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王改, 邱小萍

第一通讯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武汉 430000第二通讯单位:随州市曾都医院 湖北随州市 4413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小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采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的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疑似小肠病变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择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分别予以患者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结果:49例疑似小肠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36例为小肠肿瘤性病变,包括间质瘤11例,小肠腺癌14例,淋巴瘤9例,脂肪瘤2例;病灶位置主要包括18例空肠,12例回肠,6例十二指肠。MR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查小肠肿瘤性病变采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和CT小肠造影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前者创伤更小,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中更为适用。

【关键词】小肠肿瘤性病变;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CT小肠造影

小肠肠管具有冗长迂曲的解剖形态,且肠管相互重叠,而且小肠还会不断进行蠕动活动,因此对于小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是临床一个难题和关注重点[1]。MR检查和CT检查均有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能够将小肠壁、肠腔内及肠腔外的信息特点有效显示,且操作简单,不过对于两种诊断方式的对照研究报道较少[2]。本研究分析在小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采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的价值,以为临床选择诊断方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择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疑似小肠病变患者49例展开研究。49例患者包括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47~68岁,平均(56.72±3.89)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为疑似小肠肿瘤性病变;②无小肠造影检查禁忌证;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消化道疾病患者;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③小肠炎性病变。

1.2方法

CT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日本东芝Aquilion)行连续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设置24mm/s的床移动速度,0.986:1的螺距,180MAS的管电流,120kV的管电压。扫描后设置1.2mm层厚、0.6mm间隔,将原始数据传至ADW4.3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及图像重建。

MR检查:采用多模态MR进行检查,采用HD3.0T MR扫描仪(GE Discovery750)进行MR成像,设置重复时间为SSFSE4000ms,LA-VA-FLEX3.1ms,FIESTA-Cine3.2ms,DWI3000ms;设置回拨时间分别为20ms,1.4ms,1.1ms,70ms;设置层厚分别为4mm,5mm,8mm,1mm;视野选择分别为34×44cm,34×44cm,44×44cm,34×44cm;矩阵分别为256×256,256×512,256×256,256×256;呼吸方式分别为呼吸触发,屏气,自由呼吸,呼吸触发;扫描方位分别为横轴面、冠状面,横轴面、冠状面,冠状面,横轴面;扫描时间分别为90~180s,16s,120s,240~360s;设置层间距各方位均为1mm。

1.3图像分析

检查图像由两位资历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进行分析,出现分歧共同协商至统一,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

49例疑似小肠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36例为小肠肿瘤性病变,包括间质瘤11例,小肠腺癌14例,淋巴瘤9例,脂肪瘤2例;病灶位置主要包括18例空肠,12例回肠,6例十二指肠。多模态MR诊断结果显示35例为小肠肿瘤性病变,包括间质瘤12例,小肠腺癌14例,淋巴瘤9例,脂肪瘤2例;病灶位置包括18例空肠,12例回肠,6例十二指肠。CT诊断结果显示36例为小肠肿瘤性病变,包括间质瘤11例,小肠腺癌14例,淋巴瘤9例,脂肪瘤2例;病灶位置主要包括19例空肠,11例回肠,6例十二指肠。

2.2多模态MR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

MR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肠原发性肿瘤较为少见,在胃肠道肿瘤中仅占5%左右,且多为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仅有少数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鉴别[3]。MRI、CT等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其分辨率、准确性高等优势逐渐成为临床主要诊断方式,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能够将肠腔、肠壁及周围结构清晰显示,CT小肠造影耗时短,费用低廉,空间分辨率高,患者接受检查时依从性好,不过检查时存在电离辐射,对于儿童及妊娠期女性有一定副作用,可对肾脏造成负担,甚至引起过敏,而MR能够有效检出病灶,清晰显示肿瘤,且无电离辐射,相较于CT检查,MR更适用于儿童及妊娠期妇女,不过MR不能进行薄层扫描,在空间分辨率上比CT低[4]。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诊断在肿瘤类型的诊断上存在误诊,在病灶部位的诊断上均符合手术病理结果,而CT小肠造影诊断在肿瘤类型上均符合手术病理结果,在病灶部位上存在误诊,多模态MR诊断时软组织对比较好,通过对比增强后能够有效检出病灶和显示肿瘤,不过空间分辨率因素导致出现1例误诊情况。两种诊断方式在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检查小肠肿瘤性病变采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和CT小肠造影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前者创伤更小,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中更为适用。

参考文献

[1]孙新玉.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对比观察[J].医药前沿,2018,8(3):215.

[2]王梓,胡道予,汤浩等.多模态 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对比观察[J].放射学实践,2015,15(4):355-358,359.

[3]赵国营.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3):664-665,668.

[4]符莉莉,李长清,周洁等.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741-2743.

论文作者:王改, 邱小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探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王改, 邱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