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政治、科技、建筑工程等诸多专业领域和社会元素都发生了一定改变,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来说,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需求开始逐渐多元化起来,混凝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十分常见一类混凝土损害,影响外观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程度安全隐患。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
1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
1.1 温差裂缝
混凝土是由沙子、石子、水泥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这些材料均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天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施工环境变化时,材料结构也会产生变化。而这些因素又是人力无法用施工技术来掌控的。在温度的影响下,混凝土遇冷收缩、遇热膨胀。如果混凝土温度应力超出其自身抗裂程度,就会产生裂缝现象,也就是温差裂缝。针对此问题,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避开高温天气,并通过防护降温措施来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2 塑性收缩裂缝
为增强混凝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升其承载能力,达到施工标准,通常在完成建筑构件初期施工后,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时间凝结,并通过科学保养手段,提升其稳定性。但是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部分施工人员并未按照规定实施混凝土养护作业,对混凝土凝结所需水分的维持产生忽视,因混凝土含水量的缺失,导致内部所含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再加上此时混凝土强度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塑性收缩的问题,进而产生干缩裂缝。另外,因混凝土结构背阴面水分蒸发慢,向阳面水分蒸发快,导致混凝土含水量分布不均,进而导致混凝土部分结构回缩。
1.3 沉陷裂缝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需要承担整个建筑的重量,而在建筑主体的沉降过程中,就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巨大负荷。同时,建筑地基土壤性质与地质条件等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也产生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与措施来改进各种缺陷问题,就会对地基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结构不稳,进一步加剧了建筑主体沉降的问题。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运用模板搭建模型,导致建筑主体产生偏差或发生位移现象,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巨大压力,致使大面积裂缝的出现,并逐渐由结构表面延伸至内部,在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增加了建筑主体的危险系数。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2.1原材料选择问题
混凝土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选择问题,这直接对混凝土质量有影响,在众多建筑原材料当中,存在很多廉价、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而且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收益,会选择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导致混凝土无法保证自身质量,那么就会增加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严重的还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坍塌,如果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出现更多的裂缝。
2.2建筑图纸设计问题
图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据,如果图纸设计不够合理,混凝土就容易出现裂缝。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会选择外包公司进行设计,对于其设计的图纸并没有过多的检查就直接进行使用,如果图纸中存在不合理内容,建筑企业也不会发现,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所以,在图纸设计时,必须要全面考虑建筑施工结构,每部分承重能力,都需要进行详细考虑,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对应的混凝土设计。哪怕设计图纸内容存在一点问题,也会对建筑工程造成致命影响,特别是设计各分部混凝土构件时,每一部分混凝土材料比例都有所不同,如果没有根据建筑工程详细考虑,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2.3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筑工程周围环境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之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结构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改变,比如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刚成型时,如果天气过热、过冷,还没有对混凝土采取保护措施,那么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变形,如果混凝土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使用寿命缩短,严重甚至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4材料比例问题
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是由砂石、水灰等材料构成,那么材料比例就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在原材料符合标准情况下,如果混凝土材料比例存在不合理,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使用,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混凝土无法承受相应的重量,出现坍塌。水灰是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材料,如果比例存在问题,就会影响混凝土使用性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出现混凝土裂缝,影响建筑物使用安全。
3建筑混凝土裂缝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3.1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严格的使用检验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各项施工材料及建筑结构都会进行标准化设计检验,尤其是对混凝土材料、钢筋用量及配比、水泥用量及配比等参数进行设定,避免因为相关参数设定与标准值偏离,而导致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除此之外,可适当的根据配筋比,增加混凝土承台结构的钢筋数量,尽量选择使用温和性状的钢筋结构,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与整个混凝土的裂缝相融合,同时也可以利用其结构上的优势,逐步增加裂缝的宽度。在允许的设计范围内,如果整体结构可以设置一定的水平缝,则可根据整体裂缝的温度,进行有效的划分,进而设定一定的内在联系。
3.2施工材料控制
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应注重低强度的水泥,其中的含碱量应<0.6%;且在骨料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配比的原料,最好配合粗砂和中砂;掺合料可用磨细矿粉,这样能够有效的利用相应的水泥用量控制整个材料的结构特征,从而有效的促进混凝土收缩补偿的作用。
3.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对于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塌落度应保持在相应的距离,例如总损失应<60mm,且应尽量的减小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给整个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影响,低于混凝土的利用最好先进行相应的实验,选取有效的实验配比,促进和优化相应的材料质量的控制。混凝土混合配比材料的选择一般都是吸收率较大的骨料结构,针对其主要的性状,主要包含有干缩性、骨料的含泥量等,进而在一定的混合的状态下,能够有效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如果选择使用的是粗骨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结构中水泥浆的用量,进而保证整体结构的干缩性。此外,在实际的用料搭配及配比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粉煤灰,这样可以起到降低水化热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相关混凝土结构能够自行进行收缩变形,并能够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和标准,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
3.4强化温度控制
在建筑结构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的控制相应的混凝土浇筑时间,有效的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进行,促进建筑结构温度影响在整个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过程中相应的混凝土变形的有效控制,面临温度高时,应选用外添加剂进行有效降温,也可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此外,在混凝土材料的制备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采购质量,同时要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严格与设计的配比参数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满足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提升使用效率。同时,要加强对混凝土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对配比工作人员的管理,为建筑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为提升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预防裂缝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基础。
4结语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可防可控的,要正确认识其自身成因,从而根据成因进行治理,合理有效管控,提升治理措施有效性,加强治理和建设过程中全过程质量管控,弥补原有建设工作过程中不足之处,以促进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舜晖.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17(10):256.
[2]龙坤.分析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7(31):11-12.
[3]王瓒.浅谈建筑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01):40-41.
论文作者:冯慕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就会论文; 材料论文; 成因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