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_郭潇洋

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_郭潇洋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目前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必将跟随时代潮流发展建设学科服务平台。本文以当今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为主题,分析学科服务平台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词: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

1.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1.1学科服务平台界面功能不新颖,更新慢

学科服务网页的功能一般是学科资源导航、馆藏资源指引、学科前沿消息、学科资源荐购和学科社区等,这些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专家与用户、专家与专家、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只能满足用户对学科基础内容、资源与动态消息的需要,不能满足用户对学科实时沟通、了解国内外前沿消息、下载完整全面学科资源的需要。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设立的学科服务平台界面美观,分类细致,一些高校会定期进行消息推送,但是学科消息推送缓慢。有些高校甚至只是在建立学科服务平台后只完成初次信息建设,之后一直都没有消息更新,有些高校更新周期则一般为一个月或一周。在信息频繁更新的时代,这种更新消息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用户的需求,长此以往,访问用户会逐渐减少,导致访问量下降,负责维护的馆员看到这类情况会加长信息推送的时间、可能降低信息质量,高校用户看到这种情况会减少对学科平台的访问。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科平台质量下降,甚至到了无人问津而废弃学科平台的地步。

1.2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意愿与参与度并不高

“互联网+”模式下,学科服务逐步从“面对面”式的学科服务向虚拟学科服务发展。虚拟学科服务强调学科馆员的主动性,积极为用户提供图书馆的新资源、推广图书馆的新服务、介绍该学科领域内的新动态,让用户快捷方便地学习学科内容、了解学科动态、下载学科资料、解答学科疑问等。虚拟学科服务模式主要借助学科服务平台发挥其作用。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虚拟学科服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学科馆员很大程度上决定网上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质量与长远发展。如果学科馆员对为什么开展虚拟学科服务认识不足,没有对网上学科服务平台加以重视,参与学科服务的意愿较低,只是将网上学科服务平台作为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成果或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的一种手段,这与当初建设网上学科服务平台的动机相违背,网上学科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态度往往也会大打折扣。

1.3“互联网 +”下用户的隐私存在安全漏洞。

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借助现代化技术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也更加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的攻击,也就面临着用户隐私容易泄露等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要随着信息化脚步的进程在对网络安全的维护上面要下功夫。传统意义上对图书馆安全的维无非是加强图书馆的文明使用,解决图书馆书籍归还、丢失方面,或者对图书馆公共设施的安全进行维护,但是“互联网 +”下的安全维护,就要重点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的安全,一旦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那么对用户的财产安全就会造成极大威胁,会使得用户的日常生活出现许多不便。

2.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改革策略

2.1建设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平台

2.1.1加强学科信息的实时推送

学科信息包含学科前沿消息、学科书籍推荐、学科课程资源数据库、学科专业教师介绍、开设该学科的高校网站链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多高校学科服务平台开设了这些栏目,但是没有做到对学科信息的及时更新推送,更新周期则一般为一个月或一周,某些高校学科信息更新时间甚至停留在一年以前。在信息频繁更新的当代,这种更新消息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用户的需求,更新学科信息对建设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平台至关重要。

因此图书馆学科馆员应该设立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学科消息的搜集与实时推送,为用户选择、提供高质量的学科前沿信息,也可以允许学生、教师与科研人员通过学科服务平台自行上传自己的学科前沿消息、学科数据资料等学科信息,充实学科服务平台,但是学科馆员必须及时对这些消息与资料加以判别,将不科学或不符合学科要求的消息与上传者进行沟通或直接将不符合上传要求的消息删除。通过学科馆员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掌握前沿信息,将学科前沿信息融入研究之中,提高高校研究水平。

2.1.2建立学科课程资源库

国内还没有高校图书馆设立课程资源库,但是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专业网站上一般设立“course resource”,主要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科信息资源服务,是学科服务嵌入教学过程的一种服务模式。在教师上课前为其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电子图书、期刊,教学网站存储相关课件、材料到课程资源库,并把这些资源链接到图书馆的“学习空间”,供学生参考学习。部分图书馆还提供课前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大致包含提供案例信息、课堂内容需展示的课件、相关内容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学科馆员可以为教师准备上课时所需的纸本文献资源、便携式移动设备等。学科馆员还帮助整理学科相关信息资料,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把旧试卷数字化后放入课程资源库供学生使用。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以仿照国外高校建立学科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为高校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2提高馆员软硬实力

对学科馆员进行定期培训是提高学科馆员知识水平的另一有效手段。高校图书馆通过定期组织学科馆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包括学科知识培训、图书情报知识培训、学科软件使用方法培训等专题。图书馆也可以采用学科馆员梯度培训模式,它是指将相对分散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馆员培训、素质培养等职业教育内容和职业素质规划指标进行整合,同时将指标和培训内容高度细化、量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16]。这种梯度培训模式适合一些将学科馆员进行梯度分类进行不同级别工作的图书馆,鉴于国内大多没有对学科馆员进行梯度分类,对学科馆员培训应该采用按学科进行分类对学科馆员进行培训的方式,但是对学科馆员进行梯度分级并采用梯度培训模式是学科化服务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推广这种模式,提高学科服务各项综合能力,提高学科服务质量,推动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3学科服务平台应建立个性化的隐私划归体系

学科服务部门除了基本的用户隐私安全保护外,还要建立个性化的用户隐私分类体系。用户隐私分类体系必须在充分了解用户信息类型的基础上,对用户的意见进行征询,将用户可公开与不可公开的信息进行分类,用户也可以自定义个人信息分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本来是隐私的信息进行公开或将本来是公开的信息进行涉密,但学科服务部门有权获得该用户在隐私分类体系下的可公开的信息。学科服务部门在用户信息获取中,应把侧重点放在用户的知识需求、检索行为等方面,避免对用户隐私的过分关注。其次,学科服务部门不应当仅仅为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而无限度地挖掘读者的个人隐私数据,要保证用户始终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和使用权,向用户公开学科服务部门所收集的关于该用户数据信息的内容、采集方式以及用途。

参考文献

[1]刘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09):53-58.

[2] 李静.“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J].才智,2018(18):53.

作者简介:郭潇洋(1995—),女,内蒙古自治区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17在读研究生(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论文作者:郭潇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_郭潇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