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血清尿素氮的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女性患者共87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调查一般资料及诊疗过程,分析影响女性患者血清尿素氮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妇、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总蛋白、白蛋白、肌酐降低是影响女性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影响女性患者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的风险因素多且复杂,临床肾功能评估时应重视以上因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血清尿素氮;肌酐;影响因素;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073-02
血清尿素氮主要通过人体蛋白质代谢产生,主要经肾脏排泄。临床研究显示,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肾功能逐渐下降,对血尿素氮的排泄能力也随之降低,血尿素氮水平往往高于正常范围[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血尿素氮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患者共87例,患者年龄30~79岁,平均(52.60±7.60)岁。纳入标准:(1)均伴有不用程度的血尿素氮水平升高。排除标准:(1)并发其他急慢性肾脏疾病或肾功能衰竭;(2)伴有急性消化道出血或实质性脏器功能障碍;(3)伴有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由专人查找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家庭住址、户籍、体重、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记录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记录患者疾病治疗使用药物情况,如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降糖药、他汀类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就诊当日开展常规检查,晚餐后常规禁食禁饮,次日清晨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ml,常规离心分离血清后收集置于冷冻箱中保存备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迪瑞cs-1200)测定血液样本中血尿素氮水平。
1.3 观察指标
分析影响女性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孕妇、2型糖尿病、白蛋白、总蛋白和肌酐降低是影响女性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孕妇、2型糖尿病、白蛋白、总蛋白和肌酐降低是影响女性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独立风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血尿素氮是临床中评估人体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尿素氮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受损。但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指出,血尿素氮水平检测容易受到多项因素影响,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误差,甚至影响到对患者肾功能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如何提升血尿素氮检测准确率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为探讨影响女性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相关因素,本文选取收治的87例患者开展研究,调查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等,并对相关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孕妇、2型糖尿病、白蛋白、总蛋白和肌酐降低是影响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相关风险因素,与周婧等[2]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血尿素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升高,患者血尿素氮水平升高,显示随年龄增长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都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增加肾脏灌注压力,长此以往,最终出现肾功能损害,导致血尿素氮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影响女性患者血清尿素氮水平的风险因素多且复杂,临床肾功能评估时应重视以上因素,提高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亚伦,李镭,张立,等.血清白蛋白及尿素氮水平与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中国肺癌杂志,2017,9(3):26-27.
[2]周婧,姚武位,徐新献.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7,11(23):65-67.
论文作者:杨长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血尿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水平论文; 血清论文; 女性论文; 肾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