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方略探讨论文_唐雪萌

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方略探讨论文_唐雪萌

山东易方达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和质量监控是市政道路建设工作是否高效率开展的关键。当前阶段,施工企业需要加大对市政道路建设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明确关键点,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在落实各项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提高,促使市政道路工程安全开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通病防治

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在经济和科技提升的推动下,市政道路如同“血管”,决定着每个城市发展的脉络,“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控制道路施工技术、预防通病,提升市政道路建设质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市政道路质量现状

1.1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由于市政道路多存在于人口稠密、交通压力相对较大的市内区域,存在工期短、交通压力大、施工环境相对狭窄等问题,同时,因道路下方具有复杂的各类专业管线,施工质量及通病防治影响着道路施工过程及后期使用效果。

1.2存在的通病

通过观察,市政道路操作中如存在回填土密实度不符合规定,测量放线不够准确,花砖、立沿石、检查井安装不细致等情况,市政道路会随着使用的增加,出现路面下沉、井盖异响等路病。

1.3技术提升的重要意义

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对市政道路后期的使用、养护有着极大的影响,除了后期养护成本增加外,反复修复的道路会让市民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且阻碍城市正常运转。科学有效的道路建设技术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起着促进作用,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平复城市居民因道路交通带来的烦躁情绪,有利于建设更平稳和谐的社会。

2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在道路施工之前,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并对路面施工现场的基本状况进行全面勘测,从而确保施工图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符合。同时,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前,需要对现场的施工作业工序进行谋划、安排,确保科学、有效。因此,需要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作业之前,对现场摊铺作业等工序进行精心的安排,主要包括人员安排和设备安排,明确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2.2混合料的摊铺

在摊铺作业过程中,需要根据混合料颗粒大小和路面施工等级,选择适宜吨位的摊铺机。一般根据施工经验,至少需要配置两台粗粒式摊铺机和一台细粒式摊铺机。在进行摊铺作业前,需要预热烫平板,保证其温度满足要求。同时,为了确保摊铺作业的连续性,需要在摊铺现场备有足够的运料车。

在摊铺作业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匀速摊铺,确保摊铺作业均匀、连续,保障摊铺面的平整性,且摊铺温度需控制在125℃~160℃范围内。此外,需要避免摊铺作业中车辆随意更改方向和速度。

2.3混合料辗压

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以后,需要及时对摊铺面进行辗压,对其辗压施工需要明确辗压的次数和力度。在压路机辗压过程中,不可随意变更辗压方向,且不可在辗压路面上随意掉头或者长时间停留,其可能或造成路面压实度存在较大的不均匀,并会造成路面出现凹陷现象。一般细节处理主要针对接缝部位进行处理。在沥青路面中接缝主要可以分为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一般对于横向接缝的处理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清理接缝部位的碎石,再对接缝部位进行重新辗压,从而增强路面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颠簸现象。纵向接缝处理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其形成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一般对于冷接缝可以采用压缝的方式进行辗压,而对于热接缝可以预留30cm不辗压,而与相邻辗压带一并进行辗压,从而提高纵接缝处理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通病防治方略探讨

3.1提前组织计划,制定科学方案

当前阶段,需要将市政道路施工前期的组织计划工作提前落实到位,对于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部门来讲,应当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工程进度预计计划以及材料和劳动力计划等多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结合道路建设开展情况和特征来动态性的监控各个环节。最后,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施工方案,这主要是因为该项方案能够对施工进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起到提升质量的效果。施工方案的设计务必遵循施工规范性要求进行,综合性考虑包含的电力和电线等。

3.2强化管理力度,追踪检测进度

只有加大对施工现场的了解力度,才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基于此,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对施工环节进行规范性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现阶段,当对施工环节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结合工程开展情况来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遵循管理制度中的内容加强管理工作,并且,施工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各个环节,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或者是安全隐患等现象,务必及时制定出措施,进而确保工程安全开展。然后,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强化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涉及到了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员多项要点,严格检验周围环境,降低不良损失的出现。最后,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施工进度的跟踪和检测工作,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3.3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人员素养

为了提升质量,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训练力度,通过提升知识和技术能力来降低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于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来讲,需要落实于工程的整个阶段中,在上岗之前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完善的奖罚体系,明确人员自身的职责,禁止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从中看出,加大对人员的岗前培训力度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为市政道路工程提供专业性人才的关键。

3.4加强质量控制,严防通病发生

3.4.1对于沥青路面下沉现象的控制

基层施工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沥青面层浇洒工作,当透层油透到路面层10mm时铺筑沥青面层。在施工的前期阶段中,需要做好承层表面的整理工作,确保整洁之后实行下一道沥青面层施工作业。当对沥青面层进行摊铺的过程中,务必做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初压和终压温度等方面的检查工作,使得摊铺宽度和标准要求相符合,并且配置多台压路机,处于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开展沥青材料摊铺碾压工作。需要明确注意的一点是,沥青上面层没有进行摊铺,不可以应用,沥青路面施工的机械设备务必具备完善性,遵循规范性的要求实行施工作业,合理的控制路面标高和平整性以及施工放样的精度,处于合适的季节内施工。

3.4.2避免软土地基出现沉陷现象的对策

在软土地基施工工作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实行预压工作,预压范围内除了因为加固沉降而产生的土方填补现象之外,禁止实行其他类型的地基工作。施工期间,动态性的进行观测,使用沉降板和边桩等实行埋设工作,务必按照要求进行观测,控制好观测的频率,使其和沉降和稳定的变形速率相符合,以此确保观测工作的稳定性。其次,施工期间,详细的记录下来观测得数值,把施工信息反馈给各个部门,待完成施工作业,观测沉降值和位移值稳定以后,才可以实行下一道工序。最后,软土地基施工期间的处理方式包含了多种,大体上表现为置换土、碎石桩处理、土木材料处理和粉喷桩加固等,为了避免软土地基沉降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来应用相符的施工处理方式。

3.4.3避免检查井变形

要想避免检查井变形,需做好井基层和垫层的检查工作,以免井体发生下沉现象,在井体施工过程中,全方面的对井室和井口的中心位置进行控制,防止变形;检查井周围的回填土不可以超出2cm,分层碾压的过程中碾压厚度不能高于15cm,当不适合应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可以使用小型手扶振动泵进行压实处理;对井盖和井座详细检查,保持配套性,控制好安装偏差,保证平面位置的准确程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除了根据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摊铺、辗压设备,以及根据试铺确定辗压次数和辗压压力外,需要各参建单位统一质量标准,并且严格落实,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从而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以提高市政道路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柯孙苗.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J].技术与市场,2017,21(01):40-41.

[2]温慧君.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江西建材,2019(05):155-156.

[3]张求书,高峰.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7(04):89.

论文作者:唐雪萌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方略探讨论文_唐雪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