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中国教育史研究近况述评——对六年来《教育史研究》相关论文的量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研究论文,述评论文,六年论文,近况论文,中国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59(2006)01-0068-04
《教育史研究》从1989年创刊发行至今已出版60余期,共发表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1000多篇,深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教育史学术研究刊物。其发表的文章既有教育理论的探讨,又有教育制度的分析;既有对某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剖析,又有不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比较;既有类似章句考证的微观研究,又有通史性的宏观鉴赏,研究题材十分广泛。作为一份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并由全国教育史学会发行的全国性核心期刊,它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向在我国中国教育史领域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对该季刊中有关中国教育史的论文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梳理出我国当前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把握中国教育史学科6年发展的基本动向。
一、分析对象与方法说明
我们从1999-2004年刊登在《教育史研究》的论文中,选出所有中国教育史领域的研究论文,就这些论文的数量、选题分布状况、刊载论文作者单位及地区分布、论文合撰程度、引文文献情况进行分项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被统计和分析的论文时间跨度为6年,共含24期杂志。采用的方法主要为统计与分析。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的刊载数量
自1999至2004年,《教育史研究》共发刊24期,发表论文517篇。其中关于中国教育史方面的文章达385篇,平均每期16篇。
表1:中国教育史的论文发表情况
年 份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合计
论文总篇数8478867591103 517
中国教育史篇数706664535874
385
所占百分比83.3%84.6%74.4%70.7%63.7%71.8%
74.4%
由表1可知,6年来,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论文在总论文数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其比例数在63.7%到84.6%间波动,反映出在教育史研究中,中国教育史始终是我国学者的主要领域。在2004年的前5年中,大致成比例数逐年下降的局面,反映出在这5年中,中国教育史至少在研究成果的发表上出现相对的轻微的滑坡。2004年有较大的回升,升幅达8个百分点,但仍没有达到最初两年中的80%以上的水平。
(二)论文选题的内容分布
《教育史研究》六年中发表的385篇中国教育史论文选题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教育思想家及其思想、教育制度与实践、教育史学理论和教育史学史研究、书序、著作评述、读后感以及对教育史学科著作的分析评论等多个领域。具体情况如下:
1、教育思想家及其思想
5年内,研究中国教育思想家的论文共计122篇。古代部分主要涉及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董仲舒、张载、陈亮、朱熹、张謇、经元善、徐光启、张之洞、颜之推等;近现代部分主要涉及陶行知、雷沛鸿、晏阳初、陈鹤琴、严复、黄炎培、鲁迅、蔡元培、张伯苓、陈嘉庚、孙中山、叶圣陶、周恩来、陈独秀、郁达夫、李大钊、毛泽东、杨贤江、邓小平等。其中古代部分涉及最多的是孔子及其教育思想,包括探讨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启发式”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孔子对中国文化及教育的影响等等。近、现代史方面研究较多的教育家是杨贤江,包括对他的“道德、人生、理想”教育思想以及“青年闲暇指导思想”等等的研究。有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人物思想的比较,如《雷沛鸿与晏阳初教育思想之比较》[1]、《鲁迅与蔡元培》[2] 等等。
2、教育制度与实践
教育政策与制度的研究向来是教育史学科的重点领域之一,这一态势也直接反映在《教育史研究》中。1999-2004年《教育史研究》共刊登相关的研究论文136篇之多。涉及的领域包括:启蒙教育、官学教育、社学、家学、私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数学、体育、美育、德育教育、女子教育、教师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公民教育、平民教育、开明士绅教育、教会教育、素质教育、留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农村教育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介绍教育家亲自参与教育改革、教育实践活动的文章。教育政策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力度与广度。2篇以上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如表2。
表2:涉及教育领域达2篇以上的论文数量
类别官私 教会 教育
年份 启蒙
学 家的 留学 科举 殖民 农村 女子 学科 教师 职业
教育 教育 教育 实践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1999年3 2 2 2 2
2000年 2 4 4 3 2
2
3
2001年3 5 2
2002年
2 2
2003年
2
3
3
2
2004年 24 3
3、地区教育综评
《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史部分的研究中,对地区教育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对其它类别诸如女子教育、启蒙教育、教会教育以及私学教育等的重视程度。由于地区教育研究中包含了个别著名教育思想家在此做出的卓越贡献、某一地区的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地区教育史学史研究等等。所以,对地区教育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点,而应当把它看作是一面多棱镜,可以透过它折射出社会不同层面的教育现状,教育发展历程和弊端。
表3:地区教育研究分布情况:
年 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地区教育总篇数9
3
9
3
4
2
地区教育概况4
1
1
高等教育 1
2
2
地 学科教育 1
1
殖民教育 1
1
1
区 民众教育 1
师范教育 1
1
教教育人物影响1
1
1
1
育 私塾整改 1
1
研 教育改革 1
反奴化教育
究 科举教育 1
民俗教育
学校教育 1
1
1
4、教育史学理论和教育史学史研究
继1999年《教育史研究》中“教育史学理论”板块出现后,2000年又增添了新栏目,即“教育史学史研究”。到了2004年,又将这两个栏目合并为“教育史学理论和教育史学史研究”。为该学科的反思和建设开辟了空间。
表4:教育史学与教育史学史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年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合计
篇数 6
4
6
3
8
7 34
5、著作评介、读后感
《教育史研究》中不仅发表诸多对《师说》、《三字经》、《学记》、《中国教育哲学史》、《道家道教教育研究》等教学名著的评论,而且也刊载了不少对文学名著所隐含的教育思想的评论。如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的教学思想[3]、《无上内秘真藏经》[4] 的学习思想、从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看先秦黄老道家教育思想[5] 等等。《教育史研究》中除了对教育著作的评介以外,还包含了读后感的文章。如:对学生进行外语教育的好材料——《外语教育往事谈》读后感[6]、《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读后感[7] 等等。
6、书序
书序方面有《中国书院史资料》序[8]、《元代书院研究》序[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研究》丛书序[10] 等等。
表5:书序的发表情况:
年 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合计
中教史论文总数70 66 64 53 58 74385
书序的篇数3
3
0
0
0
0 6
百分比(%)4% 4.5%
0% 0% 0% 0%
1.55%
7、教育史学术年会会议综述、会议发言、摘要及教育大事记
两年一度召开的全国教育学学术年会教育史分会,是一段时间以来教育史学科在整个教育学领域中的巨大贡献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科学的总结和客观的评价,它也是《教育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史学术年会的会议摘要、会议发言和会议综述、教育大事记的刊载为进一步拓展教育史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详实的考证资料,同时有助于读者获取第一手的教育研究成果报告。6年来,《教育史研究》共发表了各大教育史学术年会的会议综述共10篇,会议发言和纪要5篇,教育大事记1篇。
(三)论文选题的时间段分布
就研究时间而言,在古代、近代、近现代、现代四个时间段中以古代、现代的教育史为研究重点。其中现代史部分最多,共168篇。而且近现代史部分主要侧重于研究清朝末年、新民民主时期以及建国初期的教育家、教育思想与教育运动等。
表6:论文选题时间的分布情况
研究时间
古代 近代 近现代 现代 合计(篇数)
篇数
10058 24168350
注:古代即从原始氏族时代到清朝前期;近代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现代即从“五四运动”至今。
(四)研究机构的地区分布
作者研究机构分布较广,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师范院校,如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华南师大、山东师大、首都师大、重庆师大、河北师大、云南师大、福建师大、湖南师大、浙江师大、山西师大、广西师大等;也有来自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大学等。此外,各类研究教育机构,如中央教科所、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高教研究室等也发表了相关论文。
鉴于《教育史研究》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分布过于分散,这里仅列出1999年至2004年的部分发刊率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名单,并对它们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对比分析。
表7:论文研究机构的地区分布
研究 山西 中央 华东 北京 浙江 华南 湖南 西南 华中 福建 太原
机构 师大 教科 师大 师大 大学 师大 师大 师大 师大 师大 师范
所
学院
篇数
3837272415131111111010
三、结语
从上述《教育史研究》文献分析可以发现,教育史研究范围主题分布较为宽广,其中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最为集中,这部分研究的论文数占到了中国教育史全部论文数的33%,教育制度与实践仅次之,占32%,其中,留学教育、教师教育的选题较多,而学科教育题材一枝独秀,是这类研究中数量最多的。从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时限上看,近代略多于古代,对现代史的研究最为丰富,几乎相当于古代、近代和近现代的总和。教育史学理论和教育史学史研究的逐步增多反映了中国教育史学科自我反省意识的不断加强。从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撇除《教育史研究》杂志社的地域因素,重点师范院校的在该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明显多于地方院校。中国教育史虽然是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学科,但在日益注重实践和应用研究的今天,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仅对6年来《中国教育史》杂志的发表的论文做一统计分析,以期为这门学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现状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