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与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运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合并糖尿病采用综合护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甲亢;整体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77-02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快速增加,30~60岁男性发病率增长最高。相关研究调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营养的饮食及各种压力越来越大,现今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上世纪90年代调查结果的10%[1]。甲亢男女均可发病,多见于女性,发病最多年龄在20~40岁,老年人患病不少见。为探究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甲亢确诊在先合并糖尿病在后的患者16例、糖尿病确诊在先合并甲亢在后的患者38例、甲亢与糖尿病患者同时确诊者6例。60例患者,14例患者有甲亢家族史,32例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5.6±2.7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36.7±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怕热、多汗、紧张、食欲旺盛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性增强,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眼突、手颤等体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的简单介绍、甲亢并发糖尿病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主要包括:
1.2.1心理护理 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的简单介绍,与患者交谈,要控制语速、轻声细语、仔细聆听。患者因多汗、甲状腺肿、手颤等各方面原因,情绪极不稳定,对外界刺激也易常敏感,表现有紧张和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缺乏治疗的信心。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波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告诉患者及家属应该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解答患者的疑问。可以和家属配合,多告诉成功案例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基础护理 休息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人员,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因甲亢和糖尿病均为代谢异常疾病,故应重重视饮食治疗。饮食采取定量和少食多餐原则,并以糖尿病饮食为主,限制碘摄入。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体重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总热量。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由于脂肪摄入不易产生饱腹感,因此因限制脂肪摄入,避免过量使用。多进食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限制饮酒,多喝水,有利于代谢产物排除和稀释血糖的作用。禁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
1.2.3药物护理 定时,定量,按医嘱服药,静脉输液时,控制滴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药物外渗。对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每周对患者甲状腺、白细胞等情况进行定时检查。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加大抗甲状腺药物用量才能使甲状腺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且耗时长,患者消瘦明显。甲亢控制后,需要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1.3 观察指标
1.3.1治愈 甲状腺肿、眼突、手颤等体征消失,血糖保持在健康状态;显效:甲状腺肿、眼突、手颤等体征消失,血糖基本得到控制;无效:甲状腺肿、眼突、手颤等体征消失,血糖无明显改善。
1.3.2采用临床应用较广的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入组前和术后一周进行测评[2],焦虑自测量表SAS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50分即表示存在焦虑症状,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53分即表示存在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取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焦虑得分分别为51.78±5.87、51.68±5.3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术后一周焦虑得分分别为37.67±5.12、49.46±5.66;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抑郁得分分别为47.86±6.21、47.78±5.96,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术后一周抑郁得分分别为34.21±5.86、45.39±6.12。可以明显看出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许多患者无典型临床表现,体检时才确诊为糖尿病[2]。甲亢患者表现为怕热、多汗、紧张、食欲旺盛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性增强,并有甲状腺肿、眼突、手颤等体征[3]。糖尿病和甲亢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处,若两者同时发病,患者最主要变现为极度消瘦、发力,严重者会导致全身衰竭造成死亡。因此,为避免漏诊,加重病情,甲亢患者应定时检测餐后两小时和空腹血糖情况,糖尿病患者应做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免合并甲亢。同时应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甲亢合并糖尿病采用综合护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英杰,吴维华,甲亢合并糖尿病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213-215.
[2]邱泽安,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临床护理心得[J].医学信息,2010,23(8):227.
[3]谢永红,甲亢合并糖尿病的饮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4-95.
论文作者:王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患者论文; 甲亢论文; 糖尿病论文; 焦虑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