己的经验,这使得其他使用人员需要比较深入理解,才能够进行经验利用,资源的共享度较低。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审计目标要求,审计人员在建立审计中间表的基础上,应全面、系统地评估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规模、支出方向和重点、资金结构及其变化发展趋势,从而构建系统分析模型。审计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经验模型器,它能够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快速运算和自动汇总能力,开展数据的多维分析和挖掘分析,并能够随时沉淀、固化审计经验,设计制作众多实用的审计分析模型、预警指标,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层次。对此,我们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各项数据分析情况和中间表,对于已经转换到中间表中的数据,一是调用基于中间表审计分析方法,直接获得已有审计经验的审计分析结果。这可避免对以前审计分析的重新理解和分析语句的重新编制。二是使用各类审计软件的审计分析面板,完成审计分析工作。对于那些中间表不能完全支持的审计需求,需要审计人员或聘请技术人员从原始数据直接进行分析,审计完毕之后,根据新的查询语句与语句涉及的数据模式,重新编制审计中间表和基于中间表审计分析经验。

(四)数据库软件应用的基本流程

首先,在审计项目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按要求从财政及各相关部门系统中,通过直接拷贝、数据接口、文件传输等方式,有选择性地获取原始数据,并将异构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标准数据;其次,自动分析标准化处理后的业务数据与基础数据中的预定审计标准的符合性,发现例外数据自动反馈与提示,修正其中异同因素,进行手工补充与记录;再次,按预定程序自动进行的数据整理汇总、分析,复核审计结果钩稽对应关系,按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来源种类、管理模式、使用性质、支出方向等产生各类审计结果表;最后,审计人员在需要时进行统计分析与数据查询,提供各项分析数据与咨询意见,并根据现实需要,不断修正预定审计标准以提高审计效果。

四、结束语

在初步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实际运用中还应尽力做到:一是不断完善数据库应用软件的管理。使用设计合理的审计应用软件将帮助审计人员高效完成审计任务,但是随着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其内容、涉及面与重点也会随之变化,审计人员应定期地检查和调整数据参数范围,更新审计分析程序和经验模型,以实现更好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强化数据库的实践应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对政府管理资金实施的全面审计,这种新型审计模式是建立在对财政数据的全面获取和综合分析基础上的,由此提升宏观分析力度。因此,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库软件,不断强化数据式审计模式的探索和应用,这也是使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构建全部政府性资金数据库是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实践探索,如何使之更有效地为数据式审计服务等相关的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标签:;  ;  ;  ;  ;  ;  ;  ;  ;  ;  ;  ;  

建设全政府资金数据库的实践与探索_数据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