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行为对六盘水市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论文

流动行为对六盘水市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

林恬怡*陆卫群*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 人口流动的趋势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乡村社会,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外出务工,妇女在经济上得以独立。六盘水市拥有大量的迁移人口,且男女性别比例不均衡。人口迁移、经济独立和文化环境等因素在各方面改变着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通过对农村妇女以及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妇女对比,将调研数据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发现,在这一群体中,传统生育观念中的男孩偏好逐渐弱化,但这与农村育龄妇女的家庭地位、受教育水平、流动情况和融入情况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 流动性为;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生育观念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之前略有上升,这反映出在低生育水平的背景下,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体现出明显的男孩偏好。这一特点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结果,2010年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33,而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则高达122.09。2011-2016年间,我国流动人口中的女性比重有所上升,由2011年的47.7%升至2016年的48.3%。人口流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乡村社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外出务工,妇女在经济上得以独立,同时,流动行为正在改变着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

教学机制创新 学院首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是实行博士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制,博士班主任负责班级学风建设,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划,选定各自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校外为学生联络不同的实验实习单位,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创造条件。学校在学分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改革,实施双创学分与专业选修课学分相互置换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双创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发表各种级别论文,申请各种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双创活动,根据级别和档次换算成不同的学分。

截止至2015年底,六盘水市的性别比例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106.31上升为106.54,男女比例差距略拉大。并且在2002-2011年这十年间,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总数达45.3万人,全市输出劳动力46.5万人。另外,目前六盘水市的常住人口与六普数据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增加42.13万人,增长3.35%。那么农村地区的流动行为是否会对育龄妇女的生育偏好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妇女生育偏好的因素是与自身的选择性还是与传统的原居住地文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

二、研究内容

(一)对象与概念界定

此次调查,本着可行性原则,选取六盘水市钟山区及水城县的个别地方为调查地点,以及在网上发放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0名户籍为农村的育龄妇女,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4部分:农村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流动情况;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性别态度与生育观等。

此次调查,界定“男孩偏好”为在生育意愿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男孩的一种明显的倾向性和喜好。在问卷中使用问题“您是否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生男孩”进行测量;对“流动”的定义为离开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6个月及以上。在问卷中表现为“您是否有户口所在地之外的城镇(乡、镇、街道)连续务工经商6个月以上的经历”,以此作为妇女是否有流动经历的标准;对“育龄妇女”的界定是采用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标准,把育龄妇女规定为15-49岁。

参考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动脉硬化学组于2006年9月12日组织全国部分心血管专家以及小儿血脂专家在海南省海口市进行的我国首届血脂与儿童健康专题研讨会,造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中提出2岁以上小儿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3]。

(二)分析与结果

2.农村育龄妇女的家庭情况

数据结果显示,72名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中,有14人一定要生男孩,占19.4%,39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占54.2%。

1.基本情况

据统计,样本中农村育龄妇女现有子女数为1个的占多数,0个孩子的有25人(22.5%),1个孩子的,有31人(27.9%),2个孩子的29人(26.1%),3个及以上的有26人,占23.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国家政策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拥有1个孩子为主,3个及以上孩子的妇女有减少,但依旧较多。70.3%的农村妇女拥有家庭决策权,说明妇女地位的提高较为显著,但只有39.6%的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于丈夫,且73.9%的妇女收入水平低于丈夫,农村妇女的教育与收入相对于男性依旧较低。

剔除未有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样本,对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基本情况中家庭决策权、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系数,其回归方程为:Y=4.292-0.307X1-0.463X2(Y为“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X1为妇女的家庭决策权,X2为相比于丈夫的受教育水平)。

对该变量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有1个格值的期望频次小于5,检验满足要求。皮尔逊卡方值的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已达到0.000(<0.05),说明农村育龄妇女的流动经历与生育的男孩偏好有显著差异,有过流动经历的女性“男孩偏好”低于没有流动经历的女性。这说明,流动经历对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有显著影响。并且在有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中(N=71),认为流动经历影响其生育观的占66.2%。

在有流动经历的73个案例中,有51人认为跟流入地的生活融入较好,其中53%的人明确表示不想生男孩,只有17.6%的人明确表示想生男孩;22人认为融入程度较差,63.7%的妇女认为一定要生男孩。融入地的文化对居民的生育态度有较强影响关系,用卡方值检测,结果表明卡方值为19.737,显著性水平已达到0.001(<0.05),说明流入地的环境对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有显著的差异性。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92.5%。通过对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15-28岁的妇女57人(51.4%),29-38岁的妇女36人(32.4%),39-49岁的妇女18人,占总样本的16.2%。婚姻状况多为已婚与未婚群体,离异及丧偶只有相当小的部分(共占5.4%)。样本多集中在钟山区与水城县,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有38.7%,高中及以下学历为61.2%。

3.流动情况与生育观

在分析对生育性别的态度时发现,64%的丈夫对孩子的性别持“无所谓”的态度,31%的丈夫喜欢男孩,只有16%的丈夫喜欢女孩。在同村人的态度中,农村育龄妇女普遍觉得同村人喜欢男孩,23%的人认为同村人的态度较为包容,无所谓男女,但是没有人选择喜欢女孩,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样本量不足够大,而出现偏差;二是在农村中,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存在,新观念的冲击导致村民认为男女都一样,还未产生像喜欢男孩那样,直接偏好女孩。而超过一半(60.4%)的公婆都喜欢男孩,其次有39人选择公婆“无所谓”,鲜有人选择喜欢女孩,但是该现象并不能够说明农村排斥女孩。

在跨接线缆的固定点位置,线缆除受到P、T与G之外,还受到线缆固定接头的锁紧力,该锁紧力垂直于线缆轴线方向。因此,在固定跨接线缆时,通常应保持线缆的轴线与线缆固定处的平面垂直,并保证线缆在固定点附近只受到线缆自身重力引起的弯曲应力,而未受到固定点施加的额外应力。

7套试卷知识点来源于高等数学专业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包括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级数收敛,矩阵及其变换,概率与统计,空间直线方程,平面方程,曲线方程,简易逻辑,算法框图,数列,函数等等.重视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知识,考察最基本、常用知识点、性质及其相关定理的应用,仅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点的题目少;若仅考查中学知识点,一般为概率与统计模块,利用分类加法与分步乘法原理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且题目载体相似.

4.流动行为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分析

206国道徐州改线段建设工程于K22+575处跨越京杭运河,路线与京杭运河右偏角为80°,本桥主孔上跨京杭运河为二级航道,其通航净空为:100×7m,最高通航水位28.93m,最低通航水位25.83m;本桥主桥采用1-127.6m简支钢桁架桥一孔跨越通航水域,主桥为变高钢桁架,主梁为三角桁架,横向采用两片主桁结构,主桁中心距27.5m,标准节间距10.5m,主桥采用单幅桥,全宽28.3m,下部结构主桥采用柱式墩,群桩基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中,家庭决策权、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其男孩偏好有相关关系,拥有家庭决策权以及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村育龄妇女对男孩偏好越弱。同样地,对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活各方态度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可以看出流动行为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成负相关,即流动经历会减弱男孩偏好,丈夫与公婆对农村育龄妇女的影响最大。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群关注的重大问题,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近年来,一系列关于涉农企业和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为涉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台。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对加强我国涉农企业发展、改善涉农人员生活质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表1 生育态度回归系数
Coefficientsa

a Dependent Variable:不论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生男孩。

三、结论

对六盘水市的部分农村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的育龄妇女流动性较强,且流动经历对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有显著影响。因为农村对于女性的教育较为忽视,大多完成义务教育就没有继续学习,许多女性也没有特殊技能,因此选择外出寻找机会。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家庭地位、受教育程度提升,逐渐拥有家庭决策权,对于自己的生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选择。

农村中,总体来看男孩偏好依旧明显,在农村育龄妇女的观念中,79.3%的农村居民有明显的男孩偏好,“无所谓”态度仅占20.7%。但是,有过流动经历且与流入地生活融入程度高的女性,明显观念发生了变化。有流动行为的农村育龄妇女明显减缓男孩偏好,流入地的文化,丈夫、公婆与同村人的性别偏好等方面,对女性的生育观都有明显影响。其次,丈夫与公婆的性别偏好对妇女自身的生育态度产生最为明显的影响。男女平等观念在农村地区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减轻育龄妇女的生育压力。流动行为通过农村育龄妇女自身的流动情况、家庭情况等因素干预对其产生生育观念的影响。

[ 注 释 ]

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发布 性别比趋于平衡-国务院妇女儿童委员会[EB/OL].http://www.nwccw.gov.cn/2017-11/13/content_184848.htm.

②六盘水统计局.六盘水统计年鉴——2017[EB/OL].2017.

[ 参 考 文 献 ]

[1]杨凡,陶涛,杜敏.选择性、传统还是适应:流动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6,40(02):50-62.

[2][美]郭申阳.倾向值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裴盈.东部农村地区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4]六盘水统计局.六盘水统计年鉴——2017[EB/OL].2017.

[5]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六盘水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保障政策调研报告[EB/OL].2013.

中图分类号: C9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4-0010-02

* 作者简介: 林恬怡(1995-),女,汉族,福建福清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学硕士研究生;陆卫群(1960-),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博士,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殖健康、性别与社会。

标签:;  ;  ;  ;  ;  

流动行为对六盘水市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