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安“两区”产业的发展_科技论文

试论西安“两区”工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安论文,试论论文,两区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地区的经济和工业获得迅速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西安工业拥有两种最具优势的资源:一是雄厚的科技实力,二是充裕和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而阻碍发展的主要困难一是资金短缺,二是体制和企业制度落后。开辟“两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目的在于利用其特有的功能和条件,发挥西安的资源优势,替代相对稀缺要素,弥补和克服客观条件劣势与不足,带动整个工业发展。

一、“两区”的功能与战略任务

“两区”在进行制度创新,创造投资环境,吸引资金和技术,推动工业发展方面的任务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功能不同,它们在发挥和利用优势资源的不同方面则应各自有所侧重。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两区”结构趋同,导致两者争夺同种技术、同类资金和客商,难以协调发展。反之,如果功能没有重大的区别,“两区”合一则更为有利。这样,存在“两区”就失去了必要性。因此,区别不同的功能和任务是确定其发展的首要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高新区)是享有扶持高技术产业优惠政策的特殊区域,其所利用的主要资源对象不是劳动力,而是科学技术。高新区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技资源,形成工业的现实科技优势,创建高技术产业。要完成灾一战略任务,高新区需要具备下述功能:(1)克服传统体制障碍,进行制度创新,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密切结合;(2)利用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创造优越的投资和人才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和高新技术,聚集科技力量;(3)消化和孵化适合西安发展的高技术,进行辐射和扩散,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工业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

高新区的功能和基本任务决定了其性质,它本质上是一个高技术产业的“特区”。而不是商贸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区。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10倍和100倍于传统产业和手工业。因此,它必将能够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新区将是西安经济的一个增长点或增长极,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西安经济的增长中心。

但近期内它更主要的是一个发展中心,这是因为:(1)高新区要着眼于整个西安工业向高技术产业的转变,创立大规模的高技术产业,而不仅仅是区内工业的增长。它不仅要推动区内的高技术成果研究和孵化,而且还肩负着高技术成果向区外产业辐射和扩散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这些任务在近期内还需要大量的投资。(2)高新区聚集的主要是代表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技术产业。它们多属于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多数高技术企业的产品目前仍处于寿命周期的投入阶段,一方面产品仍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开拓市场还需要时间。目前高新区企业的市场还不够广泛,外向度仍待大幅度提高。我们对高新区104家企业的抽样调查(下称104家企业调查)显示,有42.44%的企业的市场范围仍局限于本市。因而,企业近期的产品利润并不丰厚,收益也不会很高。(3)相当多的企业基础薄弱,资金短缺。104家企业调查表明,有47.12%的企业资金不足或严重短缺。104家企业的平均注册资金为481.6万元,其中注册资金在100在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总数的67.32%。多数企业仍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的能力。因此区内的多数高技术企业近期不可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收益。

高新区工业自建区以来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它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近期不应将主要的目标追求和注意力集中在高收益上。而应全力促进高技术的孵化和扩散,把眼光和对增长的期望放在今后的5年和15年,放在西安工业整体的高技术产业化上。因此,政府应继续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对高新区工业予以扶持。如果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近期的高增长和高收益,就有可能造成重当前收益,轻企业发展后劲;重总体收入,轻高技术增长;重区内发展,轻区外扩散。这样高新区就无法完成自己的战略任务。

人口众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既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约束又是可利用条件。劳动力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硬约束,试图以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为代价换取高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发挥劳动力优势是西安和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不可回避重大任务。开辟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技区)一方面是要吸引国内外各种可能利用的资金、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既适合西安发展又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产业,形成与高新区产业互补的格局,使工业全面健康地发展。

因此,经济区的基本任务就是利用现有的劳动力和其它资源,迅速创造效益,为包括高技术产业在内的整个西安工业发展积累资金,打好基础。要完成这一任务,经技区需具备以下功能:(1)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类企业结合,创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形成大规模的区内工业;(2)利用各种渠道开拓和扩大工业市场,建立开放型工业,参与国际经济循环;(3)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技术和产品入区,形成高效益的综合产业群。因此,经技区是一个经济“特区”,一个增长的“特区”,它对适合西安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各类适用技术、产品和产业应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它应当尽快成为西安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追求迅速的增长和高收益是经技区在发展目标上和高新区的基本区别之一。

二、高新区工业的发展方向与推进措施

(一)制度创新与培植现代企业

西安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障碍在于资金短缺和制度落后。资金是生产要素,可以直接投入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而体制和企业制度属于制度性因素,其主要功能在于资源配置,激励和利益分配。“激励和资源配置都会直接使既定数量和质量的资源获得更高的生产率。”[1]西安科技转化的困难直接表现为资金短缺,而其背后隐藏的却是激励的缺乏和资源配置非优化: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动力和制度条件相互结合。一方面大量科技成果闲置,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落后。

制度性因素作为外部条件,虽不能直接投入科技转化,但它却限制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行为选择范围。经济学研究证明,当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的最优不符合时,要真正改变其行为就必须从改变限制其选择范围的外部条件入手,否则立意再佳的政策也必将是徒劳无功的。[2]而一个明智的政府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对个人和团体的理性和激励的诱导。[3]因此,只有解决好科技转化过程中资源配置、激励和利益分配问题,进行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科技转化水平和建立高技术产业才能成为可能。

就工业而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因为现代企业更有条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的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1)现代企业有利于聚集资金,克服资金短缺。它便于经济组织之间的参控股和实行兼并;吸纳国内的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国际金融市场。(2)现代企业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行业、部门和地区割据,促进产、学、研及其它企业按股份制方式结合。企业按照科学规范的制度运行,可以较好地解决激励和利益分配问题;(3)现代企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现代企业具有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对董事,经理层和员工科学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搭便车”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4)现代企业起源于大规模生产的客观要求,是规模经济的产物。股份公司易于形成大规模的现代企业。而只有大公司,大企业才能进入和立足国际金融市场和高科技产品市场。

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具有行为理性的经济组织,只有当外部限制条件有利于其实现利益最大化时,它们才会相互结合,形成高技术产业。而高新区的基本职能就是创造一种外部条件和制度环境,有效地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和经济行为向社会最优的方向发展。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系统。技术扩散理论研究表明,实现技术扩散首要条件就是技术市场密度较高,每个原意采用新技术成果的人都能比较容易地获得它,而且交易以较高的交易和孵化率吸引科研机构和发明者个人。以科技成果为媒介促使企业和科研机构结合,从而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新区要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首先必须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联系的中介,成为两者的结合区。因此,依托西安的科技实力,可以在高新区建成中国中西部最大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科技成果集散地。在国内外造成声势和影响,诱导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入区,促使二者结合。

要建立高技术产业,高新区工业目前和未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补充和支持。因此高新区在融资体制方面亦需超前改革,以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财团入区设立机构,广开融资渠道,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二,为企业创造低成本运行的经济环境。企业是具有理性的。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企业能够最经济地选择自己投资的区位、行业和方向,使自身的资源获得最优配置。高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投资通常大于一般企业,只有高新区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其生存发展,区内的生存成本和交易成本明显低于区外时,高技术企业才有可能大量主动地入区。只有大量高技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高技术产业才能形成。优惠政策固然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但它对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吸引企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政府管理机构的高效管理、周到服务和清正廉洁。企业生存和运行的经济成本将是政府职责履行的状况最终反映。

第三,培植大型高技术的现代企业和企业集团。大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高技术产业是工业发展的方向。西安以及高新区目前尚缺乏代表西安工业发展方向、大型高技术的现代企业,更无大型的高技术上市公司。培植大型的高技术现代企业及上市公司,既有利于企业进入国内和国际资金市场,为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筹集资金;又有利于开拓国际高技术产品市场,在国际竞争中立足。与大公司战略相配合,5年内高新区应培植一批大规模的科技股份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0年内应培植一批大规模的科技股份公司,15年内应培植若干国际上市公司。

(二)高技术成果的孵化与扩散

建立高技术产业需要经过两个基本阶段。一是科技成果的孵化,二是孵化的技术和产品向其他企业扩散。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首先是孵化问题,高新区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孵化管理体制。技术扩散理论认为,技术成果孵化成功的可行性和未来的盈利性是成果转化的关键条件。高新区可以建立固定的专家评审制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由政府负责组织成果转化评审的专业委员会,对需要投资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评审选择。以保证转化项目孵化成功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并符合西安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成果评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资金筹集机制,创建政府、企业、研构机构和金融机构组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联合体,确保重大技术成果的孵化完成。

建立高技术产业需要把已孵化的科技成果大规模地向区外企业扩散,技术成果的扩散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拥有高技术产品的企业实行一体化的规模扩张,即对相关的原材料、元器件和整机装配的企业实行联合或兼并,通过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化来实现技术成果向其他企业扩散。这种方式称为规模化扩散方式。

另一种是拥有高技术产品的企业将技术成果分别转让给众多的企业,由各个企业独自地进行生产,由此实现高技术成果的扩散。这种方式称为转让扩散方式。转让扩散方式需要每个企业都支出一笔转让费用和交易费用。而西安的多数企业资金匮乏,各企业独自进行同种高科技产品生产,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容易产生众多的“小而全”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因而缺乏竞争力。

相反,规模化扩散方式能够克服转让扩散方式的弊端。它可以节约资金,迅速扩散技术成果,产生高效率的联合生产力,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通过规模化扩散方式可以组建大规模的高技术产业集团,打破条块分割的旧体制,形成高效率的现代企业,加速高技术产业的形成。这种扩散方式符合国家推行的“大公司”战略,更容易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西安高技术成果的扩散更宜于走规模化扩散的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高新区不仅肩负着建立西安高技术产业的使命,而且承担着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和改造传统产业的重任。在选择孵化和扩散的工业科技成果,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形成自身的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始终应与西安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未来的目标结构保持一致。这是新高区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高科技力量的聚集

建立高技术产业不仅要有巨大的高科技成果的需求,大量的成果孵化与大规模的扩散,还必须要有持久和充分的高科技成果供给。这就要求在高新区聚集数量可观的大规模研究机构和强大的科技人员队伍。应创造环境与条件,创建科技产业联合体,先行实现企业的科研机构内部化,使高新区企业率先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使科技力量的聚集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聚集科技力量也需要采取“大公司”战略。因为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建立大规模和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吸引和容纳大量的科技人才。反过来,一个高技术产业的大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力量,没有实现科研生产的一体化,那就不能成其为高技术的大型企业。因此,高新区在培植大公司时,不仅要鼓励其扩大规模,也应促使其聚集科技力量。

(四)高新区工业发展的推进层次

为尽快创建高技术产业,高新区可以聚集科技力量方面先行一步。在5年内使区的大型企业建立起内部研究机构,保证其技术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10年内在区内多数企业中建立起科研机构,聚集一批全国最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建成一批大规模的企业科研机构,使其技术达到国内超前水平。在15年内要使一批大型的研究机构的科技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西安工业大规模地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上,高新区工业可从高起点上起步,要越过产品出口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阶段。在五年内一步实现高级进口替代(向国内提供高技术的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在国内市场上与进口产品抗衡。10年内实现高级进口替代与高级出口替代(向国际市场提供高技术的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并举,15五年内实现大规模的高级出口替代。高新区的战略推进层次可用图1表示。

图1 高新区工业发展推进层次示意图

高新区工业的发展战略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领先,培植大型现代科技企业,建立中西部最大的科贸交易中心;建立新型孵化机制,实行规模化扩散,形成高技术产业;聚集科技力量,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国际高技术产业竞争。

三、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开放型的综合产业增长区

经技区在制度创新、吸引投资和技术、培植现代企业等方面的战略任务和措施与高新区基本相同,这里不再繁述。

在产业选择上,经技区需注重发挥内地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弥补资金不足和物质资源的短缺。大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如服装、工艺品、食品、饮料等)产业,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实现高档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是忽视这一产业的科技进步。因此,要积极推进高技术的材料、能源和工艺的应用,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形成高效益的综合产业群。在市场选择上,经技区应以尽快获得经济增长和效益为目标,宜内则内,宜外则外。利用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方面满足国内需要,一方面实行出口替代(即以深加工,高档次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在技术选择上,经技区可选择适用技术以适应不同市场的要求。但选择的技术必须跟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西安的资源状况相适应,并能迅速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

经技区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采用适用技术满足不同市场需要,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举,建成高效益高增长的开放型综合工业区。

标签:;  ;  ;  ;  

论西安“两区”产业的发展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