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杰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杰

身份证号:41108219870108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施工质量以及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路基施工是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因此,施工单位应准确掌握路基施工的各项技术核心,并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来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提高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同时施工单位应在路基施工的各施工工序中提高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从而促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特点

第一方面,工程建设的路肩、土方和排水管以及沿线的涵洞、路基等都包含在城市道路的路基工程建设中,除此之外,在露天的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时,施工非常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由于工程建设有着特殊的场地,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干扰条件,从而对正常工程建设的实施有较大的影响。第二点分段平行专业以及流水作业是工程建设作业的主要形式,将机械作业作为主要方式,辅助配合是人工配合,同时指挥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有专业人士。

2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

2.1 对强度的要求

市政道路建设施工阶段,需要切实提升路基结构部分的强度指标,保证其能够满足城市交通运行的需要。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车辆数量在持续的增加,所以对于路基强度与承载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道路工程在建设中存在路基强度较差的问题,甚至出现了路基塌陷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道路交通运行的安全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2.2 对水温稳定性的要求

在道路路基地表以及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之下,路基强度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不同城市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也会受到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多道路工程项目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遇到季节性冻结区域的影响而导致水体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个施工地区的道路都存在有不规律的冻结融化问题,最终形成了翻浆的情况,从而使得路基强度急剧下降。要想全面的提升路基的强度,就应该深入的分析水温稳定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路基的稳定性。路基在长期受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作用而使得其稳定性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季节性冻结的区域中,因为水文状况发生的变化而造成了冻结融化问题的存在,极易出现冻胀与翻浆的问题,路基强度也会持续的下降。在充分的保证水温条件下,强度也不会明显的下降,所以此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路基水温的稳定性达到要求。

3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核心探寻

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开始之前应该根据设计图纸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标高尺寸的测量,要认真的审查高程控制点与控制桩,并且进行横向截面的数据检测,将所有的数据检测统计之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确定,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需要及时的整改。路堤建设的基底部分,要结合土壤的成分、自然条件来进行,综合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之后才能开始施工。填充施工之前,应该及时的将地表杂质清除干净,保证不会存在任何影响工程质量的杂质。

3.2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核心分析

3.2.1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采用填方方式施工的技术要点

如果路基的设计标高高于原地面标高,在施工中应采取土方填筑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填筑施工前应对试验段土质的具体松铺系数进行测定,并根据压实要求来选择压实机具,同时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压实作业每台班的工作量、压实遍数以及沉降差等参数,以保证路基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要注意的是,试验段的选取必须具备代表性。以填筑高度在80cm以下的路基施工为例,在施工中应首先清理地表,并翻松其30cm的表层,然后对其进行平整压实,此后才能开始填筑施工。如果地面坡度超过1:5,则应将其处理为阶梯式,且台阶的每层宽度不应超过1m,高度则应不超过30cm。

3.2.1.1 压实作业的施工技术要点

对路基进行压实作业时应采用12t以上的压路设备。碾压时应按照从两侧向中间的顺序逐步进行压实。在碾压施工中应严格遵守自低向高、先轻后重的顺序,压实速度则应先慢后快,同时采用先静后振的压实方法以保证压实的效果。此外,压路机的行进速度应控制在4km/h以内。在对衔接位置进行碾压时,其前后轮迹应有一定宽度的相互重叠,确保压实度符合施工要求。对无法采用大型压力机进行碾压的位置可以使用夯压机等小型设备来进行夯实作业,并要避免出现漏夯的问题。市政道路路基经常会遇到地下管涵、管道以及检查井或雨水井等设施。

3.2.1.2 填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路基填筑施工中应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来进行,在保证下层压实到位后,才能开始填筑上一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测量每层填筑的松铺厚度,以保证其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摊平作业时,每层填筑的路拱都应合理适当,以保证路基的排水能力能够达到施工要求。填筑过程中的每层填土宽度均应适当超出设计宽度的1m左右,这样路基边缘才能在压实后达到设计宽度。如果路基土的含水率较高时,应采取翻松晾干的处理措施;而对于含水量达不到施工要求的路基土則应采取洒水等措施,保证其含水量能够接近最佳值,为填筑施工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3.2.2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采用挖方方式施工的技术要点

需要取样分析施工区域的图纸之后才可以进行挖方路基的施工,根据土质条件,再建立合适的防渗漏方案。清理庄稼秸秆以及地面残余的树木是开挖前的准备工作。挖方过程中对于纵向排水沟以及横向排水沟的位置一定要确定,从而可以通畅的进行排水。与此同时,需要建立稳固的路基边坡,才可以保护周围的结构。在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设计图纸的标准。对于土质中数据的界限,不可以突破,不能多挖,也不能少挖。施工的时候按照从上层到下层的顺序进行建立稳定的路基边坡。

3.2.3 路基排水施工

道路路基中最严重危害之一就是积水,因此,路基排水工程必须做好才可以降低积水侵蚀,从而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以实际的路基状况和路基土质决定排水措施。首先,水泵排水法通常可以用于积水比较深和面积比较大的路基区域,因为水泵排水法的优点在于排水时间短,排水量大。挖沟排水法可以用于积水较浅以及面积过大的路基区域,这样更加实惠。然后,处理路基地表水通常使用路边开沟和引流槽的方法,与此同时,可以在路面使用横向截水沟,从而达到排水的效果。最后,处理地下水,排出地下水的方法主要是暗沟、盲沟或者是深井与水泵相结合。保护路基不仅需要排水还需要防护以及养护。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质量和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建设中必须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在市政公用道路工程中,路基是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实际特点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同时要从路基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准确把握各工序的施工技术核心要点,提高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全面提高路基施工的质量,为保证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整体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巨武.市政道路路基沉陷与处治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06):132-133.

[2]陈王剑,胡君英.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路基压实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1):59-60.

论文作者:张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