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研究
——以新郑市红枣小镇为例
张亚楠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0)
[摘 要]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关键是“三产融合”。本文以河南省新郑市红枣小镇为例,探索“三产融合”助力下乡村振兴的步伐,总结三产融合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轨道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新郑市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
[关键词]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红枣产业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红枣小镇从一颗红枣到一个产业到一个文化现象,一个企业的发展展现了河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历程,三产融合不仅让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条、获得了发展空间,还让附近村民找到了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村繁荣发展[1]。
1 新郑市红枣小镇“三产融合”带动小镇发展
1.1 红枣小镇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近几年,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总规划面积4.35 km2的红枣小镇发展较好。据农业厅数据显示,目前红枣小镇有农业经营主体1.6万个,共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小镇将红枣采摘、文化游览、种植体验、农家餐饮等项目融为一体,在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和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成功打造了把文化融入一产、融入旅游的生态旅游项目,让游客不仅能被美丽的田园风光所吸引,还能深刻感受到独特的红枣文化。
在开发建设中,新郑市人民发现了红枣在河南省的适应性和经济价值,他们大力实施有机红枣标准园建设,2018年红枣种植面积达到0.433万hm2,完成投资3.7亿元,建设项目共10个,连续在红枣节上获得奖项,创造了大面积退耕还林兴建枣园,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成为“绿肺”,带动中西部枣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的壮举。
农业、加工业与旅游业,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农村产业的高附加值,既为农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也推进了农村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也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潜力的产业,让农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根据牛顿-欧拉式(1)-式(6),在知道各个关节变量θi,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情况下,依次向外递推,可以得出机械手各杆件的速度、加速度。
1.2 红枣小镇三产融合的形式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现实情况是农户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原因在于政府在三产融合方面没有进行全面有力的宣传。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纵向融合大多沿着产业链的方向进行,而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横向融合则多以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基础。人们在农业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的功能上达成普遍性的认识,即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忽视了生活质量提升后人们对食物的质量、口感要求的提升。此时需要政府对三产融合工作做出有效的安排和部署,增强人们对农业发展的新认识,掌握振兴乡村的好方法。
红枣产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正是红枣小镇现行的发展模式,也是其继续探索的红枣休闲旅游新产品。红枣产业融休闲、体验、观光等新功能到农业产业链中,旅游产业作为红枣产业的发展导向,打造特色农产品,将红枣文化、红枣产品、红枣消费等功能应用到旅游产品中,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呈现出农业地位的重要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农业的功能不单是保障食品安全与维护生态环境,更体现为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心理与精神层面上成为人们的依靠与寄托。这就需要农业与其他产业的配合、利益互补,目前政府没有明确的三产融合发展方向和明确的政策支持,让经验欠缺的农户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疑惑,走了不少弯路。红枣小镇及其他村镇在三产融合中出现的纵向融合居多、横向融合偏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不足。因此,如果能进一步认识三产融合的特征,进一步改进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发挥作用来提升红枣小镇竞争力,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2 三产融合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轨道上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融合的开展情况不一
红枣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红枣的种植与其他农产品种植相结合,形成农业融合。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将红枣与其他农产品组合,形成多功能的农业形态。红枣小镇在种植上可以推行“林+蜂”“林+豆”“林+菜”等林下红枣经济开发模式,枣园内人工养鸡、放蜂,也将会增加经济效益,融合模型如图1所示[3]。
其次,红枣小镇开展的三产融合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不均衡。虽然红枣小镇已经发展出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形式,但是融合的完整程度还没有达到最佳,即还没有发展出新的业态。要想带动一个村镇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制订更完善的施行计划,让一二三产业达到均衡发展,并体现出农业的带动性。
2.2 政府对三产融合宣传力度不够
红枣小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新郑市乡村振兴过程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2],实质上是以规模化种植红枣为基础,目标是增加农户收入,在技术创新的动力下发展新郑枣业。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红枣加工企业规模、加强生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使红枣的生产、加工、销售、信息交流和观光游览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红枣产业价值,优化河南省红枣产地生产力结构布局,促进红枣产业一三三产紧密连接、协同发展。
Figure 2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of risk of malnutrition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hospitalization,reach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07) in the presence of neoplasm.
红枣产业与其他产业互相配合、协同发展,这属于红枣产业的横向拓展。红枣小镇随着发展跨越传统枣业发展模式,借鉴其他产业的技术、发现其功能、结合市场要素,与其他产业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形式。
3 推进新郑市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红枣小镇的出现延伸了当地红枣产业链,促进了红枣产业与其他产业链的利益互补。红枣小镇将一二三产业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三产逐渐相互渗透,赋予传统枣业新的竞争优势。而为使三产融合发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红枣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同为唐朝的历史名人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有传世价值的警示也与做为物流动力的水相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话己经成了历朝历代的警句,是一个国家统制阶级和有识之士牢记于心的历史名言。这虽然明确指的是水与舟船的关系,但是说到了水与物流动力相关的本质问题,水做为舟船物流运行的依托,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有承载舟船做物流运行的力量而且也还有颠覆毁灭破坏之力。如果去除这句话中的哲理及喻世因素,实际表述了水与物流关系的科学现象,并以此警示于世人。
首先,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近几年才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新概念,因此红枣小镇在三产融合过程中没有过多可借鉴的成功案例,绝大部分规划还处于筹划的状态。尽管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但是由于其他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不平衡,新郑市尽管有良好的农业产业化形式,但并没有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因此红枣小镇在未来的发展中需兼顾三产融合发展问题[4]。
产业融合有利于实现红枣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将红枣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带动红枣小镇经济增收,逐步形成规模经济[3]。红枣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引入科技创新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红枣产业经济利益的增加。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完善红枣产业,使得红枣产业相关主体都能利润均沾。
图1 红枣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
3.2 地方政府加大对三产融合的扶持力度
红枣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地方政府的作为有很大关系,农业具有弱质性,在其发展过程遇到的某些问题,需要政府的优势资源来帮助解决,需要地方政府发挥好管理职能,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因地制宜地将支持政策与农业发展新形式相结合,搭建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地方政府的科学管理下,增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招纳从事各环节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的理念、素质、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农村的发展速度。将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充分融入农村三产融合项目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从而保证河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5]。
4 结语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关键是“三产融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郑市红枣小镇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民种枣、企业购枣、游客赏枣”的融合发展局面已基本形成,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新郑市坚定不移地走“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道路,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做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农村三产融合产业发展。最终,红枣小镇实现从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的转变,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农业成为有希望、高附加值的产业,扩大农民就业范围,实现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愿望,达成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土壤修护研究院主办,广东瑞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凯米瑞化肥有限公司、广东伽雅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协办。农业农村部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寇建平,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肥检测试验处处长田有国,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互助,中国首家土地专家医院创始人、中国首家土壤修护研究院院长曹凯,世界一带一路基金会荣誉主席祝恩福以及行业媒体、经销商近千人出席本次论坛。
发动机制动[10]的工作原理是在发动机即将压缩做功时,提前打开排气门,将气体在压缩行程吸收的大部分能量由排气阀释放掉,强行终止做功,从而大幅降低发动机功率,达到减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俊红,陈慈,陈玛琳.关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2017(1):3-5.
[2]田泽浩.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8(4):14-17.
[3]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6(3):28-29.
[4]满明俊.以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J].中国城乡金融报,2018-06-20(B03).
[5]丁德良.乡村振兴战略应注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N].抚州日报,2018-01-24(B03).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5-67-2
作者简介: 张亚楠(1997—),女,本科,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