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体会论文_李明友,张志贤,李佳楠,张晓庆,贾鹏,于俊洲(通讯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体会论文_李明友,张志贤,李佳楠,张晓庆,贾鹏,于俊洲(通讯

佳木斯市传染病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肝衰竭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35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人工肝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Cr、CHE、PTA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9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7.14%、7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相比,其在肝衰竭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衰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肝衰竭是较为严重的肝病症候群,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该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人工肝支持系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治疗手段可通过体外设备装置,持续性清除肝衰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并根据患者需要补充肝脏代谢或合成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调节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起到替代肝脏功能的效果[1]。为进一步分析其疗效,本文以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肝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内科综合治疗的实践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肝衰竭患者70例,将其分为2个小组。观察组患者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3.6±6.2)岁,其中急性肝衰竭5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4例。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2.8±5.9)岁,其中急性肝衰竭6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前列地尔、腺苷蛋氨酸、甘草酸制剂、人血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血浆治疗方法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法(DPMAS)[2],治疗前,可使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预防过敏,具体过程:使用1000ml4%肝素钠盐水冲洗血浆分离器、胆红素吸附器等治疗器械,浸泡20—30min,然后再使用100ml无肝素盐水冲洗上述器械,确保冲洗干净后,将其与血浆分离器出浆端、静脉回血段相连接;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水平确定抗凝剂的类型,整个治疗过程所使用的肝素钠为10—20mg,应按照血浆分离的顺畅程度适当调整肝素使用量;DPMAS治疗时间在3h之内,血浆处置量为5400ml,血流速度为120ml/min,血浆流速与血流速度的比例为1/3,治疗间隔为2—4d。

1.3 观察指标

统计治疗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包括ALT、AST、TBIL、Cr、CHE,以及PTA指标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TBIL下降幅度超过50%;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BIL下降幅度在30%—50%之间;无效:治疗后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TBIL下降幅度不足3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及凝血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U/L)、AST(U/L)、TBIL(μmol/L)、Cr(μmol/L)、CHE(U/L)、PTA(%)分别为(73.7±25.6)、(27.2±4.2)、(165.1±80.5)、(102.5±55.1)、(4626.8±874.3)、(58.5±15.0);对照组患者的ALT(U/L)、AST(U/L)、TBIL(μmol/L)、Cr(μmol/L)、CHE(U/L)、PTA(%)分别为(126.6±65.8)、(34.8±5.4)、(277.1±105.3)、(168.2±82.9)、(3853.4±855.1)、(15.7±9.5)。观察组患者的生化及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中1例皮肤瘙痒,1例寒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中3例皮肤瘙痒,2例寒战,1例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6/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中治疗无效1例,治疗有效24例,治疗显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中治疗无效8例,治疗有效21例,治疗显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27/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衰竭属于肝病的终末期,由于肝组织大面积坏死,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若单纯依靠内科综合治疗,通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可以有效改善肝脏内环境,促进肝细胞再生[4],减少代谢毒物,挽救患者生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是人工肝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能够弥补普通血浆置换的缺陷,有效改善肝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常规血液置换相比,其可应用血浆过滤器进行持续性血浆分离,使分离后的血浆进入到胆红素吸附器中,然后经过静脉通道返回人体,可有效缓解血浆供应短缺这一问题[5],及时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治疗,提高了临床救治水平。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尽管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是要想设计出一个与人体器官相同的人工器官,还是有着很大的难度,人工肝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是当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Cr、CHE、PTA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9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7.14%、7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相比,其在肝衰竭治疗中效果更佳,不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威,张帆,王喜梅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01):22-24.

[2]洪许伟,李宏,李越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28例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11):1412-1414.

[3]邱梅花,陈泳莲,李耿祥.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6):29-30.

[4]范晶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02):147-148.

[5]丛庆伟,朱英.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4,35(08):70-73.

论文作者:李明友,张志贤,李佳楠,张晓庆,贾鹏,于俊洲(通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6

标签:;  ;  ;  ;  ;  ;  ;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体会论文_李明友,张志贤,李佳楠,张晓庆,贾鹏,于俊洲(通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