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中使用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了54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与护理前与护理6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自测表(SS-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上升,并且观察组评分上升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作为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肢体及其他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 康复护理;脑出血;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86-01
脑出血是当前临床中发病率以及致残率极高的病症,该病症常常会导致患者的意识以及行为能力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1]。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康复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护理模式应用了多种护理技术,能够加快患者残余机能的康复,有效缓解并改善患者脑出血症状,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临床试验来探讨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试验操作与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用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出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5.7±3.45)岁,出血量16~42ml,平均出血量(25.12±5.47)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1±3.14)岁,出血量15~44ml,平均出血量(25.43±5.37)ml。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脑出血症状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用药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操作为:(1)体位护理。在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给予患者相应的体位护理,体位主要为适宜的抗痉挛侧卧位,具体包括卧位及坐位。(1)偏瘫肢体护理。科学选择体位能够能够使患者偏瘫肢体顺利康复。在护理过程中,以健侧卧位为主,采取仰卧或者侧卧位,将患者的头部抬高15°~30°。下肢膝关节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上肢前壁呈屈曲状态,足底可放托足板,以防止足下垂。肢体被动活动的康复与锻炼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2)按摩患肢。护理人员要按时对患肢进行按摩,包括关节的被动运动,活动度由小到大慢慢按摩,按摩手法要轻,不能引起患者的疼痛感,至患肢恢复主动运动为止。(3)吞咽功能训练。患者进食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肌肉触动术,对舌头功能进行刺激锻炼,整个过程速度要缓慢,用纱布将舌头包住,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轻轻拉动,持续10min,同时对患者进行面部肌肉的按摩。进食过程中,取患者半卧位,指导患者利用健侧牙齿进行咀嚼,并从患侧方向吞咽。(4)语言锻炼。对于语言表述不清或失语的患者,每天进行1h的语言训练,分上下午分别进行。训练方法:按照字-词-短句的顺序依次训练,对于感觉性失语患者,利用手势或表情来帮助其表达用意,对于命名性失语的患者,利用物理反复训练患者说出其名称。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护理,使用生活质量自测表(SS-QOL)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自测表分为12个基本内容,每个内容分成1~5等级,自测表总分为60分,其中51~60分为良好,41~50分为较好,31~40分为一般,21~30分为较差,20分以下为极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而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评分上升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27 25.46±3.5252.45±4.58*
对照组27 25.13±3.4737.54±3.5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尤其是老年群体,由于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患病后行动功能更加受到限制,所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2]。
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然而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以及功能上依旧具有代偿以及功能重组的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更新组织的能力与较高的可塑性,在合理的护理条件支持下,能够加快部分受损神经元的再生,其中最快的是在1到3个月就能够基本恢复神经功能,而在3个月后的恢复速度明显减缓,所以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意义重大,通过肢体运动护理、生理康复护理以及语言康复护理等,能够促进患者大脑功能的康复,使非损伤区功能完成重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使用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护理结束后,使用康复护理策略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提升成都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表明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能够加快患者的肢体、生理以及语言等功能的恢复,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翠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05):151-153
[2]周春岩,曲彦.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0):230-231
论文作者:孙贵蓉,范利,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