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输血管理论文_张倩

手术室输血管理论文_张倩

张倩

(四川省人民医院草堂病区手术室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医院手术中,经常会出现病患大量失血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对病患进行输血工作,以提高病患的携氧能力,增加血容量,并且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手术的成功。因此,在实际输血操作中,要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输血风险意识,重视相关法律问题,采取正确的输血护理方法,保证输血正常进行。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输血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233-02

手术室输血管理关系手术的成败,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做好输血护理工作,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护理,确保输血各项工作正常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输血前的护理与安全管理工作

1.1 履行告知义务

在决定向患者进行输血前,经主治医生确诊患者存在血量减少情况,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由患者家属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若患者无亲属或者患者本人处于无意识状态,应向医院职能部门或者主管领导报告,经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签字后,方可进行输血准备工作,否则不予执行。

1.2 遵循保护性医疗原则

手术室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相关检测结果,做好自身防护及控制感染工作。对于患者查出阳性结果的事件,护士应根据医院保密条例,不得随意传播,保护患者的隐私。如果护理人员不能遵守相应的隐私保护,让患者在手术中得知自己检查出阳性,这必将给患者带来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使患者抗拒治疗,最终影响手术效果。

1.3 对患者进行安抚

在手术中如果患者处于大量失血状态,必定会产生恐惧、悲观的情绪,为了使患者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使患者自身修复系统正常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开导,患者在手术中往往保持一定的意识,护理人员应使用鼓励性性质的语言,使患者意识到自救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血液还未送达之前,尽可能稳定患者的情绪。

1.4 执行双审制度

在血液运输到手术室后,要求输血责任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执行三查十对制度,三查包括:查血的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封口是否严密。十对: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交叉配血实验有无凝集现象;血袋的血型、编号、血液成分、血量是否相符、采血日期、失效期。在核对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联系血库,待责任人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

2.输血中的护理与安全管理工作

2.1 库血的复温

如果血液是紧急输送的,并在常温下放置30min,则不必加温,但是,如果是从血库冷存中取出的,需要进行血液复温处理,防止血液温度过低造成患者体温下降,严重时可能引起心脏骤停,复温方法是将袋装血置于37℃水浴箱10min,复温过程中避免血液震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采取正确的灌注方法

在输血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成分输血的操作要领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一般来说,手术室输血的成分血种主要包括: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2.3 掌握适度的灌注速度

为了防止输血过快或者输血过慢造成的输血反应,输血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输血方法,控制输血速度,通常在输血的前15min输血速度要慢,每分钟大约在20~30滴左右,因为这是患者适应的时间,如果输血速度不当,很容易发生输血反应,15min的输血过程如果未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相应的加快输血速度,增加到每分钟60~90滴。

2.4 输血过程对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输血中产生的并发症通常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酸碱平衡失调等,其中过敏反应与非溶血性发热是输血过程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在手术中,患者往往由床单或者相应的遮盖物掩饰身体,因此一些病发症难以察觉。所以,在手术室输血过程中,输血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等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心跳加快、低脉搏等输血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进行停止输血、保证输血管通畅、抗过敏或抗药物治疗等积极措施,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及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为处理不良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

3.输血后的护理与安全管理工作

3.1 注重与患者沟通

在输血完成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使患者理解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使患者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盲目乐观、消极等态度,都是患者缺乏正确认识的表现。因此护理人员在告知患者疾病情况时,还应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可以讲述一些励志类的故事。在日常护理时,护理人员还应从用药、生活方式改变、定期复查等方面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遵从医务人员给出的护理建议,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3.2 重视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消除社会歧视心理

患者在患病时,其最重要的精神支持来源于亲属的鼓励,包括家属、朋友、同事等在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帮助,尤其是患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与社会的关心。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教育,同时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指导,让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家人的关爱,获得支持的力量。

3.3 注重输血后输血设备的管理与患者指标的监测

输血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输血相关信息,将血袋送还给血库,并做好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提供复查。医护人员要保管好与输血相关的单据,比如《输血治疗同意书》、护理记录等。输血完成后,护理人员也应时刻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患者如果在输血后2h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安全。

4.结语

手术室输血护理与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要不断加强输血医护人员的输血风险意识,掌握相关的输血护理操作规范,按照科学的护理流程做好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患者护理工作,降低输血中不良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相关医疗纠纷时间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邢英新,刘冬梅,沈淑波,马海玲,黄金英,候英楠.手术室输血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271-272.

[2]张晓燕.手术室输血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33),4619-4620.

[3]吕珍香,陈玲利.手术室输血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7),120-122.

[4]张会芹.手术中输血的护理安全管理[J].当代医学,2010(26),127-128.

论文作者:张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手术室输血管理论文_张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