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指导意义论文

浅析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指导意义论文

浅析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指导意义

徐博涵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期间不断发展,形成于解放战争末期。通过对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和形成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在党成立这个时间点前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革命先行者们就隐约意识到了群众是一股厚积薄发的力量,由此为起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成熟理论,即群众路线思想。在这个过程当中,群众路线思想逐渐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并逐步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关键理论武器。

关键词: 群众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指导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有关群众路线的思想就开始崭露头角,后经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实践得以证明得出了理论成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革命先锋们始终坚持人民为领导力量,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战斗和相互信赖中不断磨砺,最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政党,并且在中华民族危难时期领导人民发起了以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为目标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治。所以说,我们党在这个时期取得的任何一项成就中,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继续坚持和实践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正确认识群众路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时期

据史料记载,毛泽东最早提出“群众”这个相关词是在1919年7月的《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的“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段话。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给参加会议的成员提建议,希望大会能将包含“慎重进行发动群众”的相关问题进行公开商议。在早期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写道“把工、农、兵组织起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第一个涉及“群众”内涵的。大会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说:“我们是为无产阶级人民而战的党,必须‘到人民那里去’,形成一个大的‘人民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这便是最早阐释了党群关系的官方文件。随着工农运动的不断发展,群众工作的经验也越来越充足。在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工人和农民联系起来进行革命运动,扎根到人民群众中去开展活动。由毛泽东、李立三与刘少奇等人在1922年9月领导的安源铁路大罢工是标志性的一次发动群众的实践,为我党之后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发动群众提供了借鉴意义。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支持工农自身利益,是我们暂时不能忘记的”“引导工农参加民族革命,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起草的《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谈到,假如不鼓励和有效发动各地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无产阶级(共产党)是不可能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的。1927年3月,毛泽东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了“动员、组织、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

(二)群众路线思想的草创时期

1928年11月,李立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农业委员会秘书,在与江浙一带领导人交谈时,首先口头提到“一般质量线下面,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下层阶级”。在1929年9月,先由陈毅和周恩来共同完成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谈及“群众路线”达三次之多,即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土豪劣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的战时装备及物资医疗用品也要“逐步做到去群众路线中找出路”。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斗争的政策和战略,只有在人民的斗争过程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密切联系基层人民进行广泛实地调查,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探索真伪从而得出科学的斗争方针策略。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和团结一致的工作方式,认真研究他们的在实践中做出的成绩并予以虚心请教。毛泽东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和对“实地考察研究”的反复强调,深入现实和群众,最终形成了“群众实践”确立的正确的思想方向和理论认知模式。

毛泽东在1930年至1933年到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村进行广泛地实地调研,深入地方群众对党群工作进行研究和对群众路线进行探索,这段时期完成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等调查成果,创造性地得出了许多开展党群工作和群众路线的重要理论,系统并完整地阐述了党、部队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只有全心全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加强和基层民众的联系,那么群众将会紧紧地和党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任何反动势力都攻不坏斩不断的铁索。1933年6月,毛泽东领导了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并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一文中提出“查阶级、通过阶级与没收分配不是基于阶级路线和群众路线,不获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查田运动就取得不了成功,人民群众也会因此怨声载道,对查田运动的顺利开展形成相当大的阻力”

(三)群众路线思想的成型与完善时期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这也成为了我们党与其他党派相比最具鲜明特色的一个标志。1948年1月,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里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共产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实现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第一,坚决领导人民群众向共同敌人作斗争,进而取得胜利;第二,保障人们的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对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二者缺少了其中一者都会使无产阶级(共产党)失去领导权。”群众路线思想也就此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其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历史地位。

由王冬梅[27]和陈丽华[15]等人的研究表明,饱和烃经细菌的生物降解作用后,Pr/Ph通常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情况,且变化幅度均较小.在细菌作用下,植烷Ph优先发生去甲基化作用而被降解,降解后期姥鲛烷Ph更易被降解.由于Pr与Ph均为支链烃,结构较为稳定,因此降解过程中仅有少量的Pr与Ph被降解,致使Pr/Ph变化幅度较小.本研究中的Pr/Ph的变化情况上述研究结果相反,降解过程中的Pr/Ph先减小后增大,且后期Pr/Ph增大的幅度较大,可能是本实验采用的混合菌群对支链烃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对植烷Ph具有的降解优势显著.

1937年至1949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内环境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完整体系提供了现实条件,这两个时期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逐步成型并上升到党的重要理论的关键节点,越是在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与我们党的军队的联系越密切,其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关键,这也是我们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缘由所在。1937年5月,毛泽东在文章《争取千百万人民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中谈到“党的政策要转变为群众的政策,还必须做出持久的、不屈不挠的、脚踏实地的、耐心的努力”。群众路线成型的终极象征是毛泽东在1943年发表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的指导方针。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解读群众路线,将紊乱无序的群众建议收集起来转变为综合整体的建议,并将其转化为群众的建议,并对后来的群众运动进行引导,在随后的革命运动中检验了群众意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非开挖用塑料管道摒弃了传统的沟槽开挖方式,节能,节地,不扰民,尤其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铺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指导意义

(一)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是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④《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12:36.

(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鼓励人民创造历史的催化剂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5.

(三)创造了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她当然不是抢劫犯而是好心的女孩,也许她拥有赤道烈阳般的热心,才会在这拥挤的公车上主动帮助我,我应该要感激她。

综上所述,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的奋斗史,就是与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历史。我们党在历史的转折的紧要关头,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时的国情、党情和世情定下奋斗目标,制定不同的方针政策,从而获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注 释]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探索出的群众路线思想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财富,党之所以能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条件下由萌芽到生根、由一穷二白变繁荣昌盛,都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谈到:“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列主义的理论武装的,一个采取自我批评和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打败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事,使我们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最原始的贡献及其主要工作方法,它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认识了共产党,理清了党的宗旨,也让人民群众看到了自己无穷的力量,理解了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当家作主的道理,这意味着中国革命中的最活跃之因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被彻底激活。归根结底,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根据群众路线的理论指导不断深入群众进行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强大的思想定论,我们党和人民群众正是依靠着这一强大思想定论完成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壮举。所以只有将人民的埋藏在深处的强大的智慧和力量注入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理论实践中去,让人民来创造历史,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便可以作为催化剂指导人民去创造历史,谱写我们党的辉煌历史篇章。

在以上三所理工类大学共计发放445份问卷,回收432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答卷390份,有效卷比例87%。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58.

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是领导的首要任务,也是决定未来要实施哪种政策方针的基础。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必须深入群众、扎根农村并在基层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对调查过的地方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否合乎群众的期望与诉求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1930年毛泽东就明确表示“要想对事情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就必须亲身去实地考察研究”,同时对教条主义、迷信和偏见提出批评,例如照搬或固守经典著作理论,以教条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客观事实进行反思等。毛泽东认为,如果他们拒绝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十有八九会栽跟头”。这一重大的定论进一步加强了我党从群众中来进而到群众中去的战略方向。毛泽东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先了解情况然后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领导者必须得放下身段,积极融入群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调查和研究,反复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考察。毛泽东之所以在党内率先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大量的社会实地考察特别是深入群众,扎根基层进行实地调查密切相关。他后来说:“我的经验一直是这样的。每当没有办法时,我就去实地考察和学习,一旦实地考察研究得出了结论,问题就解决了。”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129.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为应对同一时期不同的斗争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对土地政策的多次调整改革,这个现象是发人深思的。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都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措施救国家于水生火热中,但无论是晚清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清政府的百日维新,太平天国运动和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还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是失败。清王朝覆灭之后,各系军阀及地方势力兵强马壮富甲一方使复杂多变的混乱局势一直持续。形成这个混乱局面的重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被维护,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各军阀和地方势力不认可发动群众的必要性,而是他们没有获取群众支持,没有找到鼓励人民参与的正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满足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农民是当时中国占人口比例最大的一群人,土地自然是他们最关心的东西,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特性,妥善处理了土地问题,获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证,同时民众也愿意进行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展工农运动的过程中维护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与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

⑤《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12:39.

⑥《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12:40.

2)知识目标: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结合方言与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掌握普通话的形成、发展及与方言之间的联系等相关知识及要点。

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274.

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279.

第五,在企业合作中仍需要考虑政策法律环境和不确定性对协调联动的影响,遵循相关合作法律法规并善于合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资源,努力减少合作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和因素变动适当调整协调联动相关策略。

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1273.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5,58,129.

[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39-4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4,279,1273.

[4]罗平汉.中国共产党革命年代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4):9-13.

[5]陶砥,杨力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政治参与互动关系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66-267.

[6]刘琳玲.党群相依,国兴之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与启示[J].政策,2013(11):24.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5-0071-03

标签:;  ;  ;  ;  ;  

浅析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指导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