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论文_彭杰,

3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论文_彭杰,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析颅前窝底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费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D-CTA为导航,了解脑膜瘤、颅骨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科学设计手术入路与显微手术方案。结果:Simpson分级:Ⅰ级与Ⅱ级者行全切除者25例,行次全切除者5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29例患者经颅脑MRI复查均未见脑膜瘤复发,2例患者出现短暂尿崩,癫痫者4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者4例,视力好转者19例,术前单侧眼有关感术后此眼失明者1例。术后恢复工作者22例,3例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依据颅前窝底脑膜瘤发生位置与扩展范围,选择3D-CTA导航,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开展显微手术,手术效果与预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前窝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颅前窝底是脑膜瘤好发位置,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颅前窝底脑膜瘤与颅腔窝底具有密切结构关系,易累及颅神经、血管、丘脑下部,采用手术治疗时,易损伤上述结构,不仅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且也会导致严重后果发生。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研究,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选取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在24~69岁,平均年龄(48.61±6.57)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58±1.58)年。首发症状:视觉功能障碍者21例,其中视野缺损者5例,单眼光感者1例,术前单眼失明者4例;头痛13例;癫痫者2例,尿崩者4例。

1.2影像学表现

30例颅前窝脑膜瘤患者均行术前颅脑MRI与3D-CTA检查。经颅脑MRI检查确定患者脑膜瘤部位、大小,对脑膜瘤与其他结构的界面与关系清晰显示,对脑膜瘤进行定性诊断[1]。本组选入的30例患者中脑膜瘤位于鞍结节者14例,位于碟骨平台者7例,位于嗅沟者6例,位于前床突者3例。脑膜瘤直径3.1cm×3.0cm×2.8cm~8.0×7.6cm×6.3cm。3D-CTA可明确脑膜瘤位置,同时也可显示颅骨增生或破坏表现,显示脑膜瘤、颅骨与周围血管三者的三维立体关系,对于脑膜瘤的供血动脉与来源以及瘤内血运情况可清晰显示[2],颈外动脉通过脑膜瘤附着部位扩张硬脑膜动脉呈放射状进入瘤体内者17例,颈内动脉的大脑前动脉分支作为供血动脉者6例,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者7例。30例患者均可见脑膜瘤染色表现。

1.3手术入路与方法

采用3D-CTA作为导航,依据脑膜瘤、颅骨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科学设计手术入路,分别选择经双侧额下入路、单侧前纵裂入路、右侧与同侧翼点入路。根据3D-CTA所提供的信息,将脑膜瘤主动供血动脉阻断,并离段肿瘤硬脑膜附着点。用电凝法将脑膜瘤包膜切开,用超声刀吸出包膜内尽可能多的肿瘤,待肿瘤囊内压减低,瘤体缩小后,沿着脑膜瘤与脑组织与血管,或神经间蛛网膜下腔,或蛛网膜界面进行分离,电凝切断瘤内供血动脉后将肿瘤切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组中脑膜瘤包绕动脉采用此法进行全切肿瘤者9例,脑动脉瘤包裹动脉者5例,因肿瘤与动脉间的蛛网膜界面未明确或累及动脉,无法完全切除且保留动脉,而先将大部分肿瘤切除,然后依次将肿瘤包裹动脉的远端蛛网膜下腔处进行肿瘤与动脉剥离,直到无法将肿瘤与动脉界面进行清晰辨认后,平行动脉方向将肿瘤切开支动脉外壁,待剥离肿瘤与动脉间蛛网膜界面后分块将肿瘤切除。其中行全切肿瘤者4例,1例肿瘤累及动脉外币,局部留薄层肿瘤。肿瘤包绕视神经者1例行全切除肿瘤;肿瘤包裹视交叉神经与视神经者各1例均行次全切除。嗅沟脑膜瘤侵蚀颅底者2例,术后将肿瘤侵蚀的硬脑膜与颅骨彻底切除后,由于颅骨缺损小,采用双层带蒂骨膜与人造脑膜覆盖骨缺损,应用生物胶将缺损进行粘合封闭。额窦开放者开颅时需备用带蒂骨膜覆盖封闭额窦,避免术后脑脊液渗漏现象发生。

2 结果

Simpson分级:Ⅰ级与Ⅱ级者行全切除者25例,行次全切除者5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者4例,视力好转者19例,术前单侧眼有关感术后此眼失明者1例。术后恢复工作者22例,3例患者生活可自理。

3 讨论

MRI不仅可对脑膜瘤进行定位与定性诊断,同时也可显示脑膜瘤与脑组织、颅神经、血管、蛛网膜下腔间关系,为脑膜瘤切除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影像学帮助[3]。3D-CTA可清晰显示颅骨增生或破坏现象,同时显示肿瘤、颅骨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为手术入路与脑膜瘤切除提供有效的影像导航。本研究30例患者均术前进行头颅MRI检查,并以3D-CTA作为导航选择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要求可将肿瘤良好暴露,有利于保护重要结构与神经血管。本研究中术前采用头颅MRI影像图像信息,以3D-CTA作为导航,分别选取经双侧额下入路、单侧前纵裂入路、右侧与同侧翼点入路三种不同入路方式。双侧额下入路会对双侧额叶造成损伤,本组经双侧额下入路者导致双侧额叶挫伤者3例,术后双侧额叶出现严重水肿,其中2例行开颅减压术后生存,但1例虽行开颅减压治疗但术后仍死亡。经本组研究发现,单额前纵裂入路可满足大多数前颅底脑膜瘤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需求。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可选择翼点入路或前纵裂入路两种方式[4],翼点入路时需将部分蝶骨嵴切除,解剖侧裂池,将脑脊液放出,从额颞叶见直达鞍区,直接将肿瘤暴露。若肿瘤向上生长选择前纵裂入路时,更有助于肿瘤切除。前床突脑膜瘤可选择翼点入路,肿瘤暴露良好。

颅前窝底脑膜瘤与视交叉神经、视神经、垂体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丘脑下部等均存在密切关系[5]。肿瘤常对上述重要结构造成挤压或包裹,采用显微手术时需仔细辨认,细心将肿瘤分离,保留重要结构。经额下入路者常造成双侧额叶挫伤,术后出现严重额叶水肿,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后也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表现需及时开展开颅减压术。脑膜瘤侵蚀硬脑膜及颅骨切除者均需认真修补颅骨,严密封闭开放额窦,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现象的发生[6]。术后也需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避免因癫痫发作导致窒息引起严重后果发生。

综上所述,依据颅前窝底脑膜瘤发生位置与扩展范围,选择3D-CTA导航,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开展显微手术,手术效果与预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斐, 陈谦学, 陈治标,等. 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8(2):289-292.

[2]马翔宇, 张鑫, 李卫国,等. 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6, 32(1):35-37.

[3]殷志林, 王少兵. 手术修补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术后脑脊液漏13例[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162-163.

[4]地力夏提?哈力甫. 眶上外侧入路在前颅窝底脑膜瘤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和意义[J]. 医药前沿, 2017, 7(21).

[5]赵洪波, 张立杰. 10例颅中窝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0):149-150.

论文作者:彭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30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论文_彭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