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周惠珍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医院儿科 363102
【摘要】目的:研讨呼吸训练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例共计9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仅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实施常规与呼吸训练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有助于提高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呼吸训练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炎症,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患病群体为6个月-4岁儿童[1],其临床体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2]等,如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支气管哮喘[3]的发生。目前,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方法是针对患儿发病时做以药物治疗,却忽视了气道的重塑与肺功能的降低对药物治疗的影响。本文特研究了常规治疗结合呼吸训练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观察发现,其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例共计90例,其中男患儿42例,女患儿48例,年龄在2.2岁-5.6岁之间,平均年龄(3.26 0.52)岁,病程为3-7天,平均病程为2.6天。9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经过临床检查,均确定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且均无其他疾病;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9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综上所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信息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常规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方案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为:①为患儿服用抗炎抗过敏药物;②用科学的方法为患儿平喘;③采用氧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呼吸训练,此种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下:使患儿处于全身肌肉放松的状态,可以采用保持仰卧位或者两腿分开站立的姿势,集中注意力,并向前看,使双手交叠放在小腹处,用鼻子缓慢吸气,直到腹部随着吸气有隆起状态时,指导患儿及家属按压腹部,但需用力适当;指导患儿在呼气时,要缓慢,且口型为吹笛状,腹部瘪进时,再次收缩腹部,以达到腹压增加的目的。呼与吸之比处于1:2-1:3之间,禁止过急的吸气、呼气太多以及憋气。呼吸训练的次数保持在每天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即可。
1.3 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3天患儿的血气情况,观测标准为血氧饱和度( )、氧分压( )和二氧化碳分压( );记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体征的消失时间,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肺部湿啰音。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气结果对比
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血氧饱和度为(85.33 2.19)、氧分压为(64.11 7.88)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51.12 2.23)mmHg;治疗后三者分别是(94.08 3.12)、(86.45 6.25)mmHg和(37.45 2.16)mmHg;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血氧饱和度为(85.35 2.15)、氧分压为(65.11 7.28)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51.22 2.33)mmHg;治疗后三者分别是(90.08 3.12)、(76.45 8.25)mmHg和(47.45 2.12)mmHg(1mmHg=0.133kPa)。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患儿血气情况可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三天后比较患儿血气情况可知,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的消失时间为(3.77 1.22)、咳嗽的消失时间为(4.10 1.19)、咳痰的消失时间为(3.74 1.39)、肺部湿啰音的消失时间为(5.10 1.12);对照组患儿呼吸困难的消失时间为(5.17 1.22)、咳嗽的消失时间为(4.15 1.18)、咳痰的消失时间为(5.74 1.29)、肺部湿啰音的消失时间为(6.10 1.22)。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训练结合常规方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提高了患儿呼吸肌的收缩能力、扩大了膈肌的运动幅度,从而使肺活量与通气量同时加大,并改善了患儿缺氧的症状,进而改善了肺功能[4]。吹笛式呼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痰液排出能力,呼吸训练采用的呼吸模式,频率较慢,可以使通气量与肺泡换气增加,有助于排出二氧化碳,更为患儿的有效呼吸建立了一种新形态[5]。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呼吸训练施加于常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减少患儿临床体征的存在时间,并且治疗方法简单经济,无副作用,儿童配合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榆琴. 麻杏射干汤治疗小儿病毒相关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Eotaxin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2,33(090:1507-1508.
[2]郭丽凤,吴彩虹,吴华,杨京辉. 呼吸训练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78(160:74-76.
[3]王刚. 射干麻黄柴胡颗粒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寒热错杂哮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4]郑梅芳. 益气祛风理血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5]陆欣志. 探讨护理干预对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5):252-253.
论文作者:周云 周惠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患儿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小儿论文; 呼吸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为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