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创造力培养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快速发展时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经历着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在创造力方面的可塑性非常强。小学美术教学要充分把握创造力培养机会,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造力发展进行有目的和计划的培养。本文从小学手工教学出发,探讨了手工教学对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意义,研究和分析了当前手工课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以期提高手工课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性。
一、手工课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意义
研究表明,创造力的发展是左右半脑协调发展的结果。左半脑主要掌握语言、分析和思维逻辑,而右半脑擅长感知、空间和创造。通常情况下,具有高度创造才能的人不仅左半脑发达,而且右半脑也非常活跃,两者在创造活动中得到了均衡的使用。从右半脑的重要性而言,右半脑具有想象、直觉、整体综合等机能,在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各个学科相对来讲强调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培养,偏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的锻炼,忽视了右脑感知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右脑功能上开发利用较少。美术手工课本身强调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教具直观形象,教学内容手脑并重,与右脑加工形象、处理非语言材料等功能具有一致性。教师充分运用手工课特性,在兼顾思维逻辑性培养的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轻松愉快的手工氛围,能够为学生构建在其中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类型自由碰撞的空间;教师对学生手工实践进行引导,有利于学生协调运用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综合而言,手工课对于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手工课上应该开展更多教学理念和手段上的创新,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
二、手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科学引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思路
探究式学习思路在手工课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探究式学习就是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和手工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学习思路下,教师根据手工活动的知识背景和要达成的目标设计适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时间操作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在手工课上,学生往往对手工制作环节最为感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各种工具,并对各种手工材料进行塑形制作,而往往对手工制作前教师的知识讲解和技巧介绍不太感兴趣。开展探究式学习,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在手工实践过程中,也应该开展探究性学习。小学手工课教材往往会一一呈现作品图案和具体的制作步骤,学生经常按照书上的这些例子制作相似的手工制品。虽然这样的手工制作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做好一样东西,但却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懒惰,学生很难再主动去进行发散和想象。教师在手工教学引导中,应该重点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从而将这种探究式兴趣转化为他们长久的思维习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注重体验,在实践中激发创造力
体验式教学是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激发。在手工课上进行体验式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去进行创造力的表现。这种体验式教学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体性,关照学生自己对事物产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学生产生思路上的碰撞,从而形成灵感的火花。具体而言,在手工课上注重体验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知识、了解事物。比如,在上《蔬果变变变》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到菜市场、超市去逛一圈,挑选自己认为适合蔬果拿到课上。学生在挑选时必定会调用一定的标准,例如蔬果的外观是否齐整,蔬果的颜色是否搭配,蔬果的大小是否为创造留有足够空间。如此一来,学生对相关材料已经具备了直观体验,教师在讲解蔬果变化的相关知识介绍就能够更好地起到相应效果,为学生创造性发挥奠定良好知识基础。此外,在进行蔬果变身时,教师介绍相关的搭配手法和技巧,为了避免学生学了就忘、教学起不到实际效果,可以要求学生拿出纸张先设计,再跟着设计图纸进行蔬果变身的练习。如此,学生并不是光看不练,而是真正参与到材料的收集、准备、塑形中,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手工课作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大有作为。教师要进一步挖掘在手工课上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可能性,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姜莉梅. 手工课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田甜.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王爱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手工论文; 创造力论文; 学生论文; 蔬果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课上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