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特点,论述了新形势下深化“七个融合”,提升党建工作价值创造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融合;国有企业;党建;价值创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国有企业党建来说,需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以深化“七个融合”为重点,突出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中心工作两大重要任务,努力实现将强“根”固“魂”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党建价值创造。
一、深化“思想融合”,凝聚推动战略落地的思想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只有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全员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确保党建围绕中心工作不偏离。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战略落地的强大动力。
二是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企业战略落地。
二、深化“组织融合”,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深化组织融合,确保党的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才能强起来,才能凝聚起筑梦前行的蓬勃伟力。
一是党组织与行政部门同步设置,实现机构融合。根据部门职能及核心业务关联情况,对应成立党支部及对应的工会小组和团支部,实现机构融合,有助于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是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人员融合。每个党支部书记由行政部门负责人兼任,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岗双责,实现了党建责任和业务责任的同步落实。另外,通过党工团岗位的历练,也有助于提高管理业务骨干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
三、深化“机制融合”,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衔接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服务经营管理不偏离,把好方向,管好大局,保好落实,深化“机制融合”是关键。
一是扎实抓好目标指引机制。通过年度工作会暨党建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年中党委扩大会、月度工作例会等会议形式,将党建工作任务和中心工作任务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要求、同步考核。
二是有效落实责任传导机制。层层签订绩效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员签订“廉洁承诺书”;建立各级人员党建责任清单,切实做到各级党建工作责任认领“全覆盖”;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年度绩效发放、评先评优挂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深化“业务融合”,激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主体作用,加强“三基”建设,激发基层活力,深化“业务融合”是核心。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相融合。深化党委会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在学习政治理论及传达上级要求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通过支部月度学习分享会,不仅加强党员理论学习,还围绕生产、经营、发展等业务工作进行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实现理论业务双提升。
二是坚持党建主题活动与业务工作相融合。重点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项目发展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技术攻坚等工作,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构建党政支持、支部牵头、群团协同、劳模挂帅、职工积极参与的创新工作格局,充分激发全体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扎实开展“青春建功新时代”等群团组织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在各自业务领域建功立业。
五、深化“制度融合”,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对选人用人工作的领导,从严选拔、教育、监督管理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察、推荐人选等方面的把关作用,深化“制度融合”是基础。
一是着力深化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等制度与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融合。高质量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并抓好整改落实;严肃权力运行监督,规范召开党委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确保全部决策事项均符合制度要求。
二是着力深化干部管理制度与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融合。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干部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全面强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
六、深化“监督融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注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条生命线,深化党内监督和内控监督深度融合,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推进“大监督”体系构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要将党内监督与内控监督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对重点人群和选人用人、风险管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开展效能监察和专项监督检查,推进廉洁风险防控。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规党纪,组织好党规党纪宣传教育月及日常廉洁教育活动。坚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发和保持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七、深化“文化融合”,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文化是企业基业长青之魂、永续发展之根只有实现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加强文化宣贯,实现理念价值融合。通过网站、微信等宣传阵地,全面宣贯企业文化理念。开展企业文化工作考核和员工价值观考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通过统一VI标识,实现环境文化的融合统一。
二是加强管理提升,实现文化管理融合。坚持将企业理念全面融入企业管理实践,进一步形成完善战略文化、人本文化、责任执行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等,持续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薛慧平,男,山西人,中国电力国际有效公司,研究方向:企业党建、工会、企业文化建设等。
论文作者:薛慧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党建论文; 一是论文; 业务论文; 思想论文; 工作论文; 文化论文; 企业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