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的形成依据、内涵维度和实现路径
周 师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32)
摘 要: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是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在习近平长期基层从政的习惯养成中形成的。权力为人民所有、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为人民谋利、权力由人民监督、权力命运由人民决定构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内涵的多重维度。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不忘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有效防治侵害人民利益的权力腐败行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人民权力主体地位。
关键词: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权力问题展开一系列重要论述,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田芝健认为,习近平有关权力的阐述建立了“以民为本”[1]权力观的架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系统回答了“谁的权力、谁赋权力、谁监督权力、权力为谁所用、权力用来为谁干什么和权力由谁监督”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子系统,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海外中资建筑企业应该采用以集团为单位的形式进行相应的供应链统一共享服务,并通过有关的合同协议来维护供应链统一共享服务体系的稳固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集团化建设,在进行海外工程投标和施工中应以集团为单位与相关业务供货商和分包商进行商榷并达成合同协议,进而实现自身采购成本的最小化。作为回报应确保集团内部的所有经济实体都在尽可能从该供货商或分包商处采购,进而大尺度降低采购过程中由于询价、讨价、还价及协商订单条款等环节产生的管理成本流失。
依据《兽药质量标准》2017年版那西肽预混剂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二剂量法配制。取那西肽预混剂适量,于100 ml量瓶中,加入硼酸混合溶液使成每1 ml中约含250单位的溶液,在37℃恒温充分搅拌2 h,取上清液,再用灭菌磷酸盐缓冲液-乙醇(85∶15)的溶液稀释成浓度分别为每1 ml含2单位和0.5单位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的高、低浓度。对照品溶液同法操作。
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的思想来源、实践基础与习惯养成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在长期基层从政的习惯养成中逐渐形成的。
(一)思想来源
1.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习近平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是他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曾明确指出,概言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即“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2]。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指出,一国至高权力的“拥有”者是人民,“国王”行使的权力亦是“人民给予他的”[3]。恩格斯主张,“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4]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重提毛泽东的“历史周期律”,要跳出此“规律”的支配,必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5]。习近平还引用邓小平的话说:“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①此处邓小平所说的“怕”,即作为掌权者的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心生敬畏。江泽民指出,领导干部握有和行使的权力是由人民所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6]。胡锦涛要求“权为民所用”[7]。习近平对此重申道:“从工作目标上来说,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始终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认识到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8]230
2.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其中,“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各种场合的谈话中被广泛使用,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的思想来源之一,它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做官为民的政德。“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②“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③“公生明,廉生威。”④“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⑤其二,政权得失在民的传统治国理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⑥“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⑦这些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确证了做官为民和政权得失在民的价值取向,深深滋养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
(二)实践基础
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作为对国家与社会权力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有着深刻的实践基础。其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发现,在基层还存在着少数权力行使者滥用权力损害人民利益的“苍蝇式腐败”问题。他们有的克扣扶贫资金,有的“漠视群众疾苦……横行乡里、欺压百姓”[9],有的则在救助中优亲厚友,向人民索要好处,蝇营狗苟,吃拿卡要。其二,在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拳反腐的实践中少数权力行使者“不收手、不收敛”,公然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老虎式腐败”依然存在。这些利用公权力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之所以发生,习近平指出,就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2]。在他们看来,权力要么是“上级”赋予的,要么是靠自己“奋斗”争来的,反正不是人民赋予的。
(三)习惯养成
其一,从习近平的履职经历看,其行使权力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并在这种长期的从政经历中养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早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他为增加农田面积在寒冬农闲时节带领乡亲修筑淤地坝,为了清理坝基他总是第一个光着脚站在冰冷刺骨的冰水中凿冰。为了解决人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他曾组织成立了“铁业社”,还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为全村建成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10]428-429。他后来说:“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11]29在正定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时,为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的“大问题”,习近平先后跑了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进行调研,找准了症结并最终解决了人民群众吃饭的问题。主政福建时铁腕治吏得民心,习近平指出,“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和“十三亿人民”孰轻孰重?宁愿得罪前者也决不得罪后者是一笔事关生死存亡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12]!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多次表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其二,从其家风看,父亲“主政为民”的人民情怀形塑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习仲勋同志始终将“人民过上好的生活”作为其主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1年10月习近平给父亲88岁生日的贺信中写到,父亲像一头为中国人民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这也激励着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从政为民”严格家风必然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熔铸到习近平的精神之中。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内涵的多重维度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童世明指出,制度即特定共同体的行为规则,它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17],并按其程序行事。制度防腐是治本之策,正如习近平所说:“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0]391-392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造成了权力运行的许多问题”[18]。所以,其一是要注重反腐制度的有效性。必须把制度的笼子编织密实,“虎笼关猫”的制度难见其效。其二是要依法治权,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11]128-129。制度治权,首先是依法治权。其三是要“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无论是党务、政务、司法还是其他各领域都应该实施“办事公开制度”[11]298。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10]395。
(一)权力为人民所有
要按照中央要求建构起有效的权力监督体系。切实防治权力腐败必须靠监督。必须发挥多主体多形式监督的各自优势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要继续发挥巡视监察监督的有力作用,要实现对一切权力行使主体“监察全覆盖”[13]68。
(二)权力由人民赋予
权为民所有,然而,受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还不得不耗费更多时间用来解决“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生存问题,还不可能“亲自出台,并且根据自己的自主的权力来行动”[14]。所以,其一,人民必须把权力赋予能够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组织(政党)来行使。在我国,党领导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党和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由人民赋予的,是因为我们“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15]581,人民才把权力交给我们,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8]230,要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倍加珍惜且要“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10]27。其二,人民必须把权力赋予人民的“勤务员”来行使。在我国,各级领导干部是权力的行使主体,是人民的“勤务员”,其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正如习近平所说,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的唯一身份是“人民的勤务员”,因为他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8]50。
(三)权力为人民所用
人民赋权之后,政治组织和勤务员为谁用权就成为资产阶级权力观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分水岭,前者是权力为少数的资产阶级所用,后者则是权力为人民所用。习近平认为,权力要为人民所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思考自己手中行使的权力“应该为谁所用”[8]260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用权就要为人民服务,这充分“道出了党的权力的用途和使命”[16]。其一,人民是权力的赋予主体决定了权力要为人民所用。人民赋予权力的目的在于让被赋予权力的政治主体为自己服务。习近平告诫领导干部,一切权力因为都是人民所赋予的,所以,“只能用来……为民谋利”[11]147。其二,权力的公共性决定权力为人民所用。本质上,权力即基于公共利益的特定的力量支配关系,是基于处理公共事务的需要诞生的,所以人民应是公权力的最终价值归宿。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要“公权为民”“用权为民”“掌权为民”。其三,权力的责任性决定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即责任。人民赋予权力,决不是赋予权力行使主体光耀门楣、贪图享乐甚至以权谋私的特权,而是赋予责任。正如习近平所说,权力“意味着领导责任”[8]50,是沉甸甸的“担子”,而决不是一种“荣耀”的光环。
① 哥特小说(Gothic Novel)得名于霍勒斯·沃波尔(1717—1794)的住宅风格。此人把住宅修建成一个以高耸的塔尖和林立的石柱为特征的哥特式城堡,并在那办了印刷厂,出版了不少小说。
为了确保来自人民的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人民还应该成为权力的监督主体。习近平告诫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以服务人民为价值导向,同时必须“接受人民监督”[10]388。其一,人民监督权力是为了确保权力用来为人民造福。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行使主体后可能有两种走向:一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二是用来为权力行使主体谋取私利,前者为公,后者则为私,是权力腐败和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权力容易导致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铁律。因此,要防范权力腐败就必须“强化群众监督”[11]169。习近平不仅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接受人民监督,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表示做国家主席会“忠于人民”“夙夜在公,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10]38。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接受人民监督的政治自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习近平率先垂范,在党内起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效应。其二,人民监督权力实质上是为了保护权力行使主体。习近平教育领导干部,不要以为人民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跟自己过不去”[2]。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不愿抑或排斥人民监督,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最终可能就会因滥用权力成为“权奴”,被权力所害。
(四)权力为人民谋利
权力为人民所用指明了权力理应服务的对象,而权力为人民谋利则指明了权力为人民服务的实质性内容。权力为人民谋利,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文明的宗旨呈现,也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的价值所在。习近平指出,官阶愈高,掌握的权力愈大,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就愈是应“把人民群众利益”[2]置于至上地位。所谓利益,就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而产生的对于特定对象的客观需要。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利益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人民最大的利益诉求,它涵盖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诸多维度,所以,权力也应该用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11]30,还要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0]208,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五)权力由人民监督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8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有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危险指征的疾病,故而同时选取同时期在北京友谊医院其他内科病房住院的510例非2型糖尿病,但具有上述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
(六)权力的命运由人民决定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一再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11]48一个国家的政权之所以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说到底还是人民决定的。习近平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对于某一特定政权而言,“人心向背”[11]63才是它“前途命运”的决定性因素。革命战争年代,党为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人民而战,人民将政权赋予党,正是因为“我们……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15]58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夙夜在公,人民拥护我们执掌政权,习近平明确指出,为人民使用权力则事业兴旺发达,相反,为己私利用权则“事业损”[8]260。权力的命运由人民决定,是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洞见,充满着高度的政治智慧。
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的实现路径
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的系统中涉及到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权力、领导干部(权力行使主体)四个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正确践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说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保证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问题。
(一)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不忘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政治引领是确保国家政权始终服务于人民的先决条件。为此,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不忘中国共产党人“二为”的初心和使命。
要加强党性教育,夯实思想根基。思想教育是根本,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必须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正如习近平所说,党性教育是培养领导干部的“核心”[10]417,是夯实领导干部思想根基的基础性工作。这就要加强宗旨意识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初心意识;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钙”,缺钙就会患“软骨病”,就会在政治、经济、道德和生活上出现问题,直至走向人民的反面,以人民为敌;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夯实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根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特别是廉洁自律意识的教育,使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为此要发挥党校的教育引领作用,其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重点围绕着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教育而展开[2]。
[49]《周恩来总理接见缅甸政府劳动考察团谈话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1953年5月22日—1953年5月22日,档号:105-00110-01(1)。
要把最有愿望和能力履行党的使命的领导干部选上留住用上。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确保权力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关键在党的领导干部。这就要改进和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把有责任担当的领导干部真正用起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责任担当”对评判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领导干部好与不好,关键是看他有无“责任感”和“担当精神”[2]。责任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的责任,担当是其对人民的担当。要改进和完善党的选拔任用机制,把那些在长期从政实践中始终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焦裕禄”式的领导干部真正用起来,用完善的体制杜绝人民的好公仆出现“逆淘汰”。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事业为上,把愿做人民勤务员、宗旨意识强的领导干部选用起来。
(二)坚决清除腐败现象,有效防治侵害人民利益的权力腐败行为
注释: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决不只是“人民”与“权力”的简单相加,它内涵丰富,涵盖了人民对权力的所有权、人民赋予权力、权力的人民归宿、人民监督权力和权力为人民谋利等多重维度的丰富内容。
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习近平明确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11]290的好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其一是完善村民自治选举制度,让基层选举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坚决打击贿选行为,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让德才兼备的“能人”成为“当家人”。其二是建立健全村级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保障村干部正确为村民使用权力。正如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时,曾推广武义县在村“两委”之外设立“村监委”的经验,目的就在于建立老百姓“看得见”的村级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10]435
习近平是人民主权论者,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权力创造主体的角度看,权力是人民在实践中根据客观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人民才是权力真正的创造主体。权力作为基于公共利益的特定力量支配关系,是人民为了处理公共事务以实现共同利益而被发明创造出来的工具。从最根本的意义上看,权力的所有权属于人民,即权力为人民所有。在我国,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确立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又多次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3]35,这是一以贯之的宪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新时代依宪治国,必须首先把权力为人民所有的基本理念树立起来。
(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人民权力主体地位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权力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最终还是要靠人民自己来实现,这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因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绝非“一句口号”“一句空话”[11]291-292,要让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落地生根,在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具体公共事务中依法行使权力。
要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真实行使国家权力,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13]37来实现。一是要继续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和广度,“直选的范围应该逐步扩大,稳步扩大”[19],要统筹城乡人民群众,让直接选举覆盖到地市一级,充分保障更多的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与能力,健全人大代表的资格审查制度,同时要压实人大代表责任,提高“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意识,坚决杜绝“有代表身份无提案”的“影子代表”现象。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识”[20],真正代表人民依法行使权力。
传统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基于传统互联网,缺乏移动性和便捷性,也难以实现学生实习位置的定位。高职院校在具体实施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实习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实施效果较差。
要充分认识到权力腐败对于党和人民的危害。习近平指出,“消极腐败危险”,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亡党亡国”。权力腐败实质上是以权谋私,必然会侵害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13]66-67,“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10]391已经成为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割腕的意志与决心惩治权力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受到人民群众欢迎”[11]27。
保利滨湖广场裙楼部分共三层,公共区域包括大堂、商务、餐饮和康体四部分功能,均整合在其中。裙楼西侧面对文翰湖,为主要景观面,东侧为凹入式内景庭院,南侧设计为婚宴花园,引景入室,处处有景。酒店大堂主入口设在西侧,步入大堂,正对的大堂吧两层通高,园林景观一览无余,接待前台、全日制餐厅和特色餐厅设在大堂左侧,亦共享庭院景观。二层设有行政餐厅和中餐厅,满足不同商务人群的饮食选择。
① 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270-271.转引自: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② 出自戏剧《七品芝麻官》,转引自: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③ 出自《礼记·大学》,转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144.
④ 出自年富《官箴》刻石,转引自:习近平用典[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12.
⑤ 出自张伯行《禁止馈赠檄》,转引自:习近平用典[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05-206.
⑥ 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转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53.
⑦ 出自《礼记·大学》,转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40.
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很好地改善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能够提高写作的能力,将阅读的成果和自我情感更好地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芝健.树立和践行以民为本的权力观[J].江苏社会科学,2014(1)∶1.
[2]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N].学习时报,2010-09-0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4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73.
[5] 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49.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85.
[7] 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8]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9]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23.
[1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05.
[15]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6] 张思军.政治权力伦理:习近平政治实践的核心命题[J].青海社会科学,2018(4)∶16.
[17] 童世明.习近平关于用制度约束权力问题的理论贡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62.
[18] 喻卿,赵凯荣.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权力之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3)∶13.
[19] 侯少文.制约与监督:关住权力的笼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3)∶24.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8.
中图分类号: D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 2019) 010-0032-06
基金项目: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8BJR01003);安徽省“哲社”(一般项目)(AHSKY2017D54);安徽省社科创新发展攻关项目(2018CX003);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科研资助基金项目(XJ201636)。
作者简介: 周师(1981-),男,安徽淮北人,哲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亚茹】
标签:习近平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论文; 权力观论文; 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