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比较论文_李立

摘要:目的:比较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的效果。方法:共选取74例观察对象,其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到2019年8月,所有对象经确诊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n=37,CT检查)和实验组(n=37,磁共振成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更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优于CT检查,其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应积极推广。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CT;效果;诊断;磁共振成像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较为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包块、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大出血,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为保证可以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极为重要,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笔者为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而展开研究,现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74例观察对象,其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到2019年8月,所有对象经确诊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n=37)和实验组(n=37)。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为20到63岁,平均年龄为(35.95±4.37)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为21到64岁,平均年龄为(36.14±4.62)岁。上述指标相互对比,得出结果提示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CT检查,告知患者在检查前要保持空腹状态,要饮用超过500毫升的水,以充盈胃肠道。扫描范围为肾脏下缘位置到隔顶上方2厘米位置,将层间距水平调整为5毫米,将扫描层厚调整为5毫米。在完成平扫后,为患者注入90毫升非离子造影剂,注入速度为每秒4毫升,然后给予患者40毫升生理盐水,其速度为每秒4毫升。监测患者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情况,当其阈值到达150Hu时进行动脉期扫描,18秒后进行门动脉期扫描,60秒后进行肝静脉期扫描,若有必要可在180秒后增加扫延迟期。

实验组患者则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T2W1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抑脂序列,将层厚调整为6到8毫米,将重复时间/回波时间调整为每86毫秒6600,将NEX值调整为2,将层间距调整为1到2毫米;T1W1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为同/反相位,将重复时间/回波时间调整为每190毫秒160,将层厚调整为5到6毫米,将NEX值调整为0.69,将翻转角度调整为8度,将层间距调整为1毫米。扩散加权成像平面回波序列,将NEX值调整为8,将层间距调整为1毫米,将重复时间/回波时间调整为每61.9毫秒5700,将层厚调整为5毫米。钆喷酸葡胺为增强扫描所使用的对比剂,使用剂量为15毫升,速度为每秒2毫升,使用肝脏容积加速采集技术作为扫描序列,动脉期扫描时间为20到25秒,门脉期扫描时间为60到70秒,延迟扫描时间为180到300秒。

1.3评价标准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判断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验算对比数据。定性资料采用检验,形式是。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比较准确率。表1为详细数据,与对照组(78.38%)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94.59%)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具体检查结果与差异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属于良性肿瘤疾病,多发于年龄在20到50岁的女性群体中,其发病率虽然较低,但近些年有所增长,且由于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因此经常出现漏诊,导致患者的病情延误,同时部分患者会被误诊为肝腺瘤、肝癌等严重疾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2]。

为给予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以针对性治疗,进而达到治愈目的,采取有效的检查方式提高诊断效果十分必要。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是临床诊断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两种检查方式,前者利用了X线技术,可将患者的软组织器官与病变情况显示出来,有利于医生更好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在进行检查前让患者饮用大量水可以使胃肠道充盈,显示效果更佳,该检查方式的操作简单,对临床医师的要求低,且成本低,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检查准确率较差,误诊与漏诊的几率较高[3];而后者则利用了核磁共振技术,可将患者的病灶、肝脏结构、组织血管的联系全面显示,其敏感性更强,分辨率更高且图像更加清晰,因此检查准确率也更高[4]。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应用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效果,笔者展开研究,其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更高,有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率更高,但仍会发生漏诊和误诊,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将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

综上所述,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优于CT检查,其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力,姚依林.CT及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134-135.

[2]李晓浦,王晶,蒋秀文.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5):497-499.

[3]鞠德峰,姚家美,王明亮.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征象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4):71-73.

[4]冀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77-78.

论文作者:李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比较论文_李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