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张平平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1)

摘要: 据统计,我国培养的农业技术高中级人才多达247万人,但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不足80万人。这说明新型农民是农村稀缺资源,而农村技术人才短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导向的角度,对新形势下的农民职业教育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职业农民;农民培训;职业教育

1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2018年2月4日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任务与要求,进一步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并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给予高度重视。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考虑安全化和节约化。中心建设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明确安全责任人,确保安全。实验中心建设要做好五防:防火、防水、防雷、防盗、防病。

现阶段,我国正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新型农业转型,农民对农技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也将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评估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农民培训课程的现状,而且对如何进行课程改革,追求高端农民培训课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民。其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内涵,既要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也要农民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科技文化素养等能力,能够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变迁,而使自身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要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

发展农业现代化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较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但现实是农村劳动力缺乏,因此,加快培育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应该做深做实做细。要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剥离农民身份属性,让一部分高素质的农民愿意留在农村创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信道、明道,要先受教育。面对新环境、新任务和新目标的挑战,辅导员自身的知识、素养、眼界和能力必须跟上形势的变化,不然就会出现“本领恐慌”。“打铁必须自身硬”,克服本领恐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习。学习是辅导员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式农业生产与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农民参与农业生产与经营,改变现在农村都是留守妇女和五六十岁老人的现象。青壮年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与经营中来,农民培训有了好的培养对象,才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

2.2 农民的技能水平低

我国农民受教育和技能水平基础薄弱,农民的技能水平与城镇及国外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科协公布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公众和科学素养水平达到4%左右,而农村居民科学素养水平只达到0.7%,农民科学素养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约有4.9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数农民还只是凭着传统、落后的农业耕种知识进行劳作,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2.3 农民的现代市场经济思想意识偏低

表面润湿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影响材料表面性能的重要因素[1-3]。特殊浸润性是表面润湿的一种极端状态。对特殊浸润性的研究源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奇异现象,比如,水珠可以在荷叶表面自由滚动,水黾可以在水面快速行走、跳跃等。这些现象中都蕴含了一种极端的润湿行为-超疏水现象。科学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界定,提出了超疏水的概念。超疏水表面是指与水接触角大于150°的状态,水在超疏水表面不能铺展,并可以自由滚动。影响固体表面浸润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固体的表面微观结构,二是固体表面化学成份。因此,构建特殊浸润性表面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2.4 农村实际从业人口素质较低且难以提升

总结已有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典型经验,立足我国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实际、可操性强、理念先进的基于职业教育的培训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要认识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公益性,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各级政府要加大培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要树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重视农村实现技术人才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要重视的。

长期以来,因为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程度问题,我国农民市场意识淡薄、竞争能力弱、缺乏进入市场的动力,与现代市经济极不适应。由于文化素质低,绝大部分农民不懂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能根据市场规律生产农产品,常常产生困惑和盲从,不敢介人市场,即使勉强进人,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市场经济的牺牲品。

3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方向

3.1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

现如今的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农民背井离乡,奔赴各大城市打工,目前留在农村的人员大都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这些人构成了我国农村劳动的主力军,依靠这些人难以提高科技水平,农业科技难以推广,致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削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如何留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是目前农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3.2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际,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的实施路径以及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和培训机构在培训时要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层次分明地搞好农民培训,依照“学以致用,按需施教”的原则,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对农业实用技术、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根据农作物生产特点提前培训,更要抓住农闲季节安排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多采取课堂集中培训、下田现场指导、农村远程教育等方式。有竞争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培训机构为了能够留住学员,必然着重考虑农民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培训方式,必然采取新型职业农民切实需要的、针对性强的、容易接受的实用技术,减少了很多假、大、空理论,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以此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的形成。

3.3 吸引青壮年参与农民职业教育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都已经开始逐步加大对农民以及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我国农民的各类职业农村技术教育也飞速发展,同时在我国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的增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太多,目前农村的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2]

3.4 使用远程教育开展职业农民教育

远程教育可以在传统农民职业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客服在地域和时间上的不便,利用远程教育自身的优势,形成高效,快速地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机制,能够有效的传播农业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知识。同时,在我国偏僻地方的农民可以在现有的网络资源下随时接受各种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我国农民对于农业技能的知识学习。增加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素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分加大投资,积极创造农民上网的便利条件,让农民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所需知识。

3.5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针对我国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现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培养了“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保证农村建设的稳步向前。

轨道监测数据自动化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 张定忠,黄赟,王新胜(8-264)

4 结语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带头辐射影响,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条件。因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王海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4):26.

[2]陈慧.创新农机培训方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98.

[3]徐松根,陈建华.嘉兴市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术培训需求调查[J].现代农业研究,2019(01):15-18.

[4]丁丽军,袁华根,傅饶,等.浅谈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3):398-40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编号:Y2018E-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8.053

作者简介: 张平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