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群众意见,靠民主管理_民主管理论文

尊重群众意见,靠民主管理_民主管理论文

尊重群众意见 依靠民主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管理论文,群众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必须尊重群众意见,依靠民主管理。

明确四个意义

1.加强民主管理是对民族历史精华的批判继承。

2.加强民主管理是对我党一贯主张的坚持贯彻。

3.加强民主管理是对法律规章明确要求的认真落实。

4.加强民主管理是对教职工心理需求的积极适应。

学校民主管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政体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础,反映了新形势下教职工的迫切要求。

发挥五个功效

民主管理具有如下5方面的功效:

1.群众当家,意气风发

民主管理是“核电站”。群众中蕴藏着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一旦被激发释放出来,他们对学校工作则事事关心。每次教代会总能提出数十条意见和建议,有的同志还主动找领导提出经过深思熟虑的意见。每遇大事,领导在思考,群众也在思考,两种思考渐趋重合,便自然作出了决定。群众对这些决定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职工意识到自己在学校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荣誉感、自尊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当学校改革方案在教代会上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获得一致通过时,一位代表动情地说:“在我举手的一刹那,我感到了自己这一票的分量,也感到学校的改革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时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当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时,校园里不可能不百花齐放,不可能不硕果累累。”

2.沟通信息,交流情感

民主管理是“连通器”。领导通过对群众意见的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群众思想的脉搏,明了群众情绪的热点,从而有利于通过思想工作进行正面疏导或通过改进实际工作使群众情绪得到缓解。民主管理可以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老师们说,领导了解我们,我们心情舒畅。干部们说,老师们通情达理,我们要更好地为老师们服务。首次职评,职务限额少,实际问题多,但由于工作透明度高,领导掌握群众情况,能说出群众的心里话,群众了解领导困难,采取了积极配合态度,保持了局面的稳定。学校里干群关系密切,呈现出团结融洽的局面。

3.集中智慧,正确决策

民主管理是“智囊团”。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进方法,培养能力,拟在学生中开展以推广“五环修学法”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达标活动,但涉及问题较多:如对学生的发动、指导、检查、评定,达标活动的目标和进程,教法和学法的关系,师生中可能再现的思想障碍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尚无经验可资借鉴。后经在教师中征得提案17份,加以汇总提炼,便成为一份完整的方案,上述难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民主管理可以化难为易。

1984年实行教育结构改革,我校准备兴办职业高中。然而,对社会人才需求、联办单位、办学条件等内外因素都不甚明了。教师中成立了专题小组,走向社会,深入调研,提出报告,成为以后创办冶金职业学校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民主管理可以化暗为明。

教代会批评学校教学管理薄弱。行政会专题研究后,又经教代会审议,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我校教学管理迅速加强,成为普通初中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也得到稳步提高。由此可见,民主管理可以化弱为强。

上级下达调资指标6个,而在调资范围内的教师多达40余人,涉及老三届、老大专和从教多年的三部分教师。行政会提出三个方案:或投向老三届或投向老大专,或平均分配。然而无论何种方案都难免激起波澜,难下决断。教代会审议时,三部分人员的代表俱在,有人估计可能形成沉默或僵持局面。不料几方面互相推让,代表中从教多年的老大专的同志说工资虽低但远高于老三届。代表中老三届的同志说工资虽低但来日方长。最后意见渐趋一致:投向老三届,但照顾一名老大专中工作表现较好、年龄偏大、身患重症且新近丧偶的女同志。如此棘手的问题,仅用一个多小时便顺利解决,连对群众的解释工作也由教代会代表自报奋勇地包了下来。由此可见,民主管理可以化繁为简。

拟定工资改革方案,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行政多次测算,终觉不够完善合理。教代会三次举行会议,反复斟酌,各种细节终于得到妥善处理,从而“三多得”(多劳多得、优质多得、责大多得)和“三宜三不宜”(初期标准宜低不宜高、具体规定宜粗不宜细、遇有矛盾宜和不宜争)的原则得以确立。由此可见,民主管理可以化偏为全。

结构工资实行一年,由于突破了当时的政策规定,并且由于财力一时不济,需要降低课时费标准。这在待遇只能提高不能降低的风气下,不能不说是一步险棋。在教代会预备会上,校长汇报了财政收支情况和政策规定,代表们查询、测算,同意降低标准,但降低幅度需要征求群众意见。三天后的教代会上,代表们提出,群众认为降低标准10%是可以承受的。这样一个敏感问题便风平浪静地解决了。后来政策放开、经济状况好转,又恢复到原标准。由此可见,民主管理可以化险为夷。

4.监督干部,端正风气

民主管理是“防腐剂”。教代会定期开展“双评”(评干部、评工作)活动,无论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还是具体工作的漏洞;无论干部工作的状况,还是干部的思想观点;无论学校工作的成绩,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无论对当前工作的评价,还是对未来发展的估量,无一不在群众的评论之中。干部受到教育,干部时有警惕,促使领导班子保持团结务实、深入群众、勤政廉政、谦虚谨慎、勇于开拓的作风。群众中团结进取、苦干实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也因而大兴。由于有意见在会上直截了当地提了,有牢骚在会上毫无顾忌地发了,有气在会上痛痛快快地出了,一切都摆到了明处,结果是背后议论少了,无名之火少了,群众中的正气得到发扬。

5.令行禁止,增强权威

民主管理是“推动器”。由于领导的决策大都来自群众,有的经过“加工”,有的是“原装”,因而当这些决策再回到群众中去的时候,群众自然乐于自觉贯彻。民主管理的结果是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行政决定的权威性同步增强。

从上述5个方面的功效看,民主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可作如下分解:

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过程。民主参与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各种意见在矛盾碰撞中得到统一,在群众参政议政中才便于集中群众意志和智慧。越是发扬民主,越是便于集中。

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的过程。监督的结果是干部威信的提高和决策的正确可行。这是对干部、对工作最重要、最有力的支持。

自育和互育相统一的过程。教代会代表在民主参与中不能不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不提高自己的素质;而在执行决议的过程中,又不能不在群众中宣传正确的决策。因此,教代会代表既是自觉的监督者、参与者,又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教育者、宣传者。在民主管理活动中,干部群众都受教育,常常出现教育换位。因而民主管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赋教育责任予全员,化教育活动于无形。

展示和发现相统一的过程。在民主管理活动中,群众的聪明才智、气质风度得以全面展示,也为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提供了一条公开透明的渠道。

加强民主管理,符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处理三个关系

1.主动适应和积极引导的关系

民主管理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有一个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在如下几个侧面: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分散的批评建议,发展到提出议案,再发展到教代会下的专题组、提案组等等多种形式并存;内容由局部向全面发展,由以生活福利、干部作风等问题为重点,发展到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进而发展到以学校的整体改革、长远规划为议题;结构由单一向复合发展,先限于学校一级,渐次向系统化、多层化发展,深入到年级甚至到学生中去;职能由单纯议政向直接参政发展,先多属于一般的评议,后则能就某些问题作出决定;活动由一般化向规范化发展,先是能开展某些活动,逐步发展到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事事有所遵循。认识这个过程,就不会对民主管理求全责备,也就不会将民主管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局限性误认为民主管理的本质缺陷。认识这个过程,才能主动适应某一阶段的实际水平,才能预见到向高一级阶段发展的可能和途径,从而积极加以引导。

2.充分用权和自觉限权的关系

校长掌握着一定的人权、财权和办学自主权。校长既要用权又要限权。换句话说,没有必要的限权也就没有真正的用权。校长的自觉限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横的方面,校内工作有分工。校长负责制并不是个人负责制,而是在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下民主办学的责任制。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的中心地位,工会教代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位合一,各司其职,主动互补,互不干扰。校长不能个人说了算,不得专权。

其次,在纵的方面,各个系统有分层,要明确各层次的职责,使之有职、有责、有权,各层次都不应越俎代庖,校长不能个人说了算,不能越权。

再次,校长在行使自己应行使的那一部分权力时,还必须做到五不违背。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可违背,这是政治性限权,以求确保正确方向。二是各项法律、规章、纪律不可违背,这是法纪性限权,以求规范行为。三是职责要求不可违背,不能包揽一切,这是职责性限权,以求防止越权。四是科学规律不可违背,这是科学性限权,以防决策失误。五是群众意愿不可违背,这是民主性限权,以求举措适度。如此限权的结果是调动了各方面多层次的积极性,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依法而又科学地开展工作,从而保证了校长正确而充分地用权。

3.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

加强民主管理对校长的决策具有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两种作用。群众对校长决策的认可、补充、完善、扩展、承担,属于相辅相成,可不多作分析。群众对于校长决策的怀疑、抵触、修正、反对、拒绝,则是属于相反的情况。如何处理相反的情况,能否把相反引向相成,是对校长领导艺术的考验。校长决策被群众反对,一般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决策本身错误。由于决策经过修正已经符合群众的正确意见,相反转化为相辅,于是相成。另一种是决策本来正确。这常常反映了决策者对群众心态和水平分析不够,没有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这是对客观估计不当。这也常常反映了决策者的威望不足,影响力不强,这是对主观估计不当。这时如果强制执行,必然事与愿违,因而只能说服,说服不成只能等待。如果群众被说服,则由相反转为相辅,从而相成。在相反的情况出现时,必须认真分析,必须防止僵持,避免从意见的分歧发展为情绪的对立,争取转为相辅,进而相成。校长如果能够处理得当,真正依靠群众,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功效,则无论出现相辅或者相反的情况,都是可以获得相成的结果的。相反相成比相辅相成具有更高的价值。

选准三个位置

校长在民主管理中的位置,或者说与群众的相对位置是一个多维体。

1.在群众之下

校长要强化人民公仆意识。群众是主人,校长是公仆,是为师生服务的,要自觉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校长必须尊重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确保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否则就是侵权。

校长必须按章程向教代会报告工作,要让群众真正知底;必须保证教代会落实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议决定、评议监督四项权力;凡经教代会决议的事,必须组织行政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不能擅自更改,并向教代会报告执行情况。

校长必须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特别是批评、反对自己时,尽管难免脸上发红,心里冒火,也必须坐得住,沉住气,硬着头皮听下去,并认真思考。

校长必须支持作为教代会工作机构的工会开展工作,在人、财、地、时等方面给予保证。

2.在群众之中

校长要强化普通公民意识。群众是主人,校长既是公仆也是主人。在群众中,校长可以发表相同的意见,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不应隐瞒自己的观点,要与群众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既修正错误,又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广交诤友,以取得同群众在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相容,否则就是自我孤立。

3.在群众之前

校长要强化职务责任意识。校长要着力于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校长处在负责的岗位和更全面的角度,领受着更多的上级意图,掌握着更丰富的信息,蕴积着更深刻的思考,必须处在群众之前,引导群众前进,不能当尾巴,不能容许极端民主化,不能遇事不拿主见,否则就是失职。

简而言之,校长负责制是在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之下,确保教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校长负责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这是一种坚定的原则思考。校长负责制是要尽可能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可能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的管理体制,并非仅仅突出校长的个人作用。这是一种明智的策略思考。悟透这两种思考,可能有助于提高校长实行和依靠民主管理的自觉性。

标签:;  ;  

尊重群众意见,靠民主管理_民主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