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教学大纲明确强调,小学数学学科要更多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一线教学中的几个有效策略。
关键词:解决问题 新课改 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87-01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教育理念来看,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提上了日程;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撰内容上来看,应用题的精心设计、扩展知识的有效增加,体会到国家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操作层面来看,很多操作性极强的知识体系被无形地笼上了本本教育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毫无新意。从学生接受程度来看,很多学生是课堂上听懂了,课下就忘了,更别说让他更换一种思维模式。很多学生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就异常棘手,有的是计算严重错误,有的是读不懂应用题的所求问题和已知条件,不会处理解题步骤,有的是对生活类应用题措手不及。[1]
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个有效策略
1.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刚开始学习就有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这种状态,导致很多孩子从一开始就对简单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很多本来应该记住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都没有记住,导致在做题的时候没法应用。例如:学习图形组合这一单元的时候,就需要学生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记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然后学会分解图形。很多学生往往是通过划线,图形正确分割了,到单独计算面积的时候就出现畏难情绪了,直接导致错误的结果出现。除了牢固记忆公式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公式的变形能力的把握度。例如:在学习路程问题的时候,课本上只给了关于速度的计算。即:速度=路程÷时间,如果从速度的公式推理过程来分析,还可以推出两个公式: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这样,路程问题就由一个公式变成了三个公式,理解面马上就扩展开了。如果对这三个公式学生们能够张口就来,再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就轻松多了。小学公式多而繁杂,如果不能归纳总结好,最基本的功夫关都没有顺利通过,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雾中看月了。[2]
2.巧妙运用数学算理,掌握解题技巧
数学学科属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实际上学习数学是有方法可循的。每类数学知识都有它的数学算理在里面,关键看能不能把握住,抓住关键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习《比例》的时候,就比例的基本性质而言,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一个数可以伴随着另一个数的变大而变大,一个数也能因为另一个数的变小而变大,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关键的就是要看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在比例中的具体位置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理解了算理,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此外,学会运用多种解题技巧也可以化难为易。在日常教学中,特别喜欢用这三种方式。一是教会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应用题的时候直接用笔画出已知条件,找到所问的问题。二是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尤其是路程问题、容量问题、植树问题、工程问题和流水问题等,图形分析可以让学生将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起来,可以将抽象的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效果非常好。三是巧妙记忆法。比如2的平方是4,3次方是8,4次方是16,等等;2.5×2=5, 2.5×3=7.5, 2.5×4=1, 1.25×2=2.5, 1.25×3=3.75, 1.25×4=5,等等,强化记忆。这样在平时计算的时候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准确率也会提高。
3.学生课堂动起来,动手实践效果显著
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的时候,有以下几种情形,(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①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②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我给学生们准备了很多小棒当树,把学生们每两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演示植树的全过程,每名学生都要参与,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这节课本来是个难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参与其中,很容易记住了植树问题的算理。
4.利用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中最为普及,也是使用率最高的辅助设备,多数教师使用ppt幻灯片,或者flash动画。这种教学手段的最大好处就是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尤其在处理图形问题中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手段画图效果是最好的,比手动的要直观得多,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传统的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师讲授,很多时候受到限制,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单一说教的方式,课堂自然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也要学着使用课件,这样必然能够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意义的时候,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扩大计数单位的比例,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3]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符合学生需要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方式方法就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课改需要的。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者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迫在眉睫,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更为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贾东阳.小学数学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田丽梦.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李范伟.小学数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5.
论文作者:宋维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株距论文; 学生论文; 全长论文; 公式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