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凝聚力ABC_幼小衔接论文

少年凝聚力ABC_幼小衔接论文

幼小衔接ABC,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小论文,AB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到幼儿园的毕业季,孩子们既兴奋又舍不得离开幼儿园。家长们也是一边忙着给孩子报小学,一边又担心着孩子上了小学能适应吗?家长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时时依赖成人到事事独立完成,从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变为上课为主要学习形式,如果孩子准备不足,幼小衔接进行就不顺利,孩子就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人际交往不良、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

A幼小衔接的实质是什么?

有不少家长把幼小衔接理解成提早教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但也有一种家长与此相反,主张“让孩子撒开来玩”,不要求幼儿识字、算术,同时也忽略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要求过高过急,更有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特点,不善于引导和培养,打击或压制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做法显然都是比较欠妥当的。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两种教育机构的学习与生活制度有重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的。这种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过渡中的坡度。儿童入学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两个方面。

所以,幼小衔接主要是帮助幼儿逐渐合理克服这两方面的困难。比如通过参观小学让孩子直观感受及了解小学生学习生活,了解小学的设施及学习内容和规则,教孩子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学会守时、按时完成任务,树立孩子的任务意识。教孩子掌握一定的书写技能,学习使用文具,正确握笔,坐姿端正,懂得保护视力,养成认真听讲、举手发言的学习习惯等等。家长如果主动了解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正在做的准备,做好家园配合,幼小衔接会事半功倍。

B家长们需要做什么?

激励孩子

当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受到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孩子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此时家长可对孩子说:“我们家的宝宝,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家长可通过和孩子的一起购买书包、文具,或与孩子谈谈父母当年上小学的趣事,引起孩子对上学充满期待。

家长还可以利用暑假带着孩子提前去熟悉校园和周边环境情况,诱导孩子:“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学、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也可以告诉他:

“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千万不能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教训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造成心理障碍。

增强孩子的体质

制定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调好孩子的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在开学前两周到一个月安排孩子完全按小学上课时间起床、吃饭和睡觉,以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孩子正确的坐姿,保护好孩子视力,教孩子正确的执笔姿势,笔顺要准确;学会记作业,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先做作业后玩;独立整理学习用具等。

做事情要有主次,缓急、先后分清,一起制定一日生活作息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一是帮助孩子形成与成人交往的有意性,教会孩子与老师的礼貌交往,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依据任务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按一定的规律形成自己对成人的态度。二是帮助孩子形成与同伴交往的有意性。教孩子尽快记住同学的名字,学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教孩子学习遵守规则,将这些规则内化为孩子的能力,使他的行为不但符合集体学习活动的要求,而且也有助于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形成解决各种学习任务的能力。三是帮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态度。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的儿童,入学后对学校和学习会形成不正确的态度。

C认识差异性和孩子的潜能

每个孩子和家庭是有差异性的。因为家长所选的学校是有差异的,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孩子的未来方向是国际学校,就得跟国际小学“衔接”;是面向“港式”的小学,就得跟“港式”小学衔接。其次,每个孩子是独特的,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知识掌握、能力和潜能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入学准备就存在差异性。家长针对孩子那些未完全准备好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要解决孩子入学后面临的各种问题,主要依赖孩子自身内部的发展和必要能力的形成,所以不管是家长、幼儿园、小学,只是协助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而不是代替孩子入学,更不要给孩子造成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准备,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给孩子施展的机会,孩子一定能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

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让孩子了解“小学”是什么,需要他们具备怎样的习惯,需要他们改变什么,并且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给予孩子足够成长的激励和指引,这才是“幼小衔接”的本质内容。

标签:;  ;  ;  ;  

少年凝聚力ABC_幼小衔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