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学习方式探析》(课题编号为1352018017)研究成果
摘要: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说明了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具有的特点,阐述了利用网页资源、通讯工具、影视资源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学习方式,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学习方式;实时策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用具的更新是必然发生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自身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1.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数字化的特点,积极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数字信息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将知识对象变得具有信息性和数字性,全面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1]。
2.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以直观地展现出语文知识的具体内容,通过视频、图像等形式展示出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了解到语文文化的内涵,认识到语文文化的知识结构形式。
3.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增加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发送和传播各种有效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到语文教材的内容,将自身的学习信息反馈给教师,向教师展现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通过网络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表达出自身对阅读内容的看法和见解。
4.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自主性的特点,积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紧紧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自主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到文章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状况,自主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他们构建出自主学习知识体系。
5.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协作性的特点,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建立起共同的任务,使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完成同一项学习任务,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主动与同学讨论和研究出合理的探索方案,共同探索出语文教材中重点的知识内容。
二、语文学习方式在信息环境下实现转变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页资源,丰富课程教学的教材内容
网页是构成网站的基本元素,也是以纯文本文件的形式承载着各种网站应用平台,主要运用图像展现出图画的内容,将世界每一个角落连接在一起,展现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风俗特色,显示出每一个领域的文化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创新出全新的学习手段,积极利用网页查询到更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通过对网页的浏览认识到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到教材所讲解的主要内容,丰富语文教材学习的内容,从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效率,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内涵,增强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利用信息化资源,通过网页搜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背景:在三一八惨案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被统计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内,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到鲁迅所具有的伟大情怀,体会到他对当时生活所产生的深情,深刻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积极利用通讯工具,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讯工具已经步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主要用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积极利用通讯工具,使用QQ、email、微信等通信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视频聊天积极向教师表达出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现出自身存在的不足,让教师给予自己一定的指导,充分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认识到课堂应当讲解的重点知识内容,从而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敬业与乐业》这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通讯工具向其他同学发表出自己对敬业的认识,向教师展现出自己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共同交流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三)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
影视成为了我们接触到外界的主要形式,也是展现出作品情感的主要方式。在信息环境下,学生积极观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了解到课本上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影视资源了解到文章内容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增强他们对文章情感的体验[2]。例如,在《三顾茅庐》这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微电影《三顾茅庐》了解到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之间的故事,深刻理解到故事情节每一个细节的发展过程,体会到刘备所表达出的求才之情。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出作文的题目及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准确地掌握到写作的框架,使学生了解到写作的主要形式,认识到写作内容的先后顺序。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与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留意到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写作注意事项,掌握到写作的具体技巧,明确一篇好文章的主要表现形式,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积极与他人进行通信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强他们对情感表达的掌握能力。
结束语
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文知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下,学生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网页的浏览获得更多的阅读量,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通讯工具的使用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影视资源的利用深刻体会到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参考文献
[1]王有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学习方式探析[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6):52-52.
[2]李贵萍.网络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05-105.
作者简介:梁丽(1979.01-),女,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韶州中学,曾先后参与过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近两年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研究。
论文作者:梁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方式论文; 环境论文; 语文学习论文; 他们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