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进行园林绿化,其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美好和绿色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即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文章针对常绿植物在北方城市园林中的配置与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北方城市;常绿植物;配置;应用
城市园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面貌的基础设施之一,不可忽视,虽然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致使人们意识到城市绿化的作用,但人们对城市园林植物知识缺乏,只知种树,不懂如何管理,如何配置,尤其在北方气侯寒冷、空气干燥、人们生活习惯等其他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在园林树种选择方面就有了很多限制,因此在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上不仅要因地制宜,还应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以达到城市净化、美观又符合植物自然生长的要求。
1北方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北方城市具有自然地貌单一,地理条件较差的特点,而城市中的植物配置由于地理条件因素的制约,物种种类较少,植物群落结构单调,缺少自然的植被特色。挖掘植物特色,一是要丰富植物种类。植物本身无所谓低劣好坏,关键在于将植物运用在哪个地方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技术水准。二是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良好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使植物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产出比草坪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经济效益。
1.2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原则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就会形成不同的季相,又因各种植物有不同的形态和习性如:株形、高低、叶色、叶形、花期、花色等,就形成了立体、多层次、多彩色的景观,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彩多姿的生活空间,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大自然的美。
1.3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以最终适合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种植物和谐共存,群落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的目的。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4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要根据国情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尽量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使绿化建设发展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实力相适应,否则再好的配置也是难以实现的。要从适用和美观的角度考虑,把经济、适用和美观统一起来,在多办事和把事情办好的前提下少花钱。
1.5文化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文化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景观配置上,不仅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人的性格,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的时代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2常绿植物的选择
2.1常绿树种的规划设计
树种选择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主要材料是花草、乔、灌木、竹类以及藤本植物。在这些植物种类中,有些树木的生长相对较慢,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合理规划树种。常绿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考虑生态优先的原则下,要规划设计好植物种类,合理选择常绿植物,利用常绿植物叶片生长时间较长,落叶后即可生长出新叶的特点,来弥补西安冬季景色的单一,来丰富城市景观,创造生机,改善人居环境,使常绿植物在秋、冬落叶季节为城市增添色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常绿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生长的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乡土树种具有地方特色,对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适应性强,在所在区域植物自然群落中占有较大比例,发挥着生态平衡的作用。通过在园林绿化中的合理应用,一方面由于这些常绿树木具有树冠大或针叶密集、抗病虫能力强或耐干旱、寒冷或寿命长、深根性或没有飞絮等特点,可以给人们创造四季长青的美丽景象;另一方面,在绿化系统中这些常绿植物能够保护其它植物生长,免受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
2.3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如栾树秋叶鲜黄,果实橘红色,果形状似灯笼,是理想的观赏树木;红瑞木茎枝终年鲜红色,秋叶也为鲜红色,果实是冬季植物的另一园林景色,那些红色或紫色的果实,在白雪映衬下的观赏效果会更好,在冬景植物的配置中应注意应用好这类植物。
3常绿植物的应用
3.1乔木
孤植一些常绿乔木形体美而较大,枝叶茂密,树冠开阔,较适合于孤植,如木槿、五角枫、法桐、国槐等,在城市绿化中考虑到一年四季都有景观,在孤植树种的选择上首选国槐。在行道树林前的小片绿地上将一株圆柏用孤植的方法进行栽植,很好的丰富了道路的形式;丛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树木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紧密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围轮廓,丛植的树木在高度、姿态、色彩上相互衬托或对比,这样的栽植方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态小气候,同时产生很好的景观效果。对植在一些建筑物门前或大门的入口处,常见采用两株树形整齐美观的树种,左右相对的配植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对植。龙柏、白皮松等的应用较多;列植多用于行道绿化防护林带以及整体形式的园林之中。在整齐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建筑物的周围栽植直线形的成排的树木除改善环境以外,还有划分空间、勾勒轮廓、显示导向的作用。在园林中列植树木首选国槐、刺柏。林植是指在较大面积上成片的林状栽植,这种栽植方式将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有机自然的融合起来。在林植中,常绿树产生的生态效益如降低风速、阻滞尘埃等方面明显大于落叶树。在一些公园内由侧柏构成的片状林地,会使所在环境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尺度更大,这样成片的常绿树的林地在生态效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在大的空间内应用,作为绿地的远景或背景也是很好的。
3.2灌木
大街上则用冬青卫矛与小叶黄杨搭配,其乔木搭配了合欢和木槿,在秋季到来时合欢的花丝与木槿的花朵遥相呼应,再配上金黄与碧绿,与湛蓝的天空形成了一幅很好的秋景图。而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也常见黄杨和冬青植成小灌木的形式,也可以用大叶黄杨配植上四季玫瑰和景天组成了小片绿地上的景观。许多常绿灌木还被用来组成绿篱种植在单位或学校等地方。在以后的绿化应用中可以多考虑并注重屋顶绿化,不仅仅通风好、光照好,而且,夏季的晚间比地面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则土壤中的肥料容易分解,土壤的理化性能好,喜肥、喜阳光照射的植物更适应在屋顶上生长。
4结束语
总之,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的理论是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并且还会继续得到充实和提高。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传统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应结合北方城市特点,从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植物栽培等方面加强研究,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艺术性相结合。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后期的景观效果,做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出“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参考文献
[1]刘忠保.居住区的植物选择与配植[J].现代农业.2008(03)
[2]董晓珊.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1(07)
论文作者:王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0
标签:植物论文; 树种论文; 常绿植物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论文; 原则论文; 景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