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冈底斯山脉中段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与消亡(论文文献综述)
祝嵩[1](2012)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与地质环境演化》文中研究说明雅鲁藏布江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条大河,其河谷地貌和地质环境演化的发育历史对于青藏高原地质研究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理环境恶劣,前人对该区河谷地貌和地质环境演化的研究工作做的较少,即使有一些工作,但是也缺乏确切的年代测定,使得人们对于雅鲁藏布江发育历史至今还不足很清楚。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工作,不限于前人研究较多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而且跑遍了整个雅鲁藏布江中游及下游一段,重点解剖了雅鲁藏布江人拐弯、林芝、加查、桑日、杰德秀和人竹卡等剖面,从而对于雅鲁藏布江发育历史比较清楚的了解。讨论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分布江冰川泥石流和风成砂,对于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讨论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冰川沉积、冰水沉积和古土壤等地貌,对于研究该区古气候有重要意义。野外调查发现雅鲁藏布江河谷两岸广泛分布河湖相沉积物、冰碛物、古土壤和河流相沉积物等,采集了大量的样品。用ESR(Electron Spin Resonance)、14C、 OSL(Op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ecence)等测年方法分析采集到的样品并确定雅鲁藏布江多个多期古堰塞湖的存在。结合样品的孢粉分析,得到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古气候环境演化。在研究区采集多个花岗岩样品,用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分析和夷平而证据得到古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河谷地貌。测量了雅鲁藏布江河谷两岸阶地,结合样品所测得年代,确定了雅鲁藏布江在第四纪期间的发育历史。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拉孜县、仁布县、曲水县、桑口县和林芝县等不同地点采集22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分析该流域新近纪隆升剥蚀过程和构造地貌演化提供了热年代学资料约束。所获得的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6+0.2)~(21.8+1.2)MaBP,径迹长度为(12.1+2.6)~(14.2+1.4)μm,单颗粒年龄和径迹长度均呈单峰分布。锆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33-23MaBP,22-9MaBP。1.6-21.8MaBP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9-5MaBP的碰撞后事件相符,代表主要的隆升剥露期,是区内发生高速率沉积事件的记录。并且结合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夷平面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时代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早期发育过程。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地貌和构造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状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峡谷和宽谷相间为主要特征,经历了碰撞、挤压和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韧性剪切、正断层等构造变形样式。该段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受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影响。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至少从上新世以来沿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发育而成。野外考察发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发育了11级以上河流阶地,应用ESR、OSL、14C、风成砂和红土-古土壤序列等定年方法,初步确定了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T11>2000kaBP、T10-1783kaBP、T9-1238kaBP、 T8-684kaBP、T7-382kaBP、T6-150kaBP、T5-82kaBP、T4-67kaBP、T3-43kaBP、T2-28kaBP、Tr-10kaBP,从而对雅鲁藏布江发育历史有了明确认识。根据阶地的沉积特征和年代数据的分析,发现基准面变化、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河曲移动共同控制着雅鲁藏布江中游阶地的形成。最高级河流阶地是河流开始出现的重要标准。在加查县虾日拔河高度560m和朗县北格拔河高度630m雅鲁藏布江的最高级阶地发现渐新世-早中新世大竹卡组砾石,说明雅鲁藏布江最高级阶地在渐新世-早中新世之后形成,由于最高级阶地接近青藏高原主夷平面海拔高度,因此至少7MaBP(中新世晚期)雅鲁藏布江已经存在,这套古老巨厚的河流相砾石层在接近雅鲁藏布江谷底位置的发现,表明雅鲁藏布江很早就已经从青藏高原山顶面下切了2000m以上,已在接近其现今谷底的位置上存在,把青藏高原隆升时代争论推向第四纪之前。这对于研究古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发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雅鲁藏布江历史上多次被阻塞形成众多的堰塞湖,已报道过有萨嘎、汀当、大竹卡、仁布、杰德秀、格嘎等古堰塞湖,但都缺乏全而认识雅鲁藏布汀古堰塞湖。本文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第四纪堰塞湖沉积典型剖面观测的基础上,提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第四纪发育4期堰塞湖,测定了堰塞湖沉积时代,探讨了堰塞湖与冰川发育之间的关系。确定该湖泊4次存在时问是691~505kaBP中更新世冰期、75-40kaBP末次冰期早冰阶、27-8kaBP末次盛冰期和1.8~1.2kaBP新冰期,湖泊存在时间逐渐缩短反l映冰川规模和堰塞坝冰碛物补充能力逐渐减小,堰塞湖和堰塞坝规模也逐渐减小。格嘎至赤白12km雅鲁藏布江河谷为堵江地点。从构造和气候等因素分析了南迦巴瓦峰西坡则隆弄冰川仲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堵江成湖及堰塞湖消亡原因。雅鲁藏布江河谷植被与地质地貌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植被分布与雅鲁藏布江河谷独特的地貌-垂直自然带较大差异分布有紧密关系。雅鲁藏布江河谷的第四纪孢粉组合有的以木本植物花粉为主,有的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有的以蕨类植物化粉为主,其含量随地而异。古植被景观主要处于高山灌丛草甸、草原与草甸、草原和森林的交替变化之中。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典型沉积剖面的孢粉组合,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第四纪晚期的古植被演化历史和古气候环境变迁过程。
李建兵[2](2005)在《藏北高原措勤地区湖泊演化及古气候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变化是当今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论文以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充分吸收了前人在此地区的研究资料和成果,采用沉积学、遥感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貌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对措勤地区的湖泊演化和古气候变迁作了较深入系统的科学总结,并对该地区未来湖泊的演化趋势和气候变迁趋势作了科学预测。 综合研究认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措勤地区发育一古湖——拉弄古湖,在中更新世末,由于新构造运动和外动力侵蚀作用,湖泊消亡。在晚更新世盛湖期时,整个藏北高原曾发育一古大湖——“古羌塘湖”。晚更新世以来“古羌塘湖”逐渐萎缩解体,措勤地区主要残存有两个古湖,即“古塔若错”和“古扎日南木错”。随着第四纪古气候总体向干旱方向发展,两个古湖进一步萎缩解体,扎布耶茶卡从“古塔若错”分离解体出来。36ka BP以来,扎布耶茶卡共经历了4个较大的湖泊收缩阶段和3个较大的湖泊扩张阶段,至早全新世,该湖演化为盐湖,中全新世经历了短暂的湖泊扩张湖水淡化阶段,之后又演化为盐湖。“古扎日南木错”即扎日南木错、嘎仁错、敌布错、齐麦错、塔若错、扎布耶茶卡、达瓦错、蔡几错、齐格错等湖泊连为一体的巨大的网格状深水大湖;至晚全新世,统一的“古扎日南木错”解体,形成彼此孤立的湖泊,扎日南木错在晚全新世演变为咸水湖。扎目南木错和扎布耶茶卡两湖演化发展过程既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具有相异性。其中,扎日南木错的演化发展明显滞后于扎布耶茶卡的演化过程。 措勤地区的古气候介于甜水海与纳木错之间,总体上与纳木错地区古气候演变的相似性更高,这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应。青藏高原的干冷气候变化具有由东向西推进的特点。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措勤地区的气候影响总体显现正相关关系——随着高原高度的不断增加,措勤地区的气候总体趋向温暖干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该地区气候总体将向温暖干旱方向发展,在短期内有向湿润方向发展的趋势,湖泊将呈现小幅度的扩张,总体将继续萎缩。
李建兵,江元生,朱世华,张宽忠[3](2004)在《冈底斯山脉中段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与消亡》文中研究表明麦嘎盆地属典型的山间断陷盆地,其形成演化发展又受制于盆周的断层构造活动。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及消亡与麦嘎盆地的发展演化紧密相连。笔者从构造和湖积物特征入手,对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消亡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其受到新构造活动、古气候、河流侵蚀等自然外力的综合作用,麦嘎盆地先后经历了河流→湖沼→河流→湖沼→湖泊→湖沼→湖泊→河流的演化过程。
二、冈底斯山脉中段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与消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冈底斯山脉中段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与消亡(论文提纲范文)
(1)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与地质环境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科学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工作量和研究成果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区及邻区区域地质构造及相关特征 |
第一节 区域地层 |
第二节 区域构造 |
第三节 现代气候特征 |
第四节 泥石流和滑坡 |
第五节 风成沙和古土壤 |
第六节 冰川地貌 |
第七节 冲积、洪积地貌 |
第八节 泉华堆积 |
第九节 湖积 |
第十节 雅鲁藏布江支流河谷地貌 |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雅鲁藏布江早期河谷地貌发育的裂变径迹和夷平面证据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样品与分析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四节 夷平面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雅鲁藏布江加查地区河谷地貌对气候与构造的响应 |
第一节 基本概况 |
第二节 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水系对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响应 |
第三节 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谷形态对构造运动的响应 |
第四节 干流河床纵剖面对构造运动的响应 |
第五节 支流河床纵剖面对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响应 |
第六节 阶地对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响应 |
第七节 结论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雅鲁藏布江中游阶地形成时代和成因 |
第一节 基本概况 |
第二节 阶地特征 |
第三节 阶地时代 |
第四节 阶地成因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雅鲁藏布江古堰塞湖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古堰塞湖分布区地质环境特征 |
第三节 古堰塞湖沉积物剖面特征 |
第四节 古堰塞湖空间分布特征 |
第五节 古堰塞湖时间分布特征 |
第六节 古堰塞湖形成和消亡原因 |
第七节 讨论与结论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质环境 |
第一节 基本概况 |
第二节 孢粉组合 |
第三节 古植被与古气候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2)藏北高原措勤地区湖泊演化及古气候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0 前言 |
0.1 研究现状 |
0.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0.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本次研究情况 |
0.3.1 研究思路 |
0.3.2 研究内容 |
0.3.3 研究的关键点和创新点 |
0.3.4 本次研究概况 |
1 措勤地区的地貌及前第四纪地质背景 |
1.1 地形、地貌特征 |
1.2 前第四纪地质背景概况 |
2 措勤地区典型湖泊的形成演化研究 |
2.1 概况 |
2.2 湖泊类型划分 |
2.3 冰蚀堰塞湖 |
2.4 构造断陷湖 |
2.4.1 拉弄古湖 |
2.4.2 扎布耶茶卡 |
2.4.3 麦嘎古湖 |
2.4.4 古扎南木错 |
2.5 扎日南木错、扎布耶茶卡、塔若错的连通性研究 |
2.5.1 地貌证据 |
2.5.2 湖积物证据 |
2.5.3 “古羌塘西湖”的演化探讨 |
2.6 全新世以来扎日南木错、扎布耶茶卡和麦嘎古湖演化的同步性研究 |
3 措勤地区第四纪古气候变迁及演化 |
3.1 主要地质剖面的孢粉分析 |
3.1.1 措勤藏布Ⅲ级阶地上部层剖面孢粉分析成果 |
3.1.2 扎布耶茶卡ZK91-2钻孔孢粉分析成果 |
3.2 主要地质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
3.3 措勤地区第四纪冰期划分 |
3.4 第四纪古气候变迁及演变 |
3.4.1 更新世环境及其演变 |
3.4.2 全新世古气候及其演变 |
3.5 措勤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古气候变对比 |
4 措勤地区第四纪湖泊演化及古气候变迁与高原隆升关系探讨 |
4.1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概况 |
4.2 措勤地区第四纪湖泊演化及古气候变迁与高原隆升关系探讨 |
4.2.1 气候变化的原因概述 |
4.2.2 措勤地区第四纪湖泊演化及古气候变迁与高原隆升关系探讨 |
5.措勤地区湖泊及古气候演化趋势 |
5.1 地质环境预测原理和方法 |
5.1.1 地质环境预测的原理 |
5.1.2 地质环境预测的方法 |
5.2 措勤地区地质环境的演变趋势 |
5.2.1 现代气候及植被特征 |
5.2.2 措勤地区气候的演变趋势 |
6.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冈底斯山脉中段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与消亡(论文提纲范文)
1 湖积物特征 |
2 麦嘎盆地的构造背景 |
3 麦嘎古湖的形成、发展、沉积响应及消亡 |
3 结 语 |
四、冈底斯山脉中段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与消亡(论文参考文献)
- [1]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与地质环境演化[D]. 祝嵩.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09)
- [2]藏北高原措勤地区湖泊演化及古气候变迁研究[D]. 李建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05(07)
- [3]冈底斯山脉中段麦嘎古湖的形成演化发展与消亡[J]. 李建兵,江元生,朱世华,张宽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