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竹芬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510620
【摘要】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临床护理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患者共60例,根据施护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的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其护理疗效确切可靠,可明显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护理路径;生活质量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心脏内膜表面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所致的危急病症,其常常累及瓣膜部位,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临床采取抗生素及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死亡率依然不减[1]。对此,加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疾病护理,对其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一整套工作计划的制定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2]。对此,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患者进行疾病护理,并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有关内容作如下陈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为范围,入选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60例,按照施护方法的不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61.2±3.7)岁;包括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62.4±3.2)岁;包括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两组上述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围术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安排实施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建立护理路径小组,由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制定,并有序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具体方法如下:①主管护士对入院第一天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并向其解释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及实施作用,同时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工作。亚急性患者第一天每隔1h采血1次,共采血3次;次日检查显示细菌未生长,重复进行采血,共采血3次,随后给予抗生素治疗。②术前第一天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术后常规监护,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重点检查呼吸音,确保气道湿化;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及排痰;定期检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引起防呼吸性碱中毒。③遵医嘱给予强心、抗炎、利尿等治疗,加强口腔护理,以免抗生素使用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及肺部理疗,制定饮食方案,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④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下床进行活动,同时进一步做好用药指导工作,确保特殊药物服用规范,如教会患者根据凝血时间自行对华法林剂量进行调整;出院前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坚持用药,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促使身心的健康恢复;完成出院指导,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出院一个月左右进行出院电话。做好随访工作,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诊。
1.3指标观察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3],包括生理、心理、日常生活等多个内容,评估总分为144分,121.5-127.5分为正常范围。
1.4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判定[4]。①显效:患者临床体征消失,无下肢水肿、心脏杂音、发热等情况;②有效:患者上述体征及症状有所缓解;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
1.5统计学处理
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和x2进行检验,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说明比较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护理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疗效的对比(例)
3讨论
近几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主要采取手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治疗,而术前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多。因此,加强对患者疾病的护理,对其健康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5]。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有了新的要求。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的护理模式,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明显改善了医疗护理服务的水平及质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时间框架和护理流程有着严格的设定,使以往繁杂的护理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疾病讲解和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干预,其病情明显好转,且逐步恢复健康。实践证明[6],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明显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其护理疗效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情复杂,密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丽.综合护理路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3,16(19):238-238.
[2]邹柳.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6):519-519.
[3]刘雯.64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2(11):6651-6651.
[4]洪丽霞,华平,吴惠文等.重症白塞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03-204.
[5]李艳平.复杂感染性自体心内膜炎7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95-97.
[6]刘英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手术前后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16):48,50.
论文作者:刘竹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患者论文; 感染性论文; 心内论文; 膜炎论文; 路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