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雷凌晖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加入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的护理组,其治疗效果、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可以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加速患者的恢复,保障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较长,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发病人群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因此很多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同时该年龄段的患者其身体机能也明显下降,因此就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保障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1],所以为了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8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8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其中常规组患者为42例,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39至84岁,平均年龄为(51.3±2.1)岁,平均病程(4.9±1.6)年;护理组患者为42例,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40至86岁,平均年龄为(50.2±2.1)岁,平均病程(5.1±1.1)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日常生活等方面,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具体操作如下:

1.2.1心理护理,(1)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告知患者和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措施,并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通过沟通,缓解患者的陌生感。(2)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每天与患者进行交流。使用温馨、体贴的语言,维护良好护患关系;对于患者的表达、诉求及情感方面的宣泄,要耐心倾听,予以理解和尊重,增加患者信任感;注意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对于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分析具体原因,给予科学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较容易使机体内分泌发生紊乱,并指导患者自我调适心理状态的方法,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3];(3)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患者喜欢、相对舒缓的音乐为患者播放,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此外,鼓励同一病房、病区的患者多做交流,增加病人之间的沟通,经验分享,利于病人之间相互鼓励,消除患者孤独感。

1.2.2康复指导,(1)呼吸功能康复锻炼,由于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首先让患者的放松其胸部肌肉,两只手按住腹部和胸部,在深呼吸开始的时候,用鼻缓缓的吸气,直到腹部出现饱胀感,呼气的时候应由嘴部缓缓的呼出,完成一整个呼吸的过程,呼吸频率为每分钟7次。叮嘱患者要按照正确方式进行训练,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4]。(2)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以高热量、高蛋白以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鼓励患者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3)体位指导,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指导家属翻身的方式,定时更换体位,同时要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咳嗽,促进痰液的排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SAS、SDS评分情况。

1.4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常规组的有效率为%,护理组的有效率为97.37%,对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明显好转,但是护理组患者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其数据(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但是由于该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大部分为老年人,因此患者均不喜运动,同时其社交活动也较少,导致其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才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积极性,另外,对其进行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其恢复[5]。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出,加入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的护理组,其治疗效果、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说明,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可以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而加速患者的恢复,保障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黄培.对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2012,26(5):98 -99

[2] Emst A 0dell DD,Michaud G. Central airway stabilization for tracheobronchornalacia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2011,140(5):1162-1168

[3] 辛士珍,王燕,曹建存,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相关因素分析[71.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5):1128-1132.

[4] 王秋萍 .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15(05):66—67.

[5] 张淑霞,田春霞,王小丽.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南军医,2010,(4):18—19

论文作者:雷凌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雷凌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